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新顶流”、不到半年涨粉100万,这个UP主太强了

来源:B站 @Up主粉丝数量日报
同时期,抖音平台也登上热榜,当日抖音平台涨粉破百万。图源:IMS(天下秀)
5个月时间不到,天才小熊猫只发布了 5 条视频,每条视频播放量都好几百万,B站粉丝数直接冲到了 100 万,堪称 B站“新顶流”!


来源:《互联网周刊》
天才小熊猫的这一次华丽转型,让大家看到了图文时代的“老兵”来到短视频时代,依旧“能抗能打”。不巧,我从高中就是他粉丝(暴露年龄);现在看着他,真的有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感觉。同时,出于职业本能,我的心里也有很多疑惑:
为什么他创作的内容就会火?有什么独特之处?
他是如何成功从「图文博主」转型做「视频博主」的?
同样是广告,为什么他的软文就价值 6 位数?
在「考古」完他过去发的 2221 条微博和 5 条视频后,我发现了他内容创作的秘密。01「天才小熊猫」何许人也?
秉承着对内容严谨负责的态度,我仔细去 QQ空间、贴吧、微博、知乎等地方「考古」了一番,总结起来一句话:哥不在江湖,但江湖依然有哥的传说。天才小熊猫原名张建伟,曾是一家 IT 公司的产品经理,业余时间喜欢画画和写段子。2010 年,张建伟因为创作了《右下角的战争gif》而一战成名。这个 gif 动画内容将 QQ 和 360 拟人化,吐槽了当年的 “腾讯和360”的撕逼大战。这条动画传遍了微博和当年的大大小小的 QQ 群,由此,「天才小熊猫」这个 IP 在江湖中得以传开。
《右下角的战争》
随着天才小熊猫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其广告收入逐渐超过了本职工作,于是张建伟决定辞去工作,专心做搞笑博主。之后又创作了“千万不要”系列故事、每年恶搞总结苹果发布会、以及那些「出其不意」的广告段子,让他稳稳坐上了「微博网红」前三的宝座。由于天才小熊猫以「内容创作」为主,从来不露脸,而图文的形式又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所以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内容「搬运工」及他的模仿者。甚至,到了 2020 年,在某电视台的王牌综艺节目上,还有一个小品,疑似抄袭了天才小熊猫 2017 年在微博上创作的故事。可以说,只要你在互联网冲浪的时间够久,你八成看过天才小熊猫的段子(但可能不记得他这个人)。说了半天,天才小熊猫创作的内容到底有搞笑、多有梗呢?我们不妨来先来看看他的作品。1)“段子”故事大王:“千万不要”系列
天才小熊猫的“千万不要xxx”系列,就是典型的、具有「小熊猫式」风格的段子。以「故事」+「段子」的模式,从一件生活的小事作为起因,展开后续令人匪夷所思,但又啼笑皆非的故事。拿他在 B站发布的第一条视频,播放量 800 多万的《千万不要随便染头发》举例子。故事的起因,是小熊猫经常剪头的理发店要倒闭了,但充值卡上还有 1000 多元没有用掉,在老板建议下,于是决定染个发。小熊猫在看了染色效果图之后,决定染个蓝色的头发,但没想到买家秀竟是这样的:


2)年更博主:恶搞总结「苹果发布会」
要说天才小熊猫最经典的一个系列,要数“恶搞苹果发布会”。每年的苹果发布会,天才小熊猫都会以吐槽、幽默的图文,总结发布会的内容。由于早期的苹果发布会,每年只开一次,所以“总结苹果发布会”就成了年更内容,这一系列一更就是 8 年。因此,小熊猫也被称为“年更博主”。比如,2014年,他拿王思聪做梗,吐槽 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 的区别——为了满足用户装逼。很多早年间关注他的粉丝们,似乎都“遗忘”了他。但每次一到苹果发布会,小熊猫又会回到大众视野。而下方的留言,总有一条会说:
这货居然还记得更新?!
为了催更小熊猫更新,苹果每年要开一次发布会。
因为是早期网红,很多从前关注他的粉丝现在都成年,或者迈入中年。因此每当小熊猫更新,就会有网友“故意”留言:
爷爷,你关注的博主更新啦!
3)最“横气”的乙方:粉丝追着看广告
天才小熊猫,是我见过最“横气”的乙方之一。作为公认的广告业界第一人,据说,小熊猫有着特殊的工作原则:不保证传播效果,不接受甲方修改意见,只接受打包价格。网传一条内容报价超过 6 位数。比较知名的一次广告,是和王思聪的一次“合作”,要为某个游戏打广告。故事的开头是他在游戏里,发现一名被游戏bug卡住不能动的玩家。没想到,加好友以后发现是王思聪。在尝试了各种办法后,不仅没有救成功,反倒俩人都困在里面。后续大批网友为了去游戏里围观看热闹,纷纷下载了这款游戏。
拉票方言和内容还会每天更新:
拉票第二天:新增了泰语、猫咪语;
拉票第三天:新增了 Rap、鸭鸭语等方言,还添加了背景音乐;
……

还会紧跟时事热点,在滚动屏幕上更新:
河南加油!
中国奥运加油!
今日奥运赛程播报……
防疫提醒:戴口罩、勤洗手……


02天才小熊猫转型成功,背后的秘诀是啥?
无论是图文时代还是短视频的时代,小熊猫的内容都很受用户的欢迎。最绝的是,他的每条内容都能做到不仅让粉丝看得爽,让广告商觉得花钱花得值,同时还给自己账号涨粉,实现「一箭三雕」。1)相同点:以「内容为王」,精细打磨
简单来说,天才小熊猫的内容总能引人大笑、爆火的原因在于:构思精巧的叙事、**座式细节、互动式埋梗,以及非常接地气的“人设”。① 构思精巧的叙事安排,能让用户看下去
一般来说,天才小熊猫产出的内容,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都非常长,在流行“短平快”的微博内容时代,让用户读完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他总能通过构思精巧的故事线,让用户读起来毫无负担,顺畅地读完。从用户评论也能看出,视频的“完播率”和图文的“完读率”都非常高。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好的故事往往都具备「起因-经过-高潮-结尾」的结构。而小熊猫的故事,不仅完美地贴合了基本的叙事结构,在每个环节都有 1-2 个笑点,引起一波小高潮;同时,前一个环节总是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由此来吸引用户不断往下看。比如前文提到的「染发的故事」,如果我们把故事的高潮笑点剖解下来,能得到一张波段图:
② “处女座”式死扣细节,以假乱真
天才小熊猫“处女座”式扣细节,做戏都要做全套,才让他的作品总是被人模仿,但从未被超越。但凡小熊猫故事里提到的账号、官网地址,甚至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体物,只要你想找,都可以找到证据佐证。比如《千万不要随便回复网友评论》,就提到一个 @动画家王者 的号,每天都会创作一个动画视频并 @天才小熊猫。网友们顺藤摸瓜,居然真的找到这些账号,而且账号从视频发布的几个月前就开始更新。如果你以为他的细节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就有点小看这个博主的“处女座”细节狂魔。这个视频内容在 B站、微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上都会有分发,考虑用户原始在哪个平台上看到,就有潜在可能在该平台搜索 @动画家王者 这个账号。于是,小熊猫竟然在每个平台都开了小号,每天更新。即使是大号视频内容已经发布,小号为了圆完整个故事,直到现在,也依旧勤勤恳恳地在创作(合情合理怀疑有续集)。

③ 超爱埋梗,内容互动性强
天才小熊猫给自己视频引流的手法特别微妙,我称其为“悄无声息”埋梗法。他给自己其他视频引流,不像其他 Up主在视频里面很直白地说:想要了解xxx,请看之前xxx视频。小熊猫的操作是:
下一个视频里有之前视频里的出现的物件;
之前视频里提到的内容,在下一个视频里能找到后续。
你要看懂一个梗,很自然就会看完他的其他视频,或者去微博考古,不仅给视频引流,还有自己的微博账号引流,手法极其巧妙。
《千万不要把沙发改装成马桶》视频中,埋的“苹果CEO库克”的梗
这些只是线上的互动,还有粉丝特意去到线下找它的作品,传到网上,又是一次流量曝光。比如他之前发一个《千万随便把沙发改装成马桶》的视频,里面提到,他改装的沙发最后变成了放在「北京 798 爱马思艺术中心展览」的艺术品。当有网友到 798 去求证,发现他在视频里提到的艺术作品,还真就放在那个位置……④ IP 人设“接地气”
小熊猫的故事,一直都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撰写,同时还给自己立上了“怕老婆”,“爱孩子”的中年男人形象。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给孩子做 xxx 为由,来展开故事。他的段子里,还经常出现:隔壁邻居、公司同事、便利店员工,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所以,网友们在看他的内容时会非常有代入感,甚至还能和他共鸣。2)差异化:转型短视频,内容再创造
仔细观察一下天才小熊猫现在更新的几条内容,你会发现,几乎都是以前的图文改编的。但是,这些好几年之前的内容重制发布后,不仅没有引发老粉的反感,还让他们大呼“爷青回”、“太精彩了”;同时,又吸到了很多新粉。① 数据优质图文转视频,做好冷启动
在一次采访中,小熊猫提到,他首先会依据过去的图文数据做一个参考;其次,考量这些内容中哪些适合传播到视频上,做二次筛选。在已经发布的 5 个 B 站视频作品中,我发现,他选中的“千万不要xxx”系列作品,曾经在微博发布时,数据就很好,转发量都超 10 万,属于他的「经典作品」。有了过往数据的验证的内容,相当于已经通过了市场的考验,显然更容易“翻红”。另外,这一系列故事本身也偏日常生活,时效性很弱,就算过了几年再拿出来发布,也不会显得违和。② 转视频,图文内容再创作
作为“图文时代”的老兵,在转型做视频博主,天才小熊猫没有纯“吃老本”,直接把旧图文按照原样转化成视频;而是在原有的素材上进行改编,将内容再创造。第一步,从语言上,视频的脚本语言相比图文,需要变得更加简练和口语化。同时,删减掉当时为了做广告而铺垫的素材。第二步,将从前用文字展示的内容,尽量做成了动画,让故事更加可视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小熊猫在原先素材的基础上,再添加新的内容。比如《千万不要随便回复网友的评论》这条视频,就给原先画漫画的网友增添了后续的剧情。这样即使过去看过一遍内容的用户,在重新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能发现惊喜,找到不一样的感觉。通过这三步操作,让原本的故事散发了它的“第二春”,重获了新的生命力。03结语
天才小熊猫的这次能够转型成功,不仅仅完全依靠他个人的创作能力,还依赖于背后视频制作团队的帮助,或许也有「时代」和「平台」的红利作为推动力。但是,决定一个内容创作 IP 生命力的,还是看 ta 是否有能力可以“持续、长久地”输出高质量内容。唯有「高质量内容」产出,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参考资料:
IMS天下秀,《天才小熊猫超2亿播放量的爆款视频,是怎样炼成的?》
创业邦,《3Q大战“幕后导演”张建伟:走红“右下角战争”》
中国广告网,《天才小熊猫是怎么炼成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