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运营(「观察」公共频道改革进入关键阶段)
各省和地市公共频道的调整和转型是频道精简精办的重要任务,既要明确特色化差异化定位,做强专业内容,更要在媒体融合基座上深化系统性创新,走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公共频道转型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构建专业化、特色化内容体系,更要创新经营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构建基于融合基座的产业创新体系。
「观察」公共频道改革进入关键阶段
公共频道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称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落实国务院下放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指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省、地级台公共频道插播电视节目的政策不再执行。经广电总局批准后,省、地级台公共频道可撤销或调整为具有本地特色的专业频道。随后,一些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陆续撤销停播。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国先后经批准开办了275个公共频道,经过近两年的调控转型,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公共频道尚有173个,已减少102个。各省和地市公共频道的调整和转型是频道精简精办的重要任务,既要明确特色化差异化定位,做强专业内容,更要在媒体融合基座上深化系统性创新,走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
过去20余年中,公共频道作为主办和插播节目的各级播出机构的共用频道,供辖区内县级台在预留时段内插播当地节目。在推动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做好基层覆盖和规范宣传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正在推进,广电总局出台政策,推动改革创新,为基层广电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一、公共频道亟待变革
近年来,全国县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地县级台已逐步具备开办电视频道的能力,很多县级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现实需要和支持下,已自行开办电视频道。恢复开办电视频道,是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要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壮大基层主流舆论阵地。面对新形势,广电总局自2014年起,多次就地方台特别是县级台建设管理情况组织开展大规模实地调研。2020年广电总局正式印发通知,提出“具备条件的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可开办一套广播节目和一套电视节目”。无需再通过公共频道插播节目,公共频道的历史使命也随之发生改变,反映了不同时期基层广电媒体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与此同时,为适应频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频道也亟待变革,在撤销或转型中需要明确发展方向,锚定特色化定位,走向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之路。
二、融合化、系统化创新是公共频道转型的必然选择
公共频道改革转型,势必要深度融入媒体融合发展大局,在融合发展的底层基座上,走系统化、高效化、协同化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基于融合促转型,
协同推进公共频道改革发展与媒体深度融合。
这是当前公共频道高质量转型的“题眼”,以传统媒体思维运营专业频道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公共频道的华丽转身。据了解,山东台在公共频道转型新闻频道时,立足融合发展全局,树立以“小屏反哺大屏”的理念,重构节目编辑、播出流程,以“互联网+电视新闻”为精办思路,把频道新闻节目与闪电新闻客户端完全打通,充分融入全台融媒体进程,使专业频道建设迅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深度融合正成为公共频道向专业频道转型的关键环节,立足融合谈改革才更有发展价值和前景。而融合业务尤其要注重构建两个体系:一是融合内容生产体系,推进传统工作室向融媒工作室转型,推动专业节目网生态创新,利用新媒体优势,在深度融合中培育新动能。二是融合传播体系,既要融入全台媒体融合建设大局,向“台网屏端微号”全面迈进构建传播“强阵”,又要构建“以我为主”的新媒体矩阵。如湖南台公共频道转型为“爱晚频道”,打造了由电视频道、社区大屏和交互式新媒体矩阵构成的“三屏合一”体系,同时确定了以“爱晚俱乐部互联网平台”+爱晚频道双平台支撑的融合发展思路。
基于融合建内容,
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内容集群。
融媒体时代,内容建设不是单纯办节目,对于公共频道转型后的专业内容建设,更需要打造融合化的专业内容,形成内容的线上线下互动和特色化供给,增强用户黏性。一方面,结合频道定位设置专业化内容矩阵,节目之间错位互补,着力以融媒思维打造融合态节目,使节目天生具有新媒体基因。另一方面,强化外部资源的融合协同,探索与外部相关机构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搭建专业内容供给体系。如甘肃台公共频道调整为公共应急频道,其与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定西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针对性地策划推出了《公共应急新闻》《问安陇原》《消防视线·蓝盾》《消防视线·火线》《应急大讲堂》《应急十八班》《对话新空间》《守护者》《企业风云路》等一系列专业栏目,利用外部力量助力专业内容供给。
基于融合强服务,
构建特色化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发展活力。
公共频道转型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构建专业化、特色化内容体系,更要创新经营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构建基于融合基座的产业创新体系。传统的广告思维早已不适应当前媒体发展形势,亟待拓展频道融合平台建设,以平台思维、用户思维、网络思维创新促进融媒产业的多元发展。如湖南爱晚频道在经营好电视大屏的同时,着力开发“爱晚俱乐部互联网平台”,通过“爱晚APP”、社区产业等渠道平台建设消费入口,通过与“芒果TV”“小芒电商”“风芒APP”等平台的融合打通,实现产业升级。面对“银发经济”,爱晚频道还创建了享老消费平台“快乐一号”,打造以线上购物、线下体验为主的高端食品连锁平台。在构建频道产业发展新模式时,关键是打造个性化的创新服务,依托融合平台探索多样态的产业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融合平台不仅是产业经营的入口,更是配套产业经营的推广营销窗口,可实现内容与服务的深度捆绑。
基于融合转机制,
构建公共频道转型发展的高效系统。
公共频道迈向高质量融合的“桥梁”和“加速器”是重塑一个适配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江西九江台公共频道将向农业农村频道转型,计划增加农业农村新闻比例,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为此积极转变生产创新机制,立足融合发展要求,建立广播与电视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内宣与外宣联动、市级媒体与县级媒体联动的一体化联动机制,在不改变现行频率频道制管理模式的情况下,把台内各频道、频率、新媒体、报纸等不同媒体形态的采访记者都融入到全媒体新闻中心,打造全新的地市级广电融媒体云平台,尤其是强化入口建设,推出“云上九江”手机客户端,“中心+频道”的运行机制和客户端建设,不仅为公共频道转型提供了高效的内容供给,更建立了制播生产的联动体系,撬动了地市级媒体转型发展活力。与此同时,融媒体工作室建设也是重要的机制探索,比如,广东台、安徽台、北京台、湖南台、河北台等通过工作室改革,组建一系列融媒体工作室,实现扁平化、专业化、垂直化管理,有效助力专业内容生产。
三、优化融合转型布局,做好“撤销”与“调整”的选择题
当前,全国各地的公共频道正在开展撤销调整工作“重整行囊再出发”。公共频道转型并非“一刀切”,而是提供了两个选项:撤销或调整。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广电机构选择了“调整”,下一步,既要考虑频道发展实际,实现平稳过渡,也要统筹好未来发展的专业化定位和融合化布局。
一是不盲目选择,充分结合自身条件、本土资源、发展基础等研判“是去是留”。“撤销”并不意味着结束和对过去的否定,“调整”也不意味着一路坦途,这一切都需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充分考量发展利弊。
二是循序渐进,在试验与探索中逐步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转型过程中,务必要进行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研判,并且还可按照专业频道建设的制播要求探索试运行,不断调整内容排播、人员配置、经营模式、融合路径等。
三是统筹布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无论“撤销”还是“调整”,都应充分考虑人员安置、内容供给、技术设备、频道定位、运营模式、人才资金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实际全面统筹,以实现平稳过渡和高质量发展。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执笔人:王羽)
监 制:杨明品
轮值主编:张苗苗
后期编辑:秦 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