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学老师组团在抖音开网课
今年暑假,抖音将大学课堂搬到了直播间。
8月2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和泛知识创作者吕宸开启了一堂“宋史网课”。在两个小时的对谈中,他们将宋史与现代社会关注的话题相结合,比如“北宋的皇帝大臣有中年危机吗”、“现代人在宋朝拥有什么技能最快乐”,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消解现代社会的烦恼。
赵冬梅并不是抖音唯一一位“神仙教授”,还有复旦大学的徐英瑾教授为青少年定制的哲学入门课,复旦大学的王德峰教授用哲学知识讲解人生的意义,陕西师范大学的于赓哲教授讨论“那些唐朝小镇做题家”的何去何从……
借助直播课的形式,泛知识内容得以更加生动高效地进行传播。据悉,这一系列直播课都属于抖音“夏日光合季”知识分享活动,旨在呈现有趣、有用、有深度的知识内容。该活动以短视频、直播、主题合集三种形式,结构化地呈现泛知识内容。
据抖音官方数据,截至目前,#抖音夏日光合季 话题播放量达64.7亿次,累计观看人次达 4000万。
《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用户观看高校公开课的总时长超过145万个小时,以一天上8节课、每堂课45分钟计算,相当于24万人在抖音上了一天课。
随着泛知识之战逐渐步入白热化阶段,大学老师组团在抖音“上网课”将产生哪些奇妙碰撞?抖音的泛知识内容又是如何走向体系化?
大学老师组团“上网课”
“哲学是一门思考的学问,没有问题就没有哲学思考。”
4月6日,素有“哲学王子”之誉的王德峰开始了他的第一堂“抖音网课”:“这堂课属于正在思考的年轻一代。”
王德峰发现网上有很多哲学课片段,虽然不够系统完整,但观看的人很多,可见年轻人已经开始思考哲学。也因此,他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传播哲学知识,便将这堂“抖音网课”称为《王德峰的哲学研修班》,目前已更新至第6期,累计播放量达2002.9万,吸引了62.3万粉丝关注。
跟线下授课时期一样,王德峰在“网课”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烟嗓”和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每期节目结束后,团队编辑都会在评论区征集下一期选题的建议。
与此同时,王德峰经常和抖音站内的泛知识创作者联动,以围炉对谈的形式,讲述哲学道理。
在5月5日的抖音直播中,王德峰与国际时政创作者王骁Albert、物理科普创作者严伯钧共同探讨年轻人为什么要读马克思。这种同框互动,有利于在泛知识领域形成规模效应,带动观众关注更多细分赛道的泛知识创作者。
知识正在打破藩篱,走出校园,以亲民友好的姿态普惠大众,使得人人都能在抖音直播间“上大学”。
除了本人入驻抖音之外,也有教授在所任教的大学直播间开课。8月3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在“北京大学”抖音直播间,进行了一场主题为《走近电影艺术》的直播课,分享了电影艺术的来龙去脉。
作为“中国电影史论专业”的创建者,戴锦华可以称作是影评界的大佬级人物,经常提出犀利深刻的观点。在抖音直播间,面对观众的提问,她通过分享自己的看法,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比如有观众希望推荐几部适合青少年暑期观看的电影,戴锦华表示,只有好电影,没有只属于孩子的电影。她以伊朗电影《小鞋子》举例,指出这部电影使用了简洁朴素的电影语言,“但所包含和看见的绝不只是孩子的世界”。
截至目前,“北京大学”已拥有699万抖音粉丝。过去一年内,“北京大学”共开播199场,由不同院系的教授学者担任直播讲师,相当于平均每隔一天就会开播至少一场。
据《抖音2021年数据报告》,截至去年底,已有92%的全国“双一流”高校入驻抖音,全年高校开播场次达14463场。在抖音最受欢迎的十大高校公开课中,北大和清华各占半壁江山。其中,来自清华大学的宝藏通识课程《生活中的经济学》成为2021年最受抖音网友欢迎的公开课直播,单场观看人数超过100万。
对此,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抖音用户养成听学者分享知识的状态。而大量的用户互动,也让很多老师觉得这里是第二课堂”。
开设学习频道,上线直播周,抖音泛知识内容走向体系化
为了聚合不同类型风格的泛知识内容,方便用户更集中专注地获取信息,去年12月,抖音上线“学习”频道,为泛知识内容开辟一个单独的页面。
点击进入后,“学习”频道会出现人文社科、科普、个人管理等十几个标签。用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签后,抖音会推荐相关的内容。据抖音透露,“学习”频道的上线,除了便于知识创作者集中进行内容分发,还可以获得更多流量支持。
在“学习”频道中,可以看到教授学者的专业观点,他们将精华知识点进行浓缩提炼,融入到几分钟的讲解中。
近期,赵冬梅分别以苏东坡、王安石等历史名人为例,用多期视频连载讲解他们各自的命运故事。每期视频时长1-2分钟,从小角度切入,见微知著,保持日更节奏稳定更新。既不会信息过载,也能留存用户持续观看。
徐英瑾从日常生活问题进行剖析,比如买房买车的意义,征服金钱更快乐的事情是什么。通过轻松聊天的形式,不仅传播泛知识内容,也满足用户获取知识的日常需求,更能调整缓解生活中的焦虑情绪。
相比“备课”直播的工作量,短视频的打法更轻巧,也更适合教授学者们随时创作和分享,积累粉丝的同时,促使他们将抖音作为一个长期发声地。
风格自成一派,不断出圈的泛知识创作者们也在“学习”频道表现亮眼。
今年4月,一句“有请潘周聃”的节目介绍词,让抖音网友们记住了这位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狂拽转身”的29岁学霸。走红不久,潘周聃通过回应视频解释道,“(自己)颇有中单首发C位打头阵的味道”。但由于自己两个肩膀埋在后排,“是以圣人后其身(置身于后)而身先”。
相比于节目片段中的“狂拽之气”,科普视频中的潘周聃穿着稳重,语速温柔缓慢。近期,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化身“导游”带大家云逛国外各大博物馆,科普讲解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吸引了283万抖音粉丝关注。
为了在“学习”频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抖音以单周作时间维度,邀请各领域的专家院士、教授学者、泛知识创作者共同加入知识直播周,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直播课。
以本周为例,在医学领域,李兰娟院士将介绍传染病研究如何结合人工智能,吴尊友专家将科普新冠、猴痘、艾滋哪项疾病更严重;在科普领域,物理教师李永乐将从亚里士多德讲到爱因斯坦的宇宙;在人文领域,自媒体人六神磊磊、史航和邓潍将解读人生剧本中的力量……
为了满足用户深度学习的需求,抖音陆续开发视频合集、长视频、“相关阅读”等功能,完善泛知识内容传播链,让“碎片化”的泛知识内容也能“体系化”。
潘周聃视频合集
《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显示,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占平台总播放量的20%,同比增长74%。在泛知识内容品类播放量排名中,生活技能类和科普类内容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
“正规军”会是泛知识的新赛点吗?
近年来,泛知识赛道一直备受关注。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泛知识内容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别的市场。与之呼应,大众的兴趣点开始走出娱乐化,走向知识化,疫情后对于科普纪实、新闻事实等严肃向内容的关注平均增幅达16.7%,娱乐向内容下滑3.2%。也因此,2020年被业内视为泛知识内容爆发的元年。
基于这个背景,近两年各大视频平台都在布局泛知识领域,从签约扶持个人创作者分享内容,到邀请教授学者、专家院士直播讲课,赛道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的新阶段。
从长远角度来看,泛知识内容如果想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必然会迎来专业化与精细化的变革。
去年2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泛知识短视频的观感调查,其中63.9%受访者认为泛知识短视频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50.3%受访者发现泛知识短视频存在传播伪科学的现象,43.6%受访者指出泛知识短视频侵权问题多发。
专业的泛知识科普,交给专业的教授学者,不仅让观众产生信任感,也有效避免同质化严重和伪科学传播的问题。此后,泛知识再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的传播形式,重新分配教育资源,减轻知识传递的隔阂,让普通大众也能无门槛上课。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听了北大的抖音网课,相当于我也上了北大”。
与此同时,精细化的运营推广也是提升传播声量的有效利器。
据观察,近一年来,抖音根据不同时间点,制定不同主题的知识直播课,比如高考季的“北大名师聊专业”系列直播课,暑假期间的“夏日光合季”,培养用户形成观看习惯,在抖音自主寻求问题答案。
对于抖音而言,教授学者这批“正规军”的入驻开讲一方面吸引用户自发前来观看,另一方面则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传递泛平台的知识化特色,创造更深层次的社会效应。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传播形式多次发生改变,从最初的书本、课堂,到电子资料、短视频、直播间。但无论传播介质如何变迁,知识本身并不会因此改变。
正如戴锦华接受GQ报道所说,“绝对不能够因为媒介形式的改变而简化思想,绝对不能做迎合与取悦大众的任何预设。知识并不崇高,但是知识是严肃的,思想更是严肃的,我们得认真地去对待……我要让他们真的感觉进入了北大的课堂”。
“正规军”的到来,不仅可能改写大众对于短视频平台泛娱乐化的固有印象,更将是泛知识领域的新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