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火爆背后的根本原因:我们就是那只蛙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一、旅行蛙的火爆状态
刚被微信跳一跳刷屏没多久,这些天又被一款佛性游戏《旅かえる》刷屏。
看这榜一,底下的大佬们慌不慌?一款不到50M的治愈模拟类游戏,为啥能站在QQ飞车、荒野行动和王者荣耀头上耀武扬威? 这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现状?这只蛙又能火多久?
二、年轻人的状态?
旅行的蛙=空巢青年
中国的空槽青年有多少?北上广深的空槽青年有多少?
“空巢青年”是指年龄在20岁到39岁,生活在异地的单身汉。数据显示,中国的“空巢青年”群体已经超过半亿。在这一群体中,男性青年占比64%,约为女性青年的2倍,其中90后人数高达61%。(来源于中国空槽青年图鉴)
空槽青年的状态
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旅行……从大学时连去卫生间都恨不得要人陪的“软妹子”,变身为爬梯子修灯、徒手修水管的全能“女汉子”。(中国青年报)
上班->下班->睡觉,这是大多数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生活状态。吃饭叫外卖,孤单玩手机。看看书,削木头,玩游戏。一个人离开家,远离故乡,远离亲人,独自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独自在外打拼,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空槽青年显的更加孤独。
为什么你的蛙喜欢旅行?还会给你寄照片?
放下一切,出去旅行。这应该是所有年轻人都会有的冲动。然而,繁忙的工作束缚了你想走就走的决心,囊中羞涩的钱袋打断了你收拾行囊的想法。你不得不面对这些事情,说走就走真的需要很大的决心。
这时候你的蛙出现了,他会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拍照。正如你傻傻的对着风景咔擦咔擦的拍,然后回来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风景照,看着自己自拍的丑照发呆一样。
看着蛙寄回来的照片,就像你在丽江的书店里看着明信片,想着给朋友寄一张一样。
想了一圈发现自己好像没有特别想给谁寄,然后你随意逛了一下转身走出了书店。你是不是也想着像你的蛙一样能有一个让你愿意寄明信片的人?能有一个让你在外能有牵挂和依恋的人?
为什么你的蛙安安静静的不说话?因为这不就是你的状态吗?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孤独得像条狗,我和siri成了好友。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醒了发现一切依旧,没人给我盖被子,没人关电视……(中国青年报)
你孤独的像条狗,单身狗。
周末一个人待一天,按下home键又按下电源键。“千万不要午睡,因为你傍晚醒来,看着窗外缓缓下沉的夕阳,会有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
所以有钱的养男人(恋与制作人),没钱的养青蛙。在游戏里找寄托,我们都是这样的屌丝。
换句好听点的话,我们不玩那些氪金伤肝的游戏,我们玩旅行蛙这种佛性游戏,低欲望又怡然自得。这个游戏就是一剂给空槽青年的心理安慰剂。
三、为什么会火?
说了这么多还没突出重点:为什么会火?
目标群体明显
其实,讲道理,这个佛性游戏真的不好玩,简单,不可控,一切随缘,处处随机。但是,没关系啊。因为空槽青年多啊。
一个人的孤单带动一群人的狂欢。
空槽青年是一个群体,《乌合之众》中提到,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精神统一律,低智商,易感染,在群体中个体个性消失,永远受无意识的支配。
当群体中的关键领袖发出号召,群体中的个体会极其容易的产生带入感,附和。旅行蛙就是空槽青年这个群体中个体的现实映射。当这种映射真切的照在身上,群体会极其的亢奋来寻求释放,他们下游戏,发朋友圈“我的傻儿子出去几天了,还没有回来”“儿子给我寄来明信片了,他果然是爱我的”“我这儿子跟我一样,能吃,一吃吃俩小时”。
群体的感染力强大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空槽青年的周围都有一个相似的小群体,这个群体旁边围绕着具有相同特征的朋友和同事,还有一些没有相同特征的朋友和同事(结婚或非单身狗)。
社交传播的易爆性有目共睹,毕竟微信跳一跳才刚熄火。这时候,每一个空槽青年都是一个传播过程中的连接着,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形成了一张网状的传播路径,以每一个空槽青年为节点向四周扩散,每一次信息的扩散,都能带来关系链的转化,再形成一个节点向外延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非空槽青年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随从心态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成为网站链接图谱中的弱连接者,给信息的传播贡献力量。
简单易于传播
尽管是一款日文游戏,但跟随游戏的新手引导按几次按钮就能轻易的上手操作,大大降低了游戏的操作成本。
游戏无需付费,也无需耗费用户大量的时间。没有数值绑架的压力,也没有大量的任务,更没有氪金伤肝的充值,佛性良心游戏,50M不到的下载成本,秒进游戏。
我们不一样
你不知道你的蛙接下来到底要干嘛。完全不可控的玩法设计。这是游戏前期新颖的亮点,也是后期乏力难以避免的痛点。
四、能火多久?
信息传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弱化,群体的多想法和善变也注定无法一直维持对旅行的蛙始终如一的状态。游戏本身过于简单、单调以及不可控性也注定无法长期留住用户。亲生的娃都不想带,免费捡来的蛙,毕竟操心,你指望能养多久?
如果后期版本迭代跟不上,玩法没有创新,一直重复简单、单调的操作。两个礼拜,你且再来看,还有多少晒娃的。
以上纯属我的个人的一些思考,并无其他任何贬低和恶意。
本文由 @青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