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的手段是(张光辉:聚焦“四大支柱”,加快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能够以“媒体”“文化”“互联网”的形态融合各行各业,催生孵化出新的数字经济业态,既实现数字产业化,又助力经营产业的数字化,进而形成媒体融合的盈利模式。对标政府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在政府建设“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政务服务移动端”等数字化治理平台方面,传统媒体的参与度还不高,数字技术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张光辉:聚焦“四大支柱”,加快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既是改造提升传媒产业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媒体融合、经营产业的重要纽带,更是推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和建设现代文化企业相融共生的重要支点。要以构建智慧政务、媒体数字化、经营产业数字化、数据产业化四大支柱为重点,全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一、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形态,逐步成为全球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催生了继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计算机通信革命之后新一轮的数字化革命。这一轮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资源要素、重塑经济结构、重构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企业运营遭遇重大冲击,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化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逆势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也在支持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保障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数字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和旺盛生命力。
(一)中央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发展迎来重大政策红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数字化发展的路线图,要求以经济、社会、政府的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生活、治理方式变革。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设定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2022年6月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数字政府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中央政治局先后多次集体学习数字经济相关内容,进行专题研究部署。2021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2022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为发挥好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增量
据统计,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占全球GDP比重为43.7%。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大、占比高,2020年规模达到24.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4.3%,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世界第一,达到13.6万亿美元。美国、德国、英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占GDP比重均超过60%。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8%,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约16%,是GDP平均增速7.4%的两倍多,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对GDP增长贡献率已超过六成,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
(三)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是创新媒体融合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的时代之举
媒体融合与数字经济有着先天的技术共性,媒体融合必须以强大技术为支撑,数字经济也以先进网络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两者是能够共生、相互赋能的。可以说,发展数字经济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应有之义。一方面,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能够为媒体融合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强大的数字经济实力,能够为媒体融合提供资金保障,夯实媒体融合的物质基础;同时,媒体融合过程中,能催生许多产业数字化新业态,拓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在数字时代,媒体融合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媒体迅速融入、渗透到各行各业,能够融合一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能够以“媒体+”“文化+”“互联网+”的形态融合各行各业,催生孵化出新的数字经济业态,既实现数字产业化,又助力经营产业的数字化,进而形成媒体融合的盈利模式。
二、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传统媒体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掀起了全国新闻媒体新一轮的深刻变革。经过8年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平台阵地建设取得了体系化、多级式、强连接的重大进展,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升。同时,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加快推进媒体数字化、数字技术产业转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人才队伍逐步扩充,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加快推进,培育出了智慧政务、数字娱乐、舆情服务、技术输出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形成了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许多传统媒体新的经营支柱和增长引擎。
(一)媒体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
一方面,传统媒体依托政治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聚焦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智库平台,探索开展城市发展咨询研究,增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又重塑了媒体融合时代的传统媒体影响力;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聚焦数字化转型,打造移动化、视频化的全新传播矩阵,创新数字化媒体运营方式,媒体融合盈利模式逐渐清晰,新媒体收入和数字化产品收入不断增长。
(二)数字技术产业转化能力持续提升
传统媒体充分发挥长期积累、不断壮大的互联网技术优势,深入推进“互联网+”,培育了一批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产业已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关键增量。一是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一大批“智”字号项目进入高速增长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研发也有突破性进展,已基本形成数字技术、数据生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的产业闭环。二是加快推进信息化提升和数字化改造,其中云平台建设,“内容数据库”“用户数据库”等数据库建设进入快车道,不仅夯实了媒体深度融合底层架构,也实现了技术转化能力的提升。
(三)产业数字化向纵深推进
传统媒体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数字经济比重,逐步探索出适应实际发展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比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围绕生鲜电商、智慧城配,对发行团队进行数字化改造,经过多年发展,报业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供应链平台、网络货运平台和冷链物流平台相互赋能的新业务生态闭环。传统媒体的印刷业务也借助数字化改造焕发新的生机,数字化营销推广、印刷流程智能化改造等既提升了印刷工作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也实现较快发展,其中“数字藏品”“数字展览”“数字知识”与“云上策展”等高质量的数字化文化产品服务将文化产品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实现了受众的几何级增长。
虽然,当前一些传统媒体已经形成了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统筹推进数字经济的力度还不够大。由于数字经济业务较为分散,传统媒体内部的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完善,还存在数据壁垒,数据资源共享不够充分,在推进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应用集成和业务协同方面还需要持续发力。
二是数字产业发展较慢。2021年,全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9.8%,而多数传统媒体的数字经济占比远低于全国发展水平。
三是经营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程度不深。目前,传统媒体大力推动旗下产业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探索符合各自发展实际的数产融合路径,但总体来说经营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面较窄,大部分产业尚未启动数字化改造,产业数字化规模还较小、程度还较低,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四是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近些年,传统媒体十分重视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建设,但与互联网大厂相比,无论在技术人员数量方面,还是在技术人员能力、层次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引不进”“留不住”现象比较突出。
五是数据库建设较为滞后。一些传统媒体的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还不完善,信息化进程快慢不一,财务、运行、人事、资产等数据存在割裂,管理数据合力发挥不充分;数据较为分散,既没有整理挖掘,也没有整合打通,数据没有盘活,商业价值不高。
六是参与数字化社会治理不够深入。对标政府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在政府建设“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政务服务移动端”等数字化治理平台方面,传统媒体的参与度还不高,数字技术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七是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普遍不强。有的媒体缺乏发展数字经济的正确思路和方向,有的缺乏较强的执行能力和操作能力;有的媒体有正确的思路和方向,但是人才、技术没有跟上;有的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是项目没选准,没能充分发挥优势;有的一直紧跟新的热点技术,开展了很多新业务,但是重点不突出,散而不强;一些传统产业探索发展数字经济,一直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等等。
三、聚焦“四大支柱”,推动数字经济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新高地
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媒体已经形成了较好的数字产业基础,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人才支撑,数字经济逐步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传统媒体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必须把握机遇、发挥优势、破解瓶颈、补齐短板,聚焦关键点、抓住着力点、找准突破点,探索构建智慧政务、媒体数字化、经营产业数字化、数据产业化四大支柱,全面增强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为传统媒体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新动能,实现换道领跑。
(一)以智慧政务建设为核心,积极融入政府数字化战略,提升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和实力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传统媒体作为主流舆论阵地,能够联结丰富的政务资源,拥有较强数字技术能力,有的已经在智慧政务领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要进一步把智慧政务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突破口,积极融入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做大做强智库产品,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实力。
一是扩大智慧政务及智慧垂类项目市场规模。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化治理,是各级政府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传统媒体应善于从大政方针中找准方向、发现商机,深度融入数字化治理,助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推动智库产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统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具备较强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拥有大量深耕各自报道领域的资深记者和编辑,能够聚合一大批各专业各领域的研究学者与业界专家,为政府、企业提供高水平智库产品服务。要重点打造智库矩阵,围绕各级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增强大数据研究能力,持续扩大智库产品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智库产品的运营和盈利模式。三是创新数字技术产业转化场景,寻找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形成新的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比如,推进新闻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和价值化,掌握新闻数据标准制定、确权、定价、流通和资本化渠道;又比如,积极融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扩大智慧文旅领域的市场份额,拓展数字化开展文化、旅游宣介业务;等等。
(二)以媒体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创新媒体运营模式,助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当前,我国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提速,已经迈向智媒体全新阶段,智媒体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传统媒体的数字经济发展要围绕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来展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媒体核心业务,重塑发展战略,重构商业模式,引领智媒体时代变革。
首先,要加速推动传统媒体从策、采、编、发等单点升级,迈向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一体的全周期升级,同时打造贴合业务流程与应用场景的AI中台架构。其次,要通过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新闻+政务商务服务”商业模式,将活动策划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变,吸引更多用户和流量,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时代的媒体经营能力。再次,要利用好媒体行业的“大数据”优势,提高线上广告策划、品牌推广、活动组织、整合营销能力,发展电商广告、视频广告、信息流广告等以流量转化为导向的广告经营新模式,运用技术手段做好用户画像,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三)以经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推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
数字经济真正的蓝海是数字化平台与生产场景相结合,对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过去20年,虽然我国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已经上升到2020年的80%,但我国传统产业只实现了“广告、零售、社交”的在线化,绝大多数经济领域仍然是空白竞技场。未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为智能产业,实现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成为传统媒体甚至是各领域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一是加快布局产业数字化项目。传统媒体要全面梳理数字化需求,不断培育新的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文创、智慧物流等重点产业数字化项目,以数字化赋能媒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经营产业数字化改造力度。首先从数字化营销入手,充分链接下游,拓宽增收渠道,不断释放巨大的增量市场;还要通过数字化采购链接供应商和媒体内部,降低生产成本;尤其要尽快实现数字化管理,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各环节提高运营效率。三是创新开发数字化文化产品。深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充分挖掘传统媒体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数字化场景”“数字藏品”“文化衍生品”等多维度数字版权产品,将数字化技术植入各类文化资源,创造出形态多样的数字文化产品,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文化创意、激发传统文化活力、盘活文化资源。
(四)以数据产业化为基础,加快推进数据库建设,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推动传统媒体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动能
一切数字化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数据。数据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石油”,已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媒体逐步积累了海量的各类商业用户数据,既有读者、观众、听众,也有新媒体用户,既有大学毕业生和在校生,也有广大中小学生。如何收集好、整合好、利用好、开发好这些数据资源,加快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需要传统媒体不断探索。
一是盘活用好存量数据资源。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这些存量数据的商业价值。二是统筹数据库建设。整合媒体内部资源,建成“内容数据库”“用户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推荐、用户画像、服务连接等技术,建立以“数据+智能”为中心的精准服务模式,从而实现数据变现。三是构建数据资源体系。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和管理标准,统筹管理各领域、各层级数据资源,提高数据质量和应用效率。以用户数据、政务数据为基础链接各类数据资源,集约建设数据资源池体系,推进数据资源化。实现媒体、政务、文旅、投资、文创、教育、地产等领域数据有序汇聚、统一调用,打通产业和单位间的数据壁垒,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闭环,探索开展数据交易业务,推进数据由资源化向资产化、资本化、价值化转变。
(五)以信息化建设为驱动,加快传统媒体“新基建”建设,为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提供保障与支撑
传统媒体发展数字经济,一方面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进内部数智化建设,为数字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内驱动力。传统媒体内部数字化建设,也是媒体的“新基建”,要以数智化驱动为主线,坚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推进内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打通信息血脉,释放数字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企业治理数智化。着力优化内部管控流程,整合人力资源、资产监管、重大项目、业务财务、运营管理等内部管理环节,优化内部信息系统,加快集约化协同办公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化ERP系统,推进无纸化、移动化、智能化办公,优化办公流程、提升办公效率,全面提升内部管理网络数字化在线化水平。
二是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既不断完善融媒体中心、技术中心的硬件设施,又持续升级云平台、传媒智库、各类管理系统等软件设施,丰富新技术下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探索数字经济新模式,发挥“新基建”的乘数效应和裂变功能。
三是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用人机制。发展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是关键。创新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确保技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既降低用人成本,又保障技术需求,更确保技术安全。要注重培养、引进技术领军人才,增强技术统筹能力,弄清楚传统媒体的发展需要哪些技术,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队伍,怎样把技术植入产业中,做到技术与需求的适配。
四是处理好技术和技术队伍的关系。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媒体融合,都要以技术为支撑,但要最大限度地防止技术上的思想僵化,既重视技术,也不迷信技术,不盲目崇拜技术。首先要壮大技术力量,千方百计把核心技术和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拥有起码的技术运维能力,筑牢数字时代的“防火墙”。其次要清醒认识到,作为媒体集团,媒体是主责主业,技术力量和技术队伍都不能与技术型互联网公司进行简单类比。媒体的主要业务不是以软件开发为主,不是纯技术公司,不必过分追求庞大的技术队伍。再次要创新技术开发方式,适时优化技术队伍的规模与数量,在产品研发、软件开发等业务量增长阶段,适量增加技术人员的投入,而当产业架构、业务结构稳定之后,则要适当减少技术人员数量、优化技术人员结构。
当前,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战略竞争制高点的有效手段,也是各行各业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之举。传统媒体发展数字经济既是媒体融合的需要,转型发展的路径,也是自身优势的转化与彰显,聚焦智慧政务、媒体数字化、经营产业数字化、数据产业化四大支柱,加之以实现数智化治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全方位推进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将充分激发媒体融合的动力活力,助力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
(作者张光辉,为河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