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流产品的重用机制
编辑导语: feed是将用户主动订阅的若干消息源组合在一起形成内容聚合器,帮助用户持续地获取最新的订阅源内容;feed流即持续更新并呈现给用户内容的信息流;本文作者介绍了Feed流产品的重用机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在体验产品时经常会遇到一些bug,这时开发会说能否录屏复现一下bug。
以最常用的新闻feed流为例,同一个feed你之前发现有问题(比如UI错位、数据错乱)等,再刷回这个feed却没有问题了。
[步骤一]发现Feed 1有bug
[步骤二]下滑看其他内容
[步骤三]刷回Feed1,发现bug不见了
这时场面就会很尴尬,开发觉得你找事,而你刚才确实发现有bug。
出现上面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下feed流本身是怎么实现的。
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每一个feed要想展示出来,都是需要被创建的。 我们思考一下,既然feed需要被创建,那它被创建的时机有哪几种可能呢?一、当我刷到n条内容时,页面立马就创建n个feed
这种最直观也最简单:
但是一次性创建的操作是不可取的。要知道每创建一个feed都需要消耗内存(可以理解成每买一个包包放家里,家里的空间都会少很多)。
那么类似今日头条、知乎、视频号这种产品,刷了半小时后很可能你已经看了上百个内容;如果手机这时也创建了上百个feed,那么随着你使用时间越长,手里机创建的feed会越多(包包买得越来越多),手机内存空间会渐渐不够用(家里可用房间会越来越少),而手机会越来越卡,直到内存完全被占用而卡死(家里的空间被用完)。
但实际上我们刷feed流类的产品时,并没有出现所描述的随着使用时间变长而越来越卡顿的情况,所以“刷到n条内容时,页面立马就创建n个feed”这种创建方式不可取。
二、只有当我即将看到某条内容时,才创建feed来进行展示
这种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创建太多feed导致系统内存用光的问题;以知乎为例,平时我们使用的手机最多展示5-10条知乎的内容,所以系统最多只需要占用5-10条feed的空间。
用包包来理解就是:家里只有一面墙可以放包包,放包包的上限是10个,每次我们买来新的包包,然后把旧的包包给扔掉,这样就可以始终保持家里有足够的放包空间。
对价格敏感的产品已经发现了方案二的问题,为啥我每次买到新的包包,都要买旧的包包给扔掉呀?那岂不是太浪费钱了;类比到手机App上就是太浪费手机的计算能力了,尤其是当你快速滑动手机屏幕时,就会出现上百条feed被创建,同时上百条feed被销毁,暴殄天物啊。
所以,第二种“只有当我即将看到某条内容时,才创建feed来进行展示”实际上也不是最可行的方案。
那么怎么样既省内存空间,又避免重复的计算开销呢?
三、重用机制
还以买包包为例,实际上每个包包的主要区别是表面上的区别(比如纹理、颜色等),包包的主要功能基本上都是相似的。
遂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当我买够了超过一面墙的包包后,此时如果我又看上了新包包,如果“再花钱买一个新的,然后把之前旧的给扔掉”(方案二)就太浪费了。
所以我们灵机一动发现新包包和旧包包,主要功能基本一样;那么我只要请人来帮我把旧包包的颜色、纹理改装成和新包包的样式一样,这样用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新的包包。
实际上,Feed流背后也有着类似重用的机制,系统会先创建足够屏幕展示的feed;而当你再向下滑动手机时,会把旧feed拿过来进行重用,把数据更新即可。
明白feed流有重用机制,我们就可以解答最开始的问题:“以最常用的新闻feed流为例,同一个feed你之前发现有问题(比如UI错位、数据错乱)等,再刷回这个feed却没有问题了。”
之前看到错位的feed A,和你重新刷回的feed A,其样式虽然一样,但其本质已经变了。
你第一次看到的feed A,是系统最开始创建的feed A,而你重新刷回看到的feed A,已经是重用了别人的feed,只是更新了feed A的数据而已。
还是用包包举例:
房间里一共可以放下三个包包,按时间线于是你最初买了LV、Gucci、PRADA这三个包包。
当你想拥有Chanel包包时,这时因为LV包包是最先买的,所以会把LV包包改装成Chanel包包,现在柜子里就变成:Gucci、PRADA、Chanel这三个包包。
过了几天你又想要之前的LV包包了,于是按时间线这时会把Channel包包给改装回LV包包,重新变成:LV、Gucci、PRADA这三个包包。
虽然这时还是LV、Gucci、PRADA这三个包包,但实际上第一个LV包包已经不是最新的了,它已经从新品变成了二手货。
这种机制可以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进行概括,下次当你遇到feed流产品bug不可复现时,可以从feed流的重用机制进行思考。
公众号:和产品经理聊技术
本文由 @和产品经理聊技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