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多少(解析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标准: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识:
一、 声音的产生
1、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立刻消失。乐器发声原理
2、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3、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能够发声的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介质:(传递声音的媒介物质) 声音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助听器、改锥,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固体能传声且效果比气体要好。钟响预兆天要下雨,正在下雨
三、 声速:与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物体的弹性好,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就快,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 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四、人耳听到声音
1、声波:物体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的现象(类比法)
2、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外界传来的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3.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引起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它不易治愈;如果耳聋是由非神经性引起的,而只是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耳膜损坏),叫做非神经性耳聋,它是比较容易治疗的。
4.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5.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五、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2、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应用: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距离
六、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健康的人耳,在人耳听觉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