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英雄之旅,开启行为设计
本篇是行为设计的第5篇。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基本把福格行为模型涉及的理论框架、方法论,以及行为设计的本质情绪设计,大概都做了介绍。相信通过这些内容你已经掌握了行为设计的精髓。终于,在练就了一身武艺以后,你开始要下山闯荡江湖了。在下山之前呢,我仍然有些担心,仅凭理论可能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去面对险恶的江湖。于是,我决定再赠送你一套具备实操的“剑法”,我把它称为“英雄之旅”。让我们一步一看,怎么按照这个流程,回到现实世界,去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
(1)使命召唤
根据福格行为模型,动机是产生行为改变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动机越强,行为越容易发生改变。为什么行为的改变要从动机开始呢?因为作为自然进化的物种,每个人都有自身要存在的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我想要什么”。当你找到了这个意义的时候,它会赋予你长期的成长动力,并让你能够不管在现实中遇到任何挫折,都会尝试去坚持下去。使命就是动机的一种最强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组织,如果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会焕发出无限的活力。比如,对于组织而言,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对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而言,使命就是让更多的穷人得到普惠的金融服务。
如果大家喜欢看好莱坞大片,对它们的剧情一定不会陌生。一个故事的主角往往一开始非常的普通,但是往往是因为一个意外的事件,受到一个高人指点,或神秘力量击中,受到了使命的召唤,开启了拯救世界的英雄旅途,这往往就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即使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也应该努力探究自己的使命是什么?通过我想要什么,来找到内心深处我们要做某件事情的源动力。比如,表面上我想坚持每天写一篇公众号,但实际上背后的动机可能是“我想以持续输出价值的方式,来获得更多和他人的连接”,或者是“摆脱职场内卷的状态,获得更多职业发展的空间”。有些人希望每天保持节食的习惯,但实际上,可能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职场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关注,或找到男女朋友。你可以尝试从你想做的具体的某个事情出发,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找到你内心深刻的动机和使命。
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最深层的使命,然后来进行行为设计,不管未来你遇到任何困难或阻力,使命总是会给你源源不断的能量。如果你只是看别人在做什么,人云亦云。比如,最近刷到抖音,大家都在跟刘畊宏一起跳操,于是你也想这样做。但是由于这个行为并没有和你内心的使命产生连接和召唤(Calling),你很难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过了几天,这个视频不再那么火了的时候,你也会很容易放弃。
在做用户运营的时候,运营有个基本功就是对用户进行画像,或者精细化分群。很多运营人,喜欢按用户的年龄、城市、性别进行划分(俗称“铁三角”),比如一、二线城市25-32岁的年轻女性。这样看似很合理,找到了目标定位人群,但实际你再细想下,这群人难道真的都是有相似行为的人吗?在我们眼里,可能只不过是一些冰冷的行为数据。回到人的本质,在看待这群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动机来进行细分,把有相似动机的一群人归纳在一起,然后去分析,我们的产品怎么帮助这群相似动机的人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智能手机就是一个最为经典的案例。早期的智能手机,实际是一群科技发烧友在玩。所以大家喜欢比较手机的各项性能参数。后来,手机厂商在推出某一款新手机的时候,总是喜欢强调说我的CPU、内存、摄像头性能多么强大,然后刷各种测评。当智能手机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的时候,人们关注使用手机背后的动机也在发生改变。Oppo、Vivo就根据不同人群的背后动机出发,推出相应的手机。比如,针对有“美颜需求”的人,推出了支持夜间拍照、自动照片处理功能的拍照手机。针对很多经常户外工作,充电不方便的人群,推出“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手机。
(2)冒险出征
受到使命召唤后,就要出征了。在未来冒险的路上,可能很多道路可以选择。有些路径,虽然很宽敞,但是走的人也多,不见得是最佳选择。而有些路,虽道路曲折,但是路上没有那么多艰难险阻,看似很慢,实际是走的更快。 这里不要急于给自己一个答案,而是先停下来思考一下,尤其是尽可能多的列一些备选的答案,然后再思考哪条道路最符合自己当下情况。
这里,可以借助“头脑风暴”的思路,不要去做任何的预设,先进行发散,然后再聚焦。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方案,找个便利贴尽可能多的罗列出来,然后再把相似的选项进行归类整理,最后筛选出最靠谱的方案出来。
举例来说,假如你希望“每周学做一道菜”,当你追问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个想法之后,你可能发现你真正内心的动机希望是“能够给家人更多的爱和陪伴”,那么接下来,不是直接说我去网上买本食谱,学习怎样做菜,而是先把思路彻底打开,把所有可以高质量陪伴家人的方案都列举出来:
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带孩子的时候不要思考工作;
定期陪家人一起去看一场电影 ;
和家人一起,规划一场到周边的自驾游;
定期带爱人一起去吃烛光晚餐 ;
定期和爱人深入沟通一次,畅谈下家庭规划;
学习亲子养育课程,激发孩子的兴趣 ;
....
这里不进行一一列举了。在进行头脑发散的时候,不要在意时候对这个选择的评价和想法,尽管尽可能多的罗列出去,有时候有些选项虽然看似不可实现,但是可以激发你联想出更多的可能性。
(3)焦点地图
当有了足够多的选项以后,我们再进行聚焦,找到最适合自己当下的路。福格教授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焦点地图”,就像在出征前,打开一份指南,为我们指明未来要前进的方向。从下图,我们对于一个行为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进行评估:是否能够更加容易做到,以及这个行为对于实现我的使命是否产生足够强的影响力。
根据这两个维度,大家不妨拿出一张纸,然后画出四个象限,把头脑风暴过程中列出的行为选项都放到这四个维度当中。然后,很容易看出,最好的行为就是那些对使命影响大而且相对就容易做到的事情。
比如还是拿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家人举例,可能“不要把工作带回家,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是影响大而且比较容易的,尽量在公司把相关的工作都完成,同时,回到家以后关闭微信、邮件相关的消息通知。“和爱人做一次交谈,聊下家庭规划”,则是那种影响较大,而且做起来难度也较大的事情,需要在做之前,付出很多准备和思考。可能“学习亲子课程,并激发孩子的兴趣”这件事情,是那种影响较小,但是又比较难做到(自身要抽出很多时间去学习课程或读书)。而“周末陪家人一起看一场电影”,属于那种影响相对较小,也容易做到的。
通过焦点地图,很容易帮我们过滤每个行为的优先级,找到最优的选项。
(4)打怪练级
好啦,想清楚要做什么以后,就开始打怪练级了。还记得游戏是怎么设计的吗?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关卡开始。行为设计也是一样,我们要尽可能把这个行为进一步缩小,再缩小,直到我们可以不加思考,或者不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做到。因为我们无法预测,以后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在习惯养成的一开始阶段,这个时候你的内心还十分的脆弱,在没有各种盔甲、道具的保护下,你的动机很容易被浇灭和被现实否定。
当你做规划的时候,下定决心每天早上6点起床看一个小时的书,可能会觉得并不难。但是刚坚持两天,突然有一天因为你刷了抖音很晚才睡,第二天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再抵抗身体发出的懒惰的信号。这种情况大概率你是没法完成规划的。除非,我们把这个行为变得既非常匹配你的动机,又非常容易实现。也是福格所说的黄金行为(GoldenBehavior)。如何做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缩小规模”,和找到“入门步骤”
“缩小规模”就是把一件事尽可能少做点。比如,每晚上我要写一篇公众号文章,改成,每晚我只要打开公众号后台,写好标题,和十个字左右的正文就可以了。与其说每次去健身房锻炼1个小时,不如改成,我至少要在跑步机或划船机至少运动1分钟。
而“找到入门步骤”,则是说只要完成初始的步骤就可以。比如,每天我要读一个小时书,只要我来到书桌前,翻开书本就可以。本来我每天要去锻炼,改成只要我去到健身房,换好运动鞋就可以。
把行为缩小或变为一个入门步骤后,行为实现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即使在你的动机变得很小的时候,这个行为也相对容易实现。通过慢慢坚持,你会更容易养成习惯。
(5)寻求提示
这一步是为你的微习惯安排到你的生活工作日程当中。如果让你的大脑去记忆一些你不熟悉的事情的时候,大脑大概率是会反抗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你所熟悉的日常事情当中,找到一个锚点,当行为“X”发生的时候,你就想到要做“Y”。比如,每天早上刷完牙后,比如上班通勤路上,坐上地铁以后,或者晚上睡前的30分钟。仔细回忆下,你一定可以找到很多自己已经习惯的日程作为锚点。
这个'X” 要具体到何种程度呢?1)特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做某件事情比较的合适。比如,在通勤的路上,我要打开电子书读一页的书。这件事情做起来就比较顺畅。2)特定的场景。比如,每次洗完澡,顺手把衣服扔进垃圾篓。3)特定的频次 。比如你期望养成每天规划总结的习惯,可以放到上班前、下班前进行一些总结和规划工作。
当你找到了提示以后,还可以把这些放到你的日程表里面,这相当于你雇佣了一个外脑,当时间到了后就会自动收到提示,你要去完成某件事情。
(6)获得宝藏
还记得行为设计的本质是情绪设计吗?如果没有庆祝的环节,行为发生后不会对感性大脑产生任何改变。通过“小胜即庆”,每次完成这个行为,就让自己感受到积极情绪的力量,从而强化自我认知,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回路。
那么,如何开展这种庆祝活动呢?虽然庆祝的方式会因人而异,但是核心的原则是回归到感性层面,把自己像小孩子一样看待。如果你有宝宝,或者可以观察别的父母是如何激励小朋友的。孩子在理性逻辑还没有发育好的时候,很难理解回报后置的概念,他只会追求当下能够获得即时满足的事情。当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候,要能够立即获得一些激励。比如语言、手势动作上的鼓励,或者奖励自己马上可以做某件事情(比如吃一顿大餐或看场电影等)。不要急,你可以多去尝试一下,找到那种能够让自己的心情更加愉悦的方式。
(7)英雄归来
如果你走到这一步,那么恭喜你完成了所有的主线任务,这里还有一个副本隐藏任务:“英雄归来”:需要你再重新回溯下,之前的流程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点值得再去优化改进。可能你会问,我不是已经走完整个从福格模型,到ABC微习惯了,为什么还要再“归来”,回到使命呢?
我用进化论来打比方,我们看到一个物种的进化,是在螺旋上升。每次物种的遗传、变异都是在进行试错,然后经过自然选择,再进行变异,改进。对于个人的习惯养成也是如此,我们不要指望可以一口吃个胖子。饭总是要一口一口吃,每次步子迈的小一些,每次完成一个循环,再回过来看,是不是离我们的使命更近一步,还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优化整个系统的流程等。不要小看每次的改进、优化的过程,相信“复利效应”,即使每次比上次只好那么一点点,但是从长期积累下来看,也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以上就是如何使用“英雄旅程”来实践福格行为模型的部分。希望你能够借助这套“剑法”,帮你一路披荆斩棘,成为更美好的自己。最后,给大家一个小作业,可以尝试用这套方法,针对之前你要改变的行为来实操一下吧。欢迎留言给我,你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