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能否解决蔬菜滞销难题?

dolongs
dolongs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9 浏览

​​近日,一则河南万吨蔬菜滞销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为什么会出现,智旗分析一是疫情大环境影响,导致物流运输不畅;二是农产品涨幅有限,自费运输成本较高;三是蔬菜运输过程损耗严重,尤其目前运输时间长,程序繁琐情况下。那怎么解决此问题,智旗认为可以从产品加工层面,比如预制菜。不仅可提升农产品价值,同时加工过的产品更易运输,其次预制菜交予专业运输团队可帮助菜农节省运输成本。

解决“滞销”问题机会点出现!

智旗认为或许预制菜市场就是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关键。

​预制菜本质上属食品加工的一种烹调方式,可理解为半成品蔬菜,这种通过预选、调制加工而成的半成品蔬菜具备长保鲜、快捷运输的特点。智旗认为,在这一点上,对解决蔬菜滞销问题具备很重要意义。事实上预制菜并不是新兴产物,最早源于美国,之后在美国和日本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三个时期。最终在市场上出现了行业头部Sysco、泰森、康尼格拉、日冷集团、神户物产等代表品牌。而中国的预制菜市场方兴未艾,依然处于萌芽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行业标准不完善,另一方面则是渠道体系尚不成熟。

为何预制菜可解决蔬菜滞销难题?

智旗认为可以从市场端、销售端和营销端来分析

​市场端:随着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饮食需求逐渐增高。“大厨菜”成为市场主流,但“大厨”菜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市场相对“保守”私房菜动辄几百上千。而预制菜的出现则完美的解决了“菜品差、价格贵”的难题。加工方便,拥有大厨水准是预制菜的主要特点。此外,随着中国外卖市场暴增,也带动预制菜市场快速增长,由此也引导更多企业加大了农产品的收购频率,从而间接的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

​销售端:预制菜在b端市场的销售,一方面既可以为经营者缩减成本,另一方面则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原材料浪费,亦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购买成本。同时预制菜的出现也对餐厅的卫生问题改善有了帮助,让更多B端餐馆有了引流底气。

毕竟不需要过多的二次加工就可快速出餐,B端市场需求量增大,则也相应带动预制菜生产企业的供货增加,从而缓解了农民蔬菜滞销难题;

​营销端:以前聚会,去餐馆,现在聚会可直接带预制菜,在家就能加工“大厨”口味,让聚会变得更有烟火气,更具备社交价值。也节省更多“下馆子”开销,在C端市场也更受到喜爱。此外,若能直接在原材料产地加工成预制菜,通过冷链技术快速运送至消费者端,保证食材从源头上的新鲜和安全,则会让消费者对品牌和企业更有信任感。

​另外预制菜的社交属性,也让其更具备市场营销特点,场景化营销是目前主流方式,而社交属性的预制菜可以在多场景植入,这不管对产品宣传还是品牌宣传都有优势。

预制菜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营销,通过口感、味道、色泽等来全方位给予消费者传递产品价值、情感价值、品牌价值,让其更容易深入消费者内心。吃得到,闻得到,看得到,嘴里享受得到,才是真的好!

​其次,预制菜也让农产品更具附加值:在传统概念中,农产品不具备任何附加价值,农民卖的也只是产品本身使用价值。而预制菜则可以将产品变为品牌,在附带更多品牌价值的基础上让农产品本身更“加价”比如典型案例,福第豆豉鸡产业园总经理张鉴国认为,只有把活鸡做成深加工产品卖出去,才能增加农户收益,挽回损失。在当地村干部的联络下,养殖户们尝试将1000多只活鸡交给张鉴国,制成真空包装的三黄鸡预制品,几天内销售一空。

“一只活鸡的平均售价是120元左右,做成预制菜后,每只鸡的产值能达到300元左右。”

​还有,安徽省界首市泉阳镇建造红薯加工厂,收集当地群众种植的红薯,形成种苗繁育、种植、回收、加工一条龙产业链。红薯深加工不仅解决了群众种植红薯销路的问题,也提高了群众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经过深加工后的红薯身价翻了几番,类似案例还有很多。

​据艾瑞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达1072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达25.4%。而目前市场现状是预制菜在B端市场很受欢迎,但在C端还处于市场教育阶段,总的来讲整个预制菜行业头部品牌未定,各入场品牌都有争夺“头部”的可能。

发布于 2023-01-15 16:3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dolongs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