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火爆背后的娱乐需求

kangba
kangba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9 浏览

 唱吧火爆背后的娱乐需求

[核心提示] 一个看似火爆的应用,背后承载了什么样的产品属性,解决了什么样的用户需求呢?

唱吧,一款以K歌为切入点的社交产品,上线五日便跃居苹果 App Store 免费榜单首位,发布以来一直位于 App Store 前五名。据说已经超过百万用户,并盛传拿到高额投资。

极客公园本着以事实出发的风格,不会对不确定的消息做评价,我们只从产品层面分析一些本质的问题,供读者参考。

唱吧的产品属性

相对简单的使用场景和操作

唱:找到歌词下载伴奏–>唱–>发布–>分享

听:浏览–>听–>分享

与电脑上不同,在移动设备上,输入文字不是排在第一位的输入方式了。用相机拍张照、用麦克风录一段声音,远比用软键盘敲几行字方便。而唱吧简单方便的输入方式减少了交互步骤,根据手机的特性更为便捷的提供了交互方式。

有一定数量的特定用户群

闷骚的女屌丝如果你用过微信漂流瓶的用户会发现,语音瓶一般可以分为两类:1,空白,说一句“无聊”“郁闷”之类的没意义的话。2:唱一句或者几句歌。后面这一类用户,可能是闷骚的女屌丝,很容易转化为唱吧的用户。 爱上 KTV 的白富美经常去 KTV 唱歌的年轻女性,他们可能不会整天守在电脑旁当宅女,但玩手机的时间一定很多,由于唱吧足够方便。这类白富美也很容易转化为唱吧用户。 喜欢翻唱的发烧友还有一群人,他们可能算是发烧友,分布在各高校论坛的翻唱版块或一些翻唱网站的网友。之前他们只是在同为发烧友的圈子里互相切磋。现在,随着唱吧引起的流行风潮他们也会因为唱吧的受众更广平台更大而迁移。

在特定的用户群中有较高的使用频次

喜欢唱歌的人唱一首,隔段时间会去看看网友的评论。而听歌的人会时不时的看看自己关注的人有没有新作品。如果有时间,对翻唱感兴趣的用户一天至少会有两次打开应用。每次的时间也都不会很短。

早期用户有能力生产优质的内容

不知道是运营的时候刻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唱吧早期的用户一般为年轻的女学生、女白领。这两类人群对新事物有足够的热情和能力创造出优质的内容。一些唱吧活跃用户的中,有在传媒大学的女学生、明星经纪人、电台主播等。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可以为唱吧生产出相对优质的内容,也在无形之中为唱吧增加了人气。

有效的激励机制

点开一手还不错的翻唱,你会发现一般都会有上百的送花和上百次的评论。虽说是虚拟的,但这对于翻唱的人来说,能极大的满足其虚荣心。而这些用户又都是虚荣心极强的人。

而对于送花或评论的人来说,操作也非常简单方便,加上界面设计上的引导,这种听的人对唱的人的自发激励机制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充分利用了社会化媒体进行传播

登录阶段引导用户采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进行登录。这样进来的用户都有其微博账号,在唱吧的行为会很容易被分享到微博进行传播。这种分享,一方面是推广自己,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唱吧。

本段参考了知友:李作刚在知乎上的回答

唱吧的隐忧

音乐版权问题

在中国,所有以内容为主要产品形态的问题都逃不过一个问题:版权。不管是文字,音频,视频,都会面临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音频和视频,国内的巨头诸如百度 Mp3 也没有完全解决版权的问题。唱吧提供了常见流行音乐的配乐伴唱,我想对于刚刚成立的一个创业公司,是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复杂的版权问题的,那么,这对于唱吧来说也将会是一个定时炸弹,如果不能合理合法的解决版权问题,那这会是一个严重的隐患,甚至将会决定这样一个产品未来的命运。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唱吧”没有在美国的 App store 出现。众所周知,美国在数字版权的保护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唱吧”不在美国的 App store 提供下载就是在避免可能出现的严厉版权制裁。对于“唱吧”大隐隐于美国的现象,刻意去回避有可能出现的制裁,在版权保护相对不健全的中国大行其道,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中国特色的一种产品表现呢?

别着急,音著协还没来呢。

巨头逆袭

在中国,做产品最大的问题是彼此之间的借鉴和微创新严重,往往是小公司一个不错的创意被大公司抄袭和模仿,借助自己的渠道迅速扩大并占领用户,然后最初想出创意的小公司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渐渐被遗忘,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唱吧将来也会面对这样的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微信在插件上推出一个KTV插件,实现类似唱吧一样的功能,那凭借微信现有的用户数量和影响力,我想唱吧也会担忧。并且语音巨头已经在做类似项目,会不会出现第二个微信逆袭Talkbox或米聊之类的故事。这很难说。

当然,最完美的方式或许是唱吧利用微信的开放平台(详见:《微信,平台化梦想》),利用微信的强社交关系链维持唱吧的活跃度,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社交类应用的泡沫

在极客公园之前的文章《你画我猜(Draw Something)的中国化进程》里曾经介绍过 Draw Something 的现状。

据市场分析机构 AppData 称(来源),4月初,Draw Something 的下载量突破了5000万,而且活跃用户的数量也超过了1400万人。但是在过去的这个月中,活跃用户的数量减少400万。AppData 称,它们的相关数据,是直接采取 Facebook 计算活跃用户数量的方法得到的。另外,在上周这款游戏又失去了90万的每日上线的用户。这传递出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Draw Something 的用户活跃度正在急速下降,他们需要采取手段来阻制用户活跃度的下降。

而现在,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依旧可以看到他的活跃用户一直在减少,虽然没有到完全不活跃的地步,但是看看身边还有多少人在玩这个游戏,他的活跃度可见一斑。

与 Draw Something 一样,唱吧是以社交属性为切入点发展起来的娱乐社区,本身不具备账号属性,没有持续性的引爆互动点如何保证可持续? Draw Something 证明了社交游戏会具备很强的传播力和感染性,但 Draw Something 同样也证明了游戏社交没有很强的生命周期,随着风潮一过,就渐渐退出市场,被下一款产品来取代。

唱吧的未来

娱乐是强需求,社交确保其粘性和扩展空间,听上去很有想象力,但唱吧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呢?唱吧以声音为社交切入点,有人觉得唱吧是手机版的 9158,毕竟 9158 是已经被证明的有不错的运营模式及收费模式的产品,属于为数不多的悄悄的低调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而 9158 CEO 傅政军在12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段有趣的言论:中国没有线下社交

我一直在研究中国社会。我发现中国其实是没有线下社交的。美国流行 Party,线下社交发达,但中国除了 KTV 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富人猫在家里,穷人猫在网吧。

你都想象不到,在 9158 很多人不是为了男女交友,是为了男男交友,很多老板在这里称兄道弟。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个老板其实碰到的都是生意上的伙伴,很难碰到志趣相投,值得深交的老板朋友。在中国,做老板其实很可怜,别看外面风风光光,其实没有什么朋友,没有什么社交。

中国的社交不叫社交,叫应酬,全是为了做生意,总会带着一定的目的性。美国社交就是纯娱乐,大家开心,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就能找到这种感觉,纯开心,相互之间你我比比,不存在商业目的。

傅政军提到中国的线下社交除了 KTV 就没什么地方可去,富人猫在家里,穷人猫在网吧,对于 9158 这样一个平台提供了另一个社交方式。但这样的方式在唱吧上能够被再次重现和整合吗?这些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9158 在线上平台能够保证良好的收费模式的原因是其有便捷的支付渠道和平台,这对于一款要靠平台收费来产生附加值的产品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移动支付各个环节还不能完全打通实现支付的便利性的情况下,贸然的把唱吧往 9158 的方向上去靠,未免有失偏颇。

写在后面的话:

最近一直在说这个应用很火,你就觉得他真的火了,看看微博上那些营销大号明里暗里转发评论推荐唱吧那些微博,各种社会化营销渠道在做的唱吧的各种营销植入,就会真的给你造成了一种很火的假象,我不反对这样的营销,但请在做好产品的前提下营销才会锦上添花。

毕竟,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原文地址: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60821

发布于 2023-01-14 19:0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kangba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