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
43
浏览

运营就是高级打杂工?全栈新媒体运营有话说!

火鲤鱼用户用户来自于: 未知
2023-02-28 20:14

我大抵是病了,我竟分不清到底什么是运营。在互联网行业兜兜转转也也有些时日了,可多年的运营经验并没有寻得一个确切的回应。至今这个概念在我脑子愈加模糊,以致于记不得刚入行的情境了。从电商到新媒体,从用户运营到数据运营,我记不得被换过多少次标签。唯一能让我确信的是几年里我需学习的黑话和技能愈加的多。或许用同僚的话讲且叫它“内卷”罢。在我的工位旁边坐着两个人,一个是运营,另一个也是运营。

上月发放的薪水较往日又少了些许,失望,竟萌生出离职的念头来。转念想起晌午领导画的大饼,心里又有些许的宽慰。

我做了老板喜欢的内容。

这几天看到一个段子:“我是做新媒体运营的,我没能做出用户喜欢的内容,却做出了老板喜欢的内容。”

近几年随着数字化建设,新媒体凭借高效的传播速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也在随着时代的浪潮筹划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获客渠道。从而衍生出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

你的老板有脑子吗?

“当我们沉溺于某些公共话题,这就成了闲聊,甚至是八卦。这非常容易迷失实体本质上的重点。”Heidegger曾对“存在”进行过善意的提醒。新媒体亦是如此,我们更多会探讨关于新媒体在大数据加持的“高效率”。某某网红年入多少,某某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项目与媒介的契合度以及业务以新媒介为载体的运营方式!

在新媒体近乎玄学的狂轰滥炸之下,老板们也会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对的策略调整。但是由于缺乏对于新媒介的理解,很难将这项“工作”融入企业的业务范围。在这个真假难辨的Z时代,我们很难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且相对符合逻辑的内容,很多老板亦是如此。

相比传统的获客渠道,新媒体显得更加“廉价”。相比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电视广告、路边围挡,商场海报,电梯广告、呼叫中心。似乎新媒体能更快更高效的触达用户。内容驱动用户增长?在部分老板的眼里,以为通过“商品”在互联网上的展现就能获得高额的收益。他们以为的内容可能仅仅只是几张图片,一个宣传视频,一段不惹眼的文案。今天,不再是十五年前的淘宝,也不再是二十年前的电视购物。再也回不到那个一张主图一则广告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时代,可惜......他们依旧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正如叶茂中所说:大数据时代,原来的那一套营销策略已经不管用了。

正是由于太过理想化的期望,导致最终被代运营公司“割韭菜”或者被淘汰。也仅仅是因为固执己见,运营做了老板喜欢的内容。为此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你真的会内容运营吗?

不必急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是否仔细的思考过主流媒介的分类?是否了解过各个平台上的用户特征?是否研究过平台的推送机制和流量的算法?......

在完成以上问题的回答之前,可能我们也会因为运气而获得不少的用户流量。但是!真的可以标准化执行吗?

以文案为例:很多人曾问过我如何提升创作能力。为什么每次领导确定主题以后脑子空空无从下手?或者是屡次被驳回重做?我唯一能回答的就是:书看少了,或者说是有价值的信息接触太少了。我们无法从用户的需求中提炼出他们喜欢的内容,更无法以内容促进用户的增长。最终只会一味的去模仿。慢慢的,我们也只能做出“老板喜欢的内容”,然后在行业黯然退场或者成为一个只会COPY的工具人。

那么做一个假设,如果你很熟悉平台用户的行为特征,并且能合理的规划好内容脚本和运营方案,有清晰的思路能说明制作内容的目的以及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我相信只要你们老板没有个十年脑血栓,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纳意见。至少会给你一个独立创作和运营的周期。一个Leader都搞不定你凭什么搞定成千上万的用户?

从来没有否认过天赋的存在,却绝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即使有些人在某些领域确实天赋异禀,他们对一些才能比普通人更加敏感,但是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后天的训练,其天赋将一文不值。”但是总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将希望寄托在“速成班”上。最后被“鸡汤”灌得满满的焦虑。想要产出优质的内容,首先需要拒绝碎片化的知识,因为它无法支撑起整个内容体系。并且请相信笔耕不辍的坚持,至少即使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能力也将会远高于未接受训练的人。被割韭菜的本质也只不过是缺乏一般常识的判断能力,然后将期望拉高,最终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则无比失望。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市场从不缺乏粗制滥造的信息,却急缺有深度的内容。

哇哦!你是用户运营?

曾拜读过《运营之光》、《增长黑客》等一系列的畅销书籍。对此我并不想发表任何看法或者意见。因为在我们没有充足的行业经验之前,根本无法判断是否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帮助。我们常常把各种模型、各种脑图、理论收藏一大堆。却始终无法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昨天在BOSS社区刷到这么样一个问题:“RARRA模型、增长6R模型和增长八卦模型,这几个模型在用户增长实践中有什么区别和特点呢?”

突然想起叔本华曾在柏林大学授课时的一段话:在康德以后,很快就冒出了尽是玩弄字词的诡辩者。他们乱用莫测高深的字词,把他们同时期的有思考能力的人弄得烦腻和厌倦,然后就把这些人吓得从此远离哲学,不再信任这种学问。

互联网时代“导师”横行。对于缺乏行业认知的小白而言,滥用看似专业的名词,以此来诱导甚至坑骗无辜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模型的区别,关于八卦模型实在是由于孤陋寡闻找不到原型图。

AARRR模型即:Acquisition(获取用户)、Activation(提高活跃度)、Retention(提高留存率)、Revenue(获取收入)、Refer(自行传播),这个五个单词的缩写,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节点。

那么上述的RARRA模型即为AARRR次序的颠倒。如果AR说漏斗模型是用于项目前期,那么我们是否可理解为增长模型适用于项目发展阶段。但是真的符合逻辑吗?把漏斗模型颠倒顺序就是增长啦?通俗来讲,主体围绕的依然是获客、留存、刺激活跃度、变现、裂变这个5个步骤。无论我们如何颠倒顺序核心工作内容始终不会改变,只会侧重于某个特殊的时间节点。

在CRM行业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一个保持满意顾客的5倍。所以在增长的过程中把Retention(提高留存)放在了第一位。但是此模型仅适用于项目平稳发展阶段。而关于Refer(自行传播)则被运用到了极致!从地产的全民营销到PPD砍一刀,病毒式渗透可谓是玩的风生水起。事实证明,这种运营方式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同时,对于操作者或操作团队的运营能力要求极高。

在上一篇文章中曾提到的一个AIDA漏斗模型。1898年由Elmo lewis首次提出的推销模型。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愿望(Desire)和行动(Action)。后来又慢慢演变出AIDMA、AIDTAS、AISAS等模型,同时包括阿里引以为傲的AIPL最短链路模型也是由此演变而来。

总之就是一个模型无限套娃,导师座右铭:“只要小白看不懂,我就是专家!”如果真的想从事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运营岗位,我建议可以先从销售做起。

Emmmmm,数据驱动业务增长!

大数据时代,数据真的能决定用户增长?不得不承认,大数据的渗透能力可谓是无孔不入。我们经常性会因为闲聊而强行被“关注”。比如上午刚跟朋友聊完买什么手机壳,下午就被DY主播或TB推荐对应型号的商品。但是!数据真的能驱动用户增长?但凡了解新媒体推送机制的小伙伴不难发现,平台对内容的推送算法通俗来讲就是标签对标签。根据关键词以及用户习惯进行相关内容的推送。同时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头部玩家都会有两个特征:1.独特的内容脚本或素材,2.持续性内容输出。由此可见,除了利用信息流强行增加曝光率以外,内容质量才是核心竞争力。(当然土豪老板可以无视CPM/CPC投放成本)任何一家媒体平台,都不会放弃优质的UGC(用户产出内容)内容产出,一旦整个媒介充斥着抄袭、洗稿、高频率的广告推送那么距离被用户抛弃也就不远了。

数据驱动业务增长是纯粹的伪命题。业务/用户增长一定是以内容驱动为导向,数据是运营结果,其用途则是观察数据动态持续优化内容。同时也会存在例外。比如:二类电商纯粹的广告弹窗“牛皮癣”式广告,或者纯FEED流的暴利产品经测试数据统计投产比干一波就提桶跑路的。但是这种投机倒把的玩法显然不适用于长期经营或建立品牌。

不管是自营平台还是公众媒体平台。都会有CRM用户管理工具。无论是电商还是新媒体平台。最基本的PV(浏览量)、UV(访客量)、CTR(点击率)、CVR(转换率)数据都会有很直观的报表。通过分析不同的参数进行相关模块的优化才是明智的做法。

私域运营,你运营了个啥?

自从2019年以来,私域流量成为了热门关键词。起初我不太待见这种术语,直到职场的每个人都习惯性挂在嘴边才慢慢接受。

私域?以为发个朋友圈建个群就是私域运营了么?更可笑的是后来所谓的SCRM智能营销系统。难道真应了那句话:宇宙的尽头是AI?据统计,利用SCRM系统比人工运营的流失率至少高30%以上。

2021年腾讯联合贝恩在腾讯私域营销白皮书中将私域定义为:品牌自有的,可进行个性化运营的用户资产。运营方式为通过运营策略反复触达或唤醒用户,以用户为核心进行下一步扩散。从微信生态来看,方法为通过数据精准分析用户行为从而达到精细化运营的目的。

就一般企业而言,很难搭建出一套庞大的用户生态系统。但是却可以利用这种运营策略完成对用户的把控和业绩的提升。比如通过新媒体广告投放将用户倒流到业务员的微信号或企业微信群进行转化,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实则操作难度系数并不低。

私域渠道细分为品牌小程序、官网和APP以及公众号类服务号等,同时也包括了现在盛行的微信群运营。说起社群营销,早期的微商也算的是玩到了极致。廉价的分销体系不但将代理迷得五迷三道,甚至可通过金字塔层级将企业运营成本分摊到最底层的“韭菜”。精致的人设包装,朋友圈、微信群的各种小资情调狂轰滥炸加上各种大咖的线下会场“逆袭、暴富”经验分享层出不穷。随着政策的调整,对分销体系的管控以及微信生态的功能限制。微商慢慢淡出视野,随之伴随而来的竟然是更多企业的入坑。从瑞幸到KEEP,从PDD到培XDF。在“整合资源”的加持下又慢慢重出江湖,只不过这次的名词显得更加的高大上!“私域流量”。

关于社群运营在上篇文章中也曾提到过社群的特点。那么运营方式也必然需要契合业务需求,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社群运营,也不是所有的社群运营手段如出一辙。

社群运营真的可以促进业绩增长吗?

曾运营过关于渔具的几个微信群,大概1000人左右。因为我本身也是个钓鱼爱好者,台钓路亚玩的都还算可以,基本的运营原则是经常性打卡野钓,很自然的在群内分享渔获和所用的装备。同时群员也会进行互动和分享,几乎很少冷场。基本上每月的社群销售额能占比总业绩的30%左右。

但是显然,这种运营模式仅限于相同兴趣领域的电商种草。诸如服务行业、教培行业、金融行业则需要进行策略的调整。

运营?我们只是运营。

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产品运营、游戏运营、内容运营、商务运营、企业运营......到底谁才是运营?不得而知,只能凭借过往的经验完成属于和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无意再与任何人争论“格局”,也着实没办法弄清运营的“底层逻辑”,更不想探讨什么才是“蓝海市场”和“赛道”......

不想改变任何人对运营的看法,也不会沉溺于运营的主流理解。我只不过是一个运营......

问题动态

发布时间
2023-02-28 20:14
更新时间
2023-02-28 20:14

推荐内容

哪里有管理客户进销存数据的手机软件?
美国微小企业融资数据在哪找?
企业用户网上对账的协议号是什么?
什么是贸易数据
什么是企业数据直报?
实验外包公司如何发放数据?
DSMM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认证企业需要了解什么?
从产品与解决方案上看,F5和Infoblox哪个好
从哪里能查到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数据
请教各位知深人士有关于“申请成为电子专利申请系统用户的操作步骤”的问题?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