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发展体育旅游 海南近期要干这10件事
今天上午,海南省新闻办发布厅举行《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旅文厅副厅长徐翔鸿等相关领导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详细解读
一、《规划》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推进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我省围绕“三区一中心”定位,立足于回应国家体育事业重大需求,立足于自贸港发展愿景,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自贸港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客观维度、视野广度定位体育发展,坚持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专业运营的发展道路,组织编制了《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
二、《规划》主要内容
该《规划》主要由总则、发展条件综合分析、总体要求、发展规划、系统建设、实施保障和近期行动计划七个章节组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2020—2022年使体育旅游示范效应初显,品牌形象基本形成;2023年到2025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完成。打造2至3个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国际体育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消费中的地位凸显,示范经验得到复制、推广。
《规划》的内容重点围绕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的“空间规划、产品规划、产业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规划安排。一是在空间规划布局上,采用“一圈、五区、五极、七核”的空间布局模式。“一圈”是高端化建设环岛高铁、环岛高速公路、环岛旅游公路、环岛游艇码头等服务设施,构建“环岛体育旅游圈”;“五区”是差异化推进“北部综合体育旅游区、南部热带滨海休闲度假体育旅游区、东部会展健康体育旅游区、西部山地与海上休闲运动体育旅游区、中部热带雨林民族特色运动体育旅游区”五大体育旅游版块发展;“五极”是以“海口、三亚、儋州、万宁、琼中”等五个城市为核心,建设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体育旅游示范城市;“七核”是打造“海口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儋州海花岛海上运动休闲度假区、琼海健康运动旅游度假区、万宁冲浪小镇、琼中山地民俗运动旅游体验区、澄迈智力运动产业基地、白沙体育训练基地”等七个体育旅游先行区。二是在产品规划上,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挖掘资源优势,构建以“四大主导产品、八大特色产品”为主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四大主导产品”是指:优先开发“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训练、体育竞技”等四大体育旅游主导产品;“八大特色产品”是指:重点开发“体育+滨海、体育+民俗、体育+探险、体育+健康、体育+科技、体育+极限、体育+会展、体育+演艺”等八大体育旅游特色产品。三是在产业规划上,突出在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背景下,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体育旅游产品和产业,建设海南体育竞赛活动品牌与产业生态,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升级,鼓励发展体育旅游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体育旅游服务业,努力实现体育旅游的跨越发展。
三、《规划》的特点
《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属于推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的省域层面专项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注重对标对表中央12号文件的部署安排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注重与省域“多规合一”、旅游业发展发展规划、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的充分衔接;注重细化深化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内容,吸收了“点线面”推进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的思想和理念,确保规划产品和项目与全域旅游的产品打造和项目建设等内容得到有效的衔接。
热点解答
问:在空间规划布局上,采用“一圈、五区、五极、七核”的空间布局模式,这个布局模式的具体考虑是什么?
答:此次规划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空间优化、重点突出、高效发展”的理念,统筹全省体育旅游资源,合理谋划体育旅游空间布局,构建以环岛体育旅游圈为引领、五大体育旅游版块为特色、五个体育旅游示范城市为核心、七个体育旅游先行区为示范的“一圈、五区、五极、七核”的空间结构,统筹推进海南省体育旅游有序发展。
“一圈”:是结合环岛旅游公路,构建“环岛体育旅游圈”;“五区”是依据海南各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状况,差异化推进“北部综合体育旅游区、南部热带滨海休闲度假体育旅游区、东部会展健康体育旅游区、西部山地与海上休闲运动体育旅游区、中部热带雨林民族特色运动体育旅游区”;五极”是坚持精品化发展原则,将海口、三亚、儋州、万宁、琼中建设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体育旅游示范城市;“七核”是按照“南北互动、东西相融、科学统筹、特色发展”的规划思路,整合全省体育旅游资源,确定建设打造“海口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儋州海花岛海上运动休闲度假区、琼海健康运动旅游度假区、万宁冲浪小镇、琼中山地民俗运动旅游体验区、澄迈智力运动产业基地、白沙体育训练基地”等七个体育旅游先行区。
问:规划中包含了近期行动计划海南体育旅游市场营销,近期行动计划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近期行动计划主要是指2020年至2022年重点和主要工作,一共有10项。
1。建设施,打基础。推进全民健身场馆设施和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强化体育供给。广泛宣传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青少年体育活动,厚植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基础,营造浓厚体育氛围。
2。创模式,优流程。在自贸港政策的指引下推进体育发展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专业运营的体育工作制度平台。对体育工作特别是赛事运营服务商的选择以及赛事申报、审批、运营、监管、风险管控流程进行完善、规范和优化。
3。建基地,抓试点。以建设国家队南方训练基地、打造万宁体育旅游产业带为抓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海南特色,推进一点多核、一城一品、一馆多场、体教融合、体医结合、错位发展的体育综合体建设,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教研发、企业孵化、营销支持、健康生活为一体,宜训、宜教、宜业、宜养、宜居、宜游的旅游体育小镇群落,为海南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积累经验。
4。引赛事、创“IP”。逐步引进国际、国内适应海南特色发展的高附加值体育赛事,支持三亚办好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引进国内外知名赛事策划运营公司进行赛事孵化,重点扶持海南特色原创赛事,逐步打造出海南独有的精品赛事。同时,选择相对安全的比赛,积极稳妥推出竞猜彩票,为做强竞猜体彩积累经验。
5。设基金、建集团。探索发起设立海南体育发展基金,推动搭建体育产权交易及投融资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成立海南体育产业集团,做大做强海南体育企业,扶持体育俱乐部建设及股份制、会员制的经营模式,以市场化、产业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助推海南体育事业发展。
6。促集聚、谋联合。用好自由贸易港的免税政策优势,积极引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中国总部或华南区域总部,逐步形成体育联合会聚集的单项体育“领馆”区,探索建立多个体育用品免税区,推动举办进口体育用品博览会。与各省市体育局、国内国际体育组织进行战略合作,取长补短,共享共赢。做强“体育+”大文章,加强投资企业整合,不断推进和实现跨企业、跨行业和跨地区的融合发展。
7。引智力、聚人才。推动建立海南体育产业发展人才智库,凝聚国内外体育专业机构、专家和企业家等智力资源,以项目为载体,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体育产学研用研究,吸引专家学者及成果落户海南。同时,结合举办各级各类体育研讨活动,为海南体育事业发展开拓思路、决策咨询、论证实践、总结推广提供智力支持,吸引更多人才聚焦海南体育发展。
8。建站点海南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办培训。与相关体育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海南体育博士科研工作站、体育博士后流动站,提升海南体育科研水平,提高科技助推海南体育发展能力。与相关国内外体育组织协会合作,开展海南所需各级各类体育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
9。优网络,强智能。推动建立海南体育产业资源云平台,理清海南体育基础数字和动态趋势。大力探索和推进人工智能、5G技术、物联网、穿戴设备、新能源等在海南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应用,为海南体育科技产业赋能,适应互联网生态和海南自然生态,迎接5G时代的到来。
10。抓品牌、塑文化。坚持回应国家体育重大需求和自贸港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兼容并蓄、守正创新,坚持打造海南特色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产品、体育衍生品、体育产业、体育业态、体育模式,树立海南特色体育品牌,构建自贸港独特体育文化,不断提升海南体育文化的传承力量、推广力量、传播力量和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