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武城县乡村振兴
在山东省德州武城县老城镇的蔬菜种植基地,一株白菜在多层立体水培大棚上茁壮成长,菜农们在大棚里来回采摘。
“与传统蔬菜不同,水培蔬菜采用漏雨式立体水培模式,利用智能循环系统,不断为蔬菜提供养分,整个生长过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既生态环保又节约成本。 ”基地负责人李秀双介绍说。
李秀双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创业,经过几年的打拼和不断的学习,于2023年成立了农业水培蔬菜公司。
目前,李秀双夫妇经营的水培蔬菜小屋已由以前的4个扩建为26个,带动周边几个村的10余户村民就业。
李秀双的农业水培蔬菜公司不仅让自己的家走上了致富之路,也为像她一样想回乡创业的“新农人”树立了标杆。 武城县涌现出一批充满乡愁、创业热情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
武城县武城镇吕庄村的吕建超,从山东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 从2013年开始,展望多肉植物广阔的市场前景,打算在自家的田地里建设并栽培大棚。 有专业技术功底,勤奋好学,很快积累了多肉植物的养护经验和繁殖技术,基地也稳步发展。
目前,公司已建成多肉植物大棚13个,成为鲁西北地区重要的多肉植物繁育基地,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 吕建超也因此被授予“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德州市新农青年模范带头人”等。
近年来,武城县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不断引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支农惠农企业,为其提供发挥技能的空间,让这些热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民”用知识和技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据统计,近年来,武城有190多名中专以上学历青年返乡创业,在粮食种植、果蔬养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生力量。
武城县副县长魏凯章表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不仅给武城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前沿的现代化信息,也让一方大佬脱贫致富,打造了“新农人”引领小康的样板。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