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新媒体运营公司(现象级产品从哪里来?从“沈阳家书”看沈阳广电的融合发展之路)
以人力资源与薪酬分配体系改革为“破局点”,进行全方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专业优秀人才向移动端倾斜,占领新媒体主阵地。“学习强国”沈阳学习平台得到中宣部批复,将在近期上线,沈阳广电担负起国家顶级网络平台的运维主体责任。
现象级产品从哪里来?从“沈阳家书”看沈阳广电的融合发展之路
3月上旬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袭击沈阳。3月23日、3月26日、4月1日,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发出致沈阳市民的三封公开信。在此后的十几天里,沈阳广播电视台策划组织了“沈阳家书”融媒体传播活动,众多沈阳市民拿起笔,把“战疫”期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在给亲友的家信中,写在给城市的回信里。这些“沈阳家书”通过沈阳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成为“战疫”期间的现象级传播作品。
这些“沈阳家书”,有大义明理,也有一呼百应。一位市民在给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回信中说:“春寒料峭,收家信三封。第一次您唤我‘勠力同心、守护家园’,第二次您嘱我‘坚持到底、共克时艰’。第三次您吹响‘众志成城、决战决胜’,我愿随行前往,风雨同舟。”一位志愿者写给沈阳“当家人”:“胜利的曙光马上到来,全体市民已经攒足了劲,大干一场,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这些“沈阳家书”,有仗义豪放,也有古道热肠。一位在吉林市的沈阳人在信中说:“看到你们,我热泪盈眶,因为映入我眼中的是同胞的温情和人性的光辉!” 这些“沈阳家书”,有担当尽责,也有率真洒脱。一位沈阳大姐把收到的蔬菜包精心制作成拼图笑脸,兴高采烈写进家书的洒脱乐观里。这些“沈阳家书”,有英雄情怀,也有长子雄心。军旅作家黄文兴在家书中写道:“我记得曾参加过辽沈战役的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只要你内心足够的强大’”。一位老劳模写到:“全国疫情吃紧,咱们沈阳一定要带头挺住,让国家放心,保存好实力,支援兄弟城市。”
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沈阳广播电视台共计制作《沈阳家书》全媒体作品1400多条,全网直播点击播放量超过十亿。这些“沈阳家书”成为九百万沈阳市民的对话体“战疫”记录,家书承载了初春沈阳最温暖的记忆。著名演员雷佳音、黄晓娟,奥运冠军张越红等文体大咖纷纷落笔献声,一封封来自老沈阳人、新沈阳人、和沈阳有过生活学习经历的人笔下、口中的家书成为天南地北沈阳人传递真情、鼓舞士气的心灵纽带。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沈阳广电推出多档体现高传播站位和主流价值引领、体现城市媒体传播力、创新力的跨地域、跨媒体的现象级大型公益传播项目,《沈阳家书》是沈阳广电继《红色经典诵读会》《中国一日》《红的文学云观展》等系列策划后打造的又一富有传播力、创新力、融合力的现象级全媒体融合项目,也是沈阳广电站在媒体融合和生态转型的舞台上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作为一家区域中心城市媒体,沈阳广电缘何能在推动媒体融合向宽广和纵深发展道路上,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沈阳答卷”?
先破才能后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改革是逼出来的,作为‘ 正在发生的历史’,媒体融合和生态转型没有先例可循。一个个问题、一道道难题,都需要我们自己用智慧和汗水一点点地摸索。”沈阳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马丽说。
2018年,沈阳广播电视台启动新一轮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推出三年改革战略规划。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一套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的“组合拳”自上而下迅速展开:启动全媒体改革、运营管理体系改革、人力资源与薪酬分配体系改革“三项改革”;推进四个融入:将沈阳广电发展战略融入到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整体蓝图之中,将全台内容生产和传播融入到全媒生态圈共存共生的大环境之中,将全台产业经营融入到现代化都市圈民生及文化服务区域大市场之中,将全台广电科技发展融入到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更新迭代前沿趋势之中;以系统论的“格式塔”思维,打造文化生态、内容生态、技术生态、运营生态、制度生态、组织生态,六个方面有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全媒体语境下的广电内部生态系统,大量富有活力的新事物已经在这种生态下蓬勃萌发。
以人力资源与薪酬分配体系改革为“破局点”,进行全方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专业优秀人才向移动端倾斜,占领新媒体主阵地。全面实施全员职业能力转型提升计划,全媒体人才队伍迅速成长。重塑薪酬分配体系,实现不同用人体制人员绩效同工同酬,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业务骨干通过竞聘和双向选择走上中层岗位和重要业务岗位。
“沈阳家书”项目中,很多中坚骨干,就是在竞聘和双选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拥有近1200万粉丝的“东北第一官抖”沈阳新闻综合频道抖音号负责人刘东妮、历时四个月便将“986路上好朋友”抖音号粉丝扩至470万的“田掌门工作室”负责人田园,均因优秀的业绩获聘“首席”职位。《直播生活》栏目制片人朱家利,成为派遣制员工中的首批台聘专员之一,“‘人人都是创客、人人争做创业者’‘我耀我的台、我耀我的城、我耀我的国’的文化生态,赋予我们这些广电新创业者无穷的动力;多元化成长路径,更让我们有奔头、有出路,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融”出新气象,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新媒体时代,谁拥有了平台,谁就能占有内容、吸引住用户。
“干起来 跑起来 冲起来 快起来 强起来”这句口号在沈阳广电唱响,“聚变”“创变”“深融·聚变”……每年一个主题的“闭门会议”,通过不同业务单元间交流碰撞、讨论分享,在全台掀起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头脑风暴”。
“人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融合发展必然要实现移动优先,通过技术引领、平台整合、融合创新,我们将新媒体打造成为‘第三极’,牢牢占据传播的制高点。”沈阳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宋湛说。改革四年来,沈阳广电以定位精准、人群细分的四大广播频率、三大电视频道为核心,以自主IP门户云盛京APP为引领,以各大门户平台和热门应用上的近百个账号群组为延伸,形成了覆盖传统视听人群4300万、全网移动端总粉丝量超过4000万的全媒体矩阵。以“沈阳家书”项目为例,点击量10万+的作品是常态,还出现多款点击量100万+、1000万+,以及过亿的爆款产品。“学习强国”沈阳学习平台得到中宣部批复,将在近期上线,沈阳广电担负起国家顶级网络平台的运维主体责任。在融合质变中,一个上下通达、“四力”不断提升的新型主流媒体,正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浪潮中茁壮成长。
“合”出新效能,讲好振兴好故事
“合”出新效能,内容为王是不变的要求,将振兴故事、沈阳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充分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策动大主题、大传播的优势,沈阳广电全媒体“世界微笑日”活动得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关注和点赞。
“我们连续三年策划推出我们的超级项目。2019年《初心与手迹——红色经典融媒诵读会》是第一个首战告捷的超级项目。”沈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公共服务事业部主任杨曼说,“当时在全网8小时直播,创造了引领全国40多家媒体平台参加、流量过亿的奇迹,被评为全国年度创新影响力融媒体项目大奖。”
2020年,第二个超级项目《2020中国一日美好小康》,直播时长增加到12小时,而且把主场地设在了沈阳,共有50家网络平台、130多家媒体参与其中。2021年,第三个超级项目《迎着新生的太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的文学云观展》,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等30余位知名作家、诗人以不同方式参与。三个超级项目全网流量超过12亿。全媒体原创音频产品《北上》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广播剧展播活动推荐剧目。“百集百秒”沈阳党史系列短视频等项目,登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资料。
今年,“沈阳家书”项目,更是调动了沈阳市各区县、众多党政机关、大中小学校广泛参与,全面展现了沈阳广电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
创新催生动能 一张蓝图绘到底
“各位指导老师,下面由我对申报的商业演出项目进行路演,请批评指正……”首席导演杨松通过云平台,在全媒体创客云空间对自己新立项的项目进行路演申报,这也是今年以来全媒体创客空间进行的第17场项目路演。
作为省级众创空间,全媒体创客空间已经成为沈阳广电创新项目的保姆式“孵化器”,70余个编导、制片、造型、创意、前沿技术开发等类型的工作室、工作专班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沈阳广电还另辟“赛道”,积极筹建“五里河数字视听产业园”,园区规划具备原创视听产品内容输出、融媒体前沿技术支持、版权交易与商业转化等综合功能,探索实现传媒文化产业的“数字蝶变”,对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技术、服务、渠道支持和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打造成东北地区版权原创内容生产和产业开发头部基地平台。打造“一室一馆一基地、一厅一场一空间、一区一店一房一平台”“十个一”创新应用场景和机会场景,为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开了广阔空间。
在“沈阳家书”项目中,承接了国家重点项目的“芒尖工作室”紧急通过科技攻关,研发的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沈小智以主播身份为观众和网友朗诵家书。“他具备智能语音生成,自主智能播报等功能,他视频生成速度快,满足了快速发布、声情并茂的需求,利用家书项目这个契机,让沈小智也为沈阳抗疫贡献一份力量。”沈阳广播电视台制作部副主任林颖说。
尺素传深情,家书抵万金。从古至今,家书就是一种温馨媒介,家书纸短,家国情长,在此次沈阳“战疫”行动中,沈阳家书通政情、传心声,达成城市管理的融媒赋能和文化赋能,发挥出“家书暖政”的独特效果。在全媒体时代,沈阳广电正在不断探索新机制、应用新技术、讲好东北振兴故事,建设新闻宣传新高地,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