折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布装置。背景技术:[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外观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由于布有着其独特的触觉特性,在电子产品的产品设计上广泛的应用包布工艺。而大部分的包布工艺都需要将布的边缘翻折进电子产品壳盖的内部,以保证布的边缘与壳盖粘合牢固、美观。布由四周向中间翻折,需要多个方向同步向中间翻折,现有的折布设备设置多个滑块,多个滑块从各个翻折方向同时向壳体靠近,以翻折布料,各个滑块的位置必须调整对齐,而且运动速度要同步,这对于设备精度要求高、调试难度也大,而且在翻折过程中由于布料堆积,极容易产生褶皱,导致良品率不高。[0003]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折布装置。技术实现要素:[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布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折布设备将贴附于壳体外侧的布料折弯贴合于壳体内侧时布料贴合容易产生褶皱而导致不良率高的问题。[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布装置用于将布壳件中贴附于壳体外侧的布料折弯贴合于所述壳体内侧,所述折布装置包括:[0006]支架;[0007]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支架连接;[0008]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并沿所述支架运动的安装架、以及与所述安装架连接的压座和弯折组件,所述压座与所述固定座相对设置,所述压座用于与所述固定座配合以固定布壳件,所述弯折组件设于所述压座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弯折组件用于使布料向壳体内侧弯折;[0009]上压机构,所述上压机构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上压机构与所述压座对应设置,所述上压机构用于将向所述壳体内侧弯折的所述布料与所述壳体内侧贴合。[0010]优选地,所述弯折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架连接的推座和与所述推座连接的柔性形变件,所述柔性形变件用于与所述布壳件的待弯折的所述布料接触,所述推座用于驱动所述柔性形变件向所述压座运动,以使所述柔性形变件在所述推座和所述压座的挤压下发生形变推动所述布料向所述壳体内侧弯折。[0011]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的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压座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支架运动,所述推座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座带动所述柔性形变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压座方向运动。[0012]优选地,所述柔性形变件包括与所述推座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推座的端部与所述压座相对设置,所述抵接部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压座抵接以使所述抵接部形变,所述第二侧面用于与所述布料贴合并推动所述布料向所述壳体内侧弯折。[0013]优选地,所述柔性形变件为环形件,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抵接部外侧。[0014]优选地,所述推座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的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发热模和与所述第一发热模连接的压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座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发热模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连接部夹持于所述压板和所述第一发热模之间。[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模面向所述压座的一侧内凹形成安装槽,所述压板为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的环状,所述压板的外边沿与所述第一发热模连接,所述连接部夹持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压板的内边沿之间。[0016]优选地,所述压座面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内凹形成可收容所述布壳件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用于抵压所述布壳件。[0017]优选地,所述上压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的第三驱动件和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的第二发热模,所述第二发热模与所述压座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发热模设于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压座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发热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压座。[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发热模面向所述压座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凸起件,所述凸起件与所述收容槽的内侧配合用于将向所述壳体内侧弯折的所述布料抵接在所述壳体内侧。[00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折布装置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固定座、下压机构和上压机构,将布壳件放置在固定座上,下压机构向固定座移动并将布壳件抵接在压座和固定座之间,下压机构上的弯折组件向靠近压座的方向运动,并推动布料向壳体内侧弯折,弯折组件再向远离压座的方向运动,再通过上压机构向靠近压座方向运动并将向壳体内侧弯折的布料与壳体内侧贴合,本实用新型的折布装置通过采用弯折组件使得布料向壳体内侧折弯,以及通过上压机构对布料的折弯部分进一步折弯以使布料与壳体内侧贴合,使得贴附于壳体外侧的布料折弯贴合于壳体内侧时布料贴合平整、无褶皱,良率高。附图说明[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压机构未下压状态的剖面图;[0023]图3为图2所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布壳件处于固定状态的的剖面图;[0025]图5为图4所示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形变件处于抵接状态的的剖面图;[0027]图7为图6所示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形变件的剖面图。[0029]附图标号说明:[0030][0031][003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3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003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00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0037]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0038]本实用新型提出折布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折布设备将贴附于壳体外侧的布料折弯贴合于壳体内侧时布料贴合容易产生褶皱而导致不良率高的问题。[0039]请参照图1至图5,折布装置用于将布壳件5中贴附于壳体51外侧的布料52折弯贴合于壳体51内侧,折布装置包括支架1、固定座2、下压机构3和上压机构4,固定座2与支架1连接;下压机构3包括与支架1连接并沿支架1运动的安装架31、以及与安装架31连接的压座32和弯折组件33,压座32与固定座2相对设置,压座32用于与固定座2配合以固定布壳件5,弯折组件33设于压座32靠近固定座2的一侧,弯折组件33用于使布料52向壳体51内侧弯折;上压机构4与支架1连接,上压机构4与压座32对应设置,上压机构4用于将向壳体51内侧弯折的布料52与壳体51内侧贴合。[0040]布壳件5包括壳体51和覆盖于壳体51上的布料52,以使得布壳件5具有布料52的外观和触感。布壳件5具体可用于音频产品的外壳,例如音箱、投影仪等。加工布壳件5时,将布壳件5放置在固定座2上,下压机构3向固定座2移动并将布壳件5抵接在压座32和固定座2之间,下压机构3上的弯折组件33向靠近压座32的方向运动,并推动布料52向壳体51内侧弯折,弯折组件33再向远离压座32的方向运动,再通过上压机构4向靠近压座32方向运动并将向壳体51内侧弯折的布料52与壳体51内侧贴合,从而实现布料52的边沿向壳体51内侧弯折并与壳体51贴合。[0041]本实用新型的折布装置通过采用弯折组件33使得布料52向壳体51内侧折弯,以及通过上压机构4对布料52的折弯部分进一步折弯以使布料52与壳体51内侧贴合,使得贴附于壳体51外侧的布料52折弯贴合于壳体51内侧时布料52贴合平整、无褶皱,良率高,在本实施例中,对上压机构4进行加热,受热的上压机构4将布料52抵接在壳体51内侧,使布料52与壳体51贴合更牢固。[0042]其中,结合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例,弯折组件33包括与安装架31连接的推座331和与推座331连接的柔性形变件332,柔性形变件332用于与布壳件5的待弯折的布料52接触,推座331用于驱动柔性形变件332向压座32运动,以使柔性形变件332在推座331和压座32的挤压下发生形变并推动布料52向壳体51内侧弯折。下压机构3向固定座2移动并将布壳件5抵接在压座32和固定座2之间,柔性形变件332与布料52的边沿接触;下压机构3上的弯折组件33向靠近压座32的方向运动并将柔性形变件332挤压于压座32和推座331之间,柔性形变件332在挤压下发生变形并推动布料52向壳体51内侧弯折,弯折组件33向远离压座32的方向运动使柔性形变件332恢复自由形态,再通过上压机构4向靠近压座32方向运动并将向壳体51内侧弯折的布料52与壳体51内侧贴合,从而实现布料52的边沿向壳体51内侧弯折并与壳体51贴合,在本实施例中,对柔性形变件332进行加热,并通过柔性形变件332的受挤压变形使得布料52向壳体51内侧折弯,受热的柔性形变件332与布料52抵接并将布料52与壳体51贴合牢固。[0043]可通过将柔性形变件332加热,再通过挤压,将柔性形变件332挤压变形,柔性形变件332在变形弯曲时将布料52带向需要翻折的方向,再将上压机构4加热并将向壳体51内侧弯折的布料52与壳体51内侧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形变件332是设计成沿着布壳件5边缘形状,没有滑块折布的“结合线”(即两个滑块相交的地方),所以布料52不会有某一部分堆积造成褶皱的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弯折设备员工操作简单,而且设备及设备维护成本都较低。[0044]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安装架31包括与支架1连接的第一驱动件311、与第一驱动件311连接的连接板312、与连接板312连接的第二驱动件313,压座32与连接板312连接,第一驱动件311用于驱动连接板312沿支架1运动,推座331与第二驱动件313连接,第二驱动件313用于驱动推座331带动柔性形变件332向靠近或远离压座32方向运动。当需要对布料52进行折弯时,第一驱动件311驱动连接板312运动,使得与连接板312连接的压座32向固定座2靠近,当压座32将布壳件5抵压于压座32和固定座2之间后,第二驱动件313驱动推座331使得柔性形变件332向靠近压座32方向运动,以使柔性形变件332被推座331和压座32挤压变形从而将布料52沿壳体51边缘弯折,再由第二驱动件313驱动推座331使得柔性形变件332向远离压座32的方向运动,以使柔性形变件332回复原状。[0045]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柔性形变件332包括与推座331连接的连接部3321和与连接部3321连接的抵接部3322,抵接部3322远离推座331的端部与压座32相对设置,抵接部3322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3323和第二侧面3324,第一侧面3323用于与压座32抵接以使抵接部3322形变,第二侧面3324用于与布料52贴合并推动布料52向壳体51内侧弯折。连接部3321与推座331连接,连接部3321远离推座331的端部连接有抵接部3322,抵接部3322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3323和第二侧面3324,该夹角的设计能够保证柔性形变件332在压座32和推座331的挤压时,抵接部3322往设定的方向变形,以达到布料52折弯到壳体51内侧的目的。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侧面3323和第二侧面3324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以使抵接部3322能顺利地推动布料52。而且,柔性形变件332的材质可以采用硅胶材质,硅胶硬度为邵氏a30度的容易受挤压变形。进一步地,选用气相硅胶可以使得柔性形变件332的寿命更长,加热温度根据使用胶的种类设定,硅胶的抵接部3322的温度损失较大,但最高不能超过200℃,以达到较好的折弯效果为准。[0046]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形变件332为环形件,连接部3321套设于抵接部3322外侧。柔性形变件332可采用硅胶圈或硅胶条的环形件,连接部3321套设于抵接部3322的外侧,可使得柔性形变件332在抵接部3322受到挤压时,柔性形变件332的变形均匀,从而使得布料52的折弯效果更好。[0047]请参阅图6和图7,推座331包括与第二驱动件313连接的安装板3311、设于安装板3311上的第一发热模3312和与第一发热模3312连接的压板3313,安装板3311上开设有与固定座2配合的安装孔,第一发热模3312环绕安装孔设置,连接部3321夹持于压板3313和第一发热模3312之间。第一发热模3312对柔性形变件332进行加热,连接部3321由压板3313和第一发热模3312夹持,热量通过第一发热模3312传递给连接部3321,再由连接部3321传递给抵接部3322,另外,在柔性形变件332受热受挤压变形时,由于连接部3321被夹持在压板3313和第一发热模3312之间,抵接部3322能够在完成变形之后恢复原状时依然在原始位置。[0048]进一步地,结合图5和图7所示,为了实现多种功能,第一发热模3312面向压座32的一侧内凹形成安装槽3314,压板3313为环绕安装孔设置的环状,压板3313的外边沿与第一发热模3312连接,连接部3321夹持于安装槽3314和压板3313的内边沿之间。第一发热模3312面向压座32的一侧内凹形成安装槽3314,连接部3321设于安装槽3314内,可以使得连接部3321与第一发热模3312表面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热传递面积加大,加快对柔性形变件332的加热速度,从而提高对布料52弯折的效率。[0049]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压座32与抵接部3322抵接的表面为铁氟龙面。在压座32与抵接的表面镀有铁氟龙,可以使得压座32与柔性形变件332的摩擦阻力减小,从而使得柔性形变件332的使用寿命延长。[0050]而在一种实施例中,压座32面向固定座2的一侧内凹形成可收容布壳件5的收容槽321,收容槽321的内壁与固定座2之间用于抵压布壳件5。在压座32面向固定座2的一侧内凹形成收容槽321,能够将布壳件5收容在收容槽321内,从而使得在下压机构3往靠近固定座2的方向运动时,压座32可以将置于固定座2上的布壳件5抵接在收容槽321和固定座2之间,从而能够将布壳件5固定住,为后续布料52的弯折工序做好定位基础。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1边缘(含布料52厚度)凸出压座32的收容槽321的开口边缘预设值,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将预设值设置成0.1mm至0.2mm,因为预设值过少使得布料52翻折后粘不到壳体51边缘上,预设值过多会使得柔性形变件332变形受阻也影响布料52的折弯。[0051]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上压机构4包括与支架1连接的第三驱动件41和与第三驱动件41连接的第二发热模42,第二发热模42与压座32对应设置,且第二发热模42设于固定座2远离压座32的一侧,第三驱动件41用于驱动第二发热模42靠近或远离压座32。第三驱动件41驱动第二发热模42向压座32靠近,使得第二发热模42与弯折的布料52接触以使弯折的布料52抵接在壳体51内侧,并持续一段时间,该期间,第二发热模42给布料52和壳体51供热以使布料52和壳体51贴合牢固。需要注意的是,在布料52贴合完成时,下压机构3先向远离固定座2的方向运动,上压机构4再向远离固定座2的方向运动,这样可以防止长时间使用的柔性形变件332变形而卡住布壳件5使其无法脱模,而且,可以在收容槽321的底部设置弹性弹出装置,在下压机构3远离固定座2时,弹性弹出装置对布壳件5施力使得布壳件5容易从收容槽321脱出。[0052]另外,第二发热模42面向压座32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凸起件421,凸起件421与收容槽321的内侧配合用于将向壳体51内侧弯折的布料52抵接在壳体51内侧。在第二驱动件313向远离压座32方向运动且柔性形变件332恢复原状后,第三驱动件41驱动第二发热模42向靠近压座32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发热模42的凸起件421与弯折的布料52接触,并将弯折的布料52抵接在壳体51内侧以使布料52和壳体51内侧贴合牢固。[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