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源资本李宏玮:永远都有泡沫,只要你有成长性,投资人就觉得值

yejinlei
yejinlei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85 浏览

 纪源资本李宏玮:永远都有泡沫,只要你有成长性,投资人就觉得值

我们看了很多创投圈的佳话、传奇,这些故事不断升级,敲定一笔大额投资的时间从6分钟、5分钟、甚至缩到了两分钟,如同儿戏般,也误导着踏踏实实的创业者。对比看,李宏玮这位投资人所说的都是非常真实、平凡的、但也是本质的思考。希望读完这一篇,能回归初心,直面创投的本来面目。

题图:纪源资本(GGV)创始合伙人 李宏玮女士

1、创业的准备

对一个看上去还蛮成功的投资人来说,最困惑、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当你跟一个被投企业已有了很深的交流、与CEO也有着朋友感情时,决定不能再继续下去、应该退出的时候,或者企业还是要做下去但CEO一定要换。在风投行业里,做类似的决定是最难的。

所以在一开始投资的时候,我就会非常慎重。对于创业者,我常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你想要创建的公司DNA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公司的决定性因素是执行力的话,那么执行力将会成为你在打造商业模式,建立创业团队时候的关键DNA;如果你想要发明下一代智能机器人,那么科技DNA将对你的公司至关重要;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全球化营销,需要专注品牌打造,你必须创建市场、品牌方向的DNA。

但即便方向明确,问题也总是会出现。不管是公司投资前,投资后一年,三年乃至公司上市,我认为关键在于你要学会解决问题。在公司的不同阶段,问题也是不同的。

(1)早期发展时,你可能需要考虑如何发掘合适的人才加入团队之中,如何领导团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包括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把企业定位、发展方向及战略很清楚的传达给员工;其次,拥有很强的团队建设能力和号召力,能够留住不同的人才;再次,能够快速建立公司流程和制度;最后,在企业成长壮大过程中,能够听取外来意见。

其实,最后一点是投资与否的重要考量因素。很多企业创立之初,创业者能够谦虚地听取建议,但当企业发展到一规模后,很容易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即使微软、Google这类世界级企业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仍然需要谦虚地听取外来意见,在投资人善意说服创业者的过程中,创业者能否听进去并及时自我反省很关健。

(2)随着公司成长,你需要关注市场战略,如何正确定位产品,如何找到市场,以及你的经济模式是否可行。

你要考虑今天这个市场是不是存在,是否足够大,能否承载新公司;判断时机与市场格局时,要想清楚什么时候能够进入,是否进入了很早期,是否进入了红海。

一些创业公司身处14,15年的热潮,在Uber, 滴滴的影响下,可能被误导,认为通过补贴的模式可以创造市场。我认为这种模式在某些领域也许是可行的,但无法适用于所有领域。

(3)你面向的用户到底是谁?你要理解用户最能够使用的商业模式。比如众筹平台是一种平台,可是它面向的用户现阶段更多是一类企业。

当然,最看好的一定是大众市场,而不是所谓的5%到10%的高大上,高大上是最不会花钱的。而且,大众市场,就是我们说的屌丝用户,其实不是细长尾的,而是胖长尾。

今天任何一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公司,一种是抓住资产端,就可以跟任何有流量端的用户或者公司去合作,都可以货币化,或者完成这个流程。另外一种方式是抓住用户的C端,一旦信任建立,以后用户都愿意把需求放到你这边。

(4)最后,当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将面临的抉择是,在当下的科技世界里,如何面对行业巨头?你面临的并不是空白的市场,你要思考何时与先行的行业领导者共存,这其中包括思索何时展开合作,何时拒绝合作,何时展开战略合并的会谈。这些都是在整个公司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如果你不是聚会中最光芒四射一鸣惊人的人,而你也无法开放地寻找战略合作者,你有可能会被市场甩开。

这些都是成为「赢者」的必经之路。如果你倾全力于一家公司,你希望你最终会是赢家,你就尽全力让自己成为行业领袖。如果你不光芒四射,那就让自己光芒四射。如果你不是第一名,那就找机会。无论是通过收购兼并还是战略合作,去成为第一。我想这是创业最重要的事情。

2、并购

创业者的行动要随着行业格局而变化。如果行业处在初期,也没有明显谁是第一的时候,那当然就要PK,跟打仗其实是一样的。但如果你看到这个战局已经差不多剩三家的时候,其实行业已经开始集中了,我们就会告诉创业者不要做最后一家被整合的,一定要是第一家被整合的。

如果你排第二,你跟谁合并都有可能变成第一,这是一个概率。但你如果你是第N家,人家已经谈完以后,你再来问「要不要娶我」,就不一样了。实际上并购是一个必要的考虑。

具体而言,有几个考虑的方面。

第一,市场地位跟份额,如果你觉得并购之后可以成为中国的绝对老大,那么它是一个好的路径。我们看到电商领域也好,搜索领域也好,老大或者说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确实是可以通吃的。

第二,有些商业模式通过合并,可以在人才跟后端的资源方面更加优化。把最好的人才集中在一家公司,然后把事做好。比如,几年前的在线视频,在市场上有N多家在竞争同样的内容时,其实后端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通过合并就可以优化运营的成本或者商业模式、获客成本等。

并购别人、跟其他公司合并,或者被合并,我觉得这几种形式都可以。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不是每个领域都能够承载很多家独立的公司。如果能够满足刚才所说这些条件,我们和创业者聊的时候会鼓励他们去考虑这个事。

当然,我们在考虑合并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如果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比较花钱的,烧钱补贴的也好、后端资源昂贵的也好,那么一个比较关键的考虑就是资金。

如果你跟其他竞争对手比起来,资金库就是人家的十分之一,当然要把这个战局看清楚、提早做一些储备。比如要赶快融资,如果融资不到的话,就要考虑其他的方式。如果你在技术、人才或者用户方面有优势,就要借助这些特点去吸引可以跟你一块儿成长的人。更重要的是把资源整合下来之后,1+1必须是等于3以上的一个合并才是合适的。

我能够理解,创始人一旦想创业,肯定就是想把事做好,想做NO1。但在今天的中国,格局跟十年前是不一样的。十年前,如果做一件事,没有做到一百分,你可能要一直扛,因为有员工等各方面要考虑,那也许你就会错过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但现在,并购之后对创业者是一个释放,你可以重新再创业,在新的领域再崛起的时候可以参与进去。实际上合并不等于输,反而是赢了这个局。像优酷跟土豆合并之后,创始人也可以去追寻他的梦想。雷军如果没有离开金山的话,也不会有小米。有足够的例子之后,我还是鼓励创业者比较积极地去考虑这个事情。

当然,并购时的讨论很重要,包括发展方向,员工等。我觉得每一个并购,成跟败其实就取决于你们在讨论跟谈判的时候,有没有把这一方面的事情都讨论清楚。

3、我的投资逻辑

我个人并不相信撒网式的投资,撒网是缺少判断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和创业一样,玩的是小概率事件。创业的结果只有成与不成,成则是大成,成为行业的老大,这从来都只有1%的概率。而投资人只有找到最好的项目,才能为基金拿回超过100倍回报的项目。投资行业里没有二八法则,如果遵循着二八法则,那就注定平庸。

所以比较出色的投资机构,大都会把资金集中到两三个最看好的阵营,再具体到投这个阵营里成功几率最大的公司。不可能投一个从零开始的企业,也不可能投一个已是红海的领域——除非它的商业模式有看点可寻。

我也不相信跟风式投资,GGV的几位合伙人一直坚持在一线投资,我们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10年以上的投资经验。在同一个行业,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与刚入行的投资经理一定不同。很多被资本追逐的行业我们都没投。

比如,几年前团购行业火热时,我们的团队做了大量的功课。几乎每个城市的前五名团购网站,我们都去看过。彼时团购业的毛利率是负的,公司融到的资金去了两个方向――获取商户与获取用户。

但是在获取商户时,团购网站不可能签到独家协议,所以很难确立资源优势。而在获取用户的问题上,用户选择在哪家团购网站上消费,并不是因为某家团购网站的品牌,而是因为某家商户提供了力度最强的价格优惠。因此这些补贴都留不住用户。

这样一个在B端难言竞争优势,C端成本高企且缺乏用户黏性的行业,本身又需要庞大的地推团队多地作战,这将会是资本上、执行上以及人才上的竞争。当时我们分析认为,最有能力进入这个行业的其实是「大佬型」公司,阿里、腾讯都有绝对的优势,或者拥有商户信息的大众点评也有一定的能力去做这项业务。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公司赢的胜算比初创期的公司大很多。

而此前我没有投资垂直电商领域,逻辑与此相似。因为无论你在网上卖鞋还是卖酒,都要把仓储、物流和配送这一整套体系搭建起来。垂直电商烧的钱几乎都补贴到了物流成本里,因为当客户的订货数量不够大时,就始终没有办法弥合成本。脱胎于垂直电商的京东,其聪明之处就在于,在把网络搭建好后,就进行了品类扩张,唯有这样才能让整套仓储物流体系更有经济性地使用起来。

尽管眼下是个充满了泡沫的市场,却也是一个创业机会系统性出现的时机。在项目很热的时候不要冲上去。看不懂才有机会,全都看懂了,那就是泡沫。

当然任何时候都会有泡沫,贵是相对的,不贵是没有的。VC 在做任何案子的时候,都会觉得贵。美团当年 2 亿美元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贵,现在 20 亿美元,大家还是觉得贵…… 从投资角度看,看你什么时候进,阿里 1000 亿投资贵吗?,但阿里巴巴 2000 亿上市,还是有机会的。

之所以觉得泡沫严重,是进入的时候太高,退出的时候太低,如果你进入的时候和退出的时候有一定成长性,那相对来说不一定是泡沫。重点是投对,如果投对的话,估值往往不是问题,投错的话,什么都贵。

过去的十年中,国内的创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投资不再是VC的独角戏,如BAT等巨头的加入,虽然拓宽了退出渠道,也让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今天的创业者们面对资本的态度也不再如十年前,投资人与创业者间供需关系的变化、信息的逐渐对称,让创业者变得更加聪明,也有了更强的博弈能力。一个最直观的改变是,眼下已不再是投资人单边尽调创业者的时代了,创业者也会在他的圈子里尽调投资人。在我看来,这都是好的变化。因为创业者才是驾驶飞船的人,投资人永远是观察者的角色。

当然,无论投资或创业,最重要的部分都是赢,而这种行动伴随着巨大的信念,创业者必要坚信这是你的战场,这是你每天投入24小时的公司,思考生存或死亡的问题,你必须有足够的信念:这是会让我「赢」的事。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们也需要和创业者共享这种信念。在每一次投资的开始,我都会这样问自己:这就是我将与创业者共同投入时间和精力事业吗?  

【素材

发布于 2023-01-16 21:43

免责声明:

本文由 yejinlei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