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设计如何改变我们的习惯?

adalone
adalone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51 浏览

行为设计如何改变我们的习惯?

一个有趣的运营案例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对我的一些启发,如何通过行为模型的三要素,来改变自己并影响他人。

开始之前,先分享个案例给大家。几年前,我曾经负责某个海外国家的支付钱包APP用户增长。当我们推出来这个APP以后,以为一下子可以引爆市场,然后现实却啪啪打脸,很少有人下载,很多人会吐槽APP比较难用,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痛定思痛,我们邀请了一家非常有名的行为设计公司,一起做用户行为分析与调研:为啥下载了我们APP的用户,不知道该如何用呢?经过用户的走访和调研,我们得到了两个洞察。

(一)该国的教育覆盖率较低。在很多发展中落后国家,很多人的教育程度较低,不要说小学毕业,甚至很多人都没上过学。所以,当我们推出这款APP的时候,毫不夸张说,很多人连支付的交互操作步骤都看不懂。下载了APP不知道如何完成注册、充值和支付流程。

(二)用户担心移动支付不安全。移动支付在当地算是新鲜事物,很多人一开始接触移动支付,最大的担心是支付不安全。比如,如果支付的时候,我后悔了怎么办?如何才能发起退款?这点,和我们的设计初衷完全相反。我们当时希望整个支付足够便捷、顺滑,能够输入密码后立即完成秒付。关于这点,在国内,当推到下沉市场,或者给到中老年人的时候,也遇到类似情况。很多老年人在使用移动支付的时候(比如,我爸妈),他们不是觉得移动支付的流程流畅越好,而是在支付的那一瞬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对整个支付过程获得掌控感。

根据上面两个洞察,我们是如何进行行为设计,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从而获得用户增长呢?先别着急,等会我会告诉大家。让我们先回到今天要介绍的主题:福格行为模型。

为什么要学习行为设计?

还记得今年年初立的flag是什么吗?比如全年读完24本书?健身减掉10公斤?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陪孩子学习和玩耍?又或者,在工作上每天坚持做好时间管理?

转眼,今年已经要过完一半了,不知道新年当初设定的目标完成了没有?是不是大概率上,坚持做了几天,然后就放弃了。

为什么有些事情想去完成,但是却一直没能做到?很多人会把自己没有坚持下去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够。甚至,我问有些朋友,为什么愿意交一万多的学费给到健身教练,而不是用keep自己去锻炼就可以了。回复的答案竟是:这样可以加强我的意志力,让教练更好督促我锻炼。

其实,意志力不足是人类的天性,是千百年来进化的产物。无法做出有效改变,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其他人的错误。很多时候,是可以通过行为设计来进行改变的。行为设计是设计这门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激励、机制和环境设计来影响和塑造改变我们的行为的。

作为运营人,对行为设计的概念可能并不陌生,或者至少在潜移默化中使用。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机制、激励,及场景的设计和运用,来影响改变我们的用户,从而使他们对我们的产品产生兴趣,并形成黏性。比如,如果新用户首次注册,我们会提供一个新用户的任务礼包,只要你在我的APP上产生一些符合我们设计的行为,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奖励。运营的本质就是在引导用户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进行互动,是对用户进行行为设计。

另外一方面,除了影响他人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行为设计来改变自己。从自己内在的动机出发,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一步一步引导自己做出行为改变,并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所以,不管是影响他人,还是改变自己,本质上都和行为设计有关。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推荐《福格行为模式》的原因。

为什么要看《福格行为模型》?

如果你曾经希望坚持改变,但中途放弃过,那么,我希望你能读一读《福格行为模型》。

我最早接触福格行为模型,是在读了《上瘾》这本书。我相信很多运营人也是读了这本书,对行为设计、产品设计多少有了那么一些概念,也多少听说,甚至实践过福格教授的研究成果。但是,《福格行为模型》是这个模型的原创人,B.J. 福格博士亲自撰写的,是基于他多年的理论研究的根基而推出的一个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大家大可不必因为是一个大学教授写的书,而望而生畏)。这足以显示这本书的权威之处。整本书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很多案例和练习,帮助你让改变发生。

关于福格博士,他是斯坦福大学设计行为实验室的创始人,堪称行为设计领域的开山鼻祖。同时,他在硅谷因为辅导过多家非常有名的创业公司,如Instagram、Clubhouse等,他还获得了非常多响当当的称号。比如,“硅谷亿万富翁制造机”、“世界一线大厂高管发射器”、“全球企业追捧的产品导师”等。

这本书,除了本身比较权威以外,回到这个模型本身,也是非常的简单易用。整个模型其实主要有三个要素:动机、行为、提示,比较容易记忆,浅显易懂(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带着大家一起解读和实践)。我曾经用这个模型的方法,坚持从改变“微习惯”出发,坚持锻炼身体,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一开始我并没有让自己每次去健身房都要锻炼一个小时,取而代之的是,我告诉自己,每周只要坚持去三次健身房就可以,甚至到了以后什么也不做。这个任务轻松完成后,我又告诉自己,既然去了健身房,每次能不能坚持锻炼5分钟就可以?于是,我每次在划船机上随便划了5分钟。就是这样,从小的行为习惯进行改变,慢慢养成了健身的习惯,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减掉了15斤的脂肪(请不要鄙视我,我知道有些人可以在短短1-2个月做出这个成绩)。为什么要从看似不起眼的“微习惯”开始呢?等我带着你领略这本书的奥秘,你就会知道了。

然后,我还再想和大家探讨下,为什么大家平时坚持一件事情会中途放弃的原因?

那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了自己的动机,而没有关注行为本身让改变发生。从进化论角度,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感性大脑,又叫蜥蜴脑,和理性大脑。顾名思义,感性大脑,接管了你大部分的日常行为决策,比如吃喝拉撒睡。而理性大脑的调用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只有在你需要进行理论逻辑的判断,或在你不熟知的领域做出改变的时候才会调用(想想你第一次学车的时候,手忙脚乱的场景)。以前,我们关注内在动机,比如,我想,我要。实际是希望通过理性大脑来控制感性大脑来进行行为改变。但是,实际上总是事与愿违的。因为感性大脑也足够的强大,很多时候你可能无法抗拒诱惑,或者不自觉的让一些事与愿违的行为发生。因此,行为设计,真正要改变的,是教会不是如何驯服你的感性大脑,而是如何去适应它,与它共生。如何通过一步一步诱导,来让行为改变,养成好的习惯,舍弃坏的习惯。

揭晓答案

好了,最后再来揭晓答案,分享下针对文章一开始,我们得到的两个洞察,如何进行行为设计的。

1)针对受教育程度低的用户,我们在APP原有交互链路上,推出“语音辅助”支付的功能。用户在核心的主链路,比如注册认证、余额充值、转账等交互流程的每一步,增加了语音辅助的功能。当用户进入到一个页面的时候,会有一段语音播报,告诉用户这个页面是做什么的,配合一些交互上的提醒,引导用户如何进行操作。

2)如何让用户在完成支付确认的时候更有掌控感?我们重新改造了支付确认页面,原有的支付页面,用户输入密码后,立即完成了支付,并提示用户支付已完成,整个过程最长1-2秒即可完成。新的支付页面,经过测试和优化,我们推出了一个“延迟支付”的功能。在订单的确认页面,用户支付的时候,需要长按支付的按钮5秒钟(长按的时候,按钮会变成一个倒计时状态),然后支付结果才能得到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用户对订单结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松开按钮,返回进行修改操作等。

通过以上两个设计改动,我们减少了用户支付的阻力,同时,也在动机上,让用户在支付的过程中更加充满“安全感”。当新的产品功能上线后,在市场上一下子超过了竞品的体验,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增长。你看,我们在谈运营增长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借助营销补贴这样的强提示来完成,很多时候,回到“福格模型”,我们先思考下用户的动机,和能力是否足够?是否有更多的优化空间,帮助用户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于《福格行为模型》,就先介绍到这里。最后,唠叨一下,《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对我的改变和影响很大,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模型,和更多的人一起做出改变,让更好的行为发生。

发布于 2023-01-14 21:13

免责声明:

本文由 adalone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