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龙口粉丝”危机的必然性
和烟台苹果一样,龙口粉丝也是烟台在全国能叫得出名的少数名产之一。可能就是觉着这块牌子名气大,产品不愁销不出去吧,一些无良企业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为了使玉米淀粉替代绿豆淀粉制造出来的劣质龙口粉丝看起来通透鲜亮,竟然往原料里面掺进了农用化肥!
从电视画面看,这类企业多数环境污浊,设备简陋,操作不规范。
据悉,央视报道出来以后,香港地区华润、百佳、惠康等三大超市均暂停销售龙口粉丝,香港食环署甚至已经着手相关调查。北京地区的检查结果则将于近日公布。
“龙口粉丝”,这个声名远播的地方名产,一下子陷入空前的市场危机。
历史名牌遭遇信任危机,龙口粉丝不是第一个。事实上,此前金华火腿、山西陈醋、平遥牛肉等传统名牌因为种种丑闻已经被曝光过。
这正是市场研究人士不安之所在。
传统名牌接连遭遇信任危机,说明危机决非偶然,必有其内在原因。同时也提醒人们,传统名牌的管理工作已经到了不能继续等闲视之地步,找到一套传统名牌继承、保护、使用办法,成为当务之急。
据统计,龙口粉丝作为烟台地区的“金字招牌”,年产量高达6万吨以上,产值近4亿元,有粉丝厂180多家。按道理说,龙口粉丝对当经济地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理应加强行业、生产、市场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管理,为什么最终还会大面积发生危害产业利益的情况呢?我们认为,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当地政府及职能管理部门工作没有做好,有失职之嫌。这样的生产状况,我们不相信当地政府一点都不知道,卫生部门、环保部门、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干什么去了?我想,这个责任是无法推卸的。事实上,归根到底还是当地政府观念存在偏差,就是觉得,这个牌子这么好,不拿来好好挣钱挺可惜的。于是,不顾名牌也要维护和培育,也有一个成长的问题,一味从名牌那里索取,结果呢,把名牌给淘空了,使牌子的形象遭到极大伤害。这其实和许多地方乱砍滥采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金华火腿、山西陈醋、平遥牛肉危机类似,都是坐吃山空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有人说,这是个别不法商人的事儿,不能怪罪政府。这是在为政府推卸责任。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出现用玉米淀粉替代绿豆淀粉、在原料中掺进氨水等非法行为,其实质都是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属于资本属性的产物。在任何社会都会出现,即使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类似的事情。问题在于,行使市场管理职能的政府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在出现这类事情的时候看不到当地政府的作为?这是政府市场管理职能的缺失。象篮球比赛,你裁判都跑掉了,运动员发生争执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
其次是我们缺乏传统名牌的管理、保护、使用措施。我们发现,中国传统名牌尤其是以地域命名的品牌,几乎都存在一个品牌所有人缺失的问题。谁是品牌的主人?不知道,换个角度看,谁又都是品牌的主人。你家的粉丝叫“龙口”,我家的也叫“龙口”;你家的火腿叫“金华”,我家的也可以叫“金华”。反正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大家有肉同吃,有酒同喝,名牌没有主人的好处是,谁都可以用这块牌子挣钱;问题呢?当然是大家都不负责任,都可以说这不是自己惹的祸。
过去,市场经济不发达,人们的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出现对品牌资源争夺的情况,“有名牌没主人”还显现不出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今天不同了,大家认识到名牌就等于钱的道理,于是乎,大家一涌而上来争夺名牌的使用权,名牌管理几乎处于失控的局面,通过损害品牌形象取得短期效益,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大家共同使用一个牌子,因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想,眼下难受的龙口粉丝厂,绝对不只曝光的那几家企业。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协调企业利益,规范企业行为,重整对外形象。在这方面,温州打火机企业集体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成功经验,值得烟台地区借鉴。当然,建立行业协会,需要政府牵线搭桥,发挥作用。
最后,我有一个人性层面的困惑:在火腿里面加入敌敌畏、在粉丝里面加入化肥是害人的,想来这是三岁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这样的怪事恰恰出现在与其本质属性正好相反的食品里面?我想,我们需要反思的已经不仅仅是政府职责和品牌管理层面的问题了。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gz_shangbingfamou@sinNeed Scri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