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套路中的营销思维
至此,千隆问屈术完整呈现在我们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种针对痛点进行的恐惧营销策略。这种套路源于现实中人与人的直接沟通,文案的传播渠道、传播形式虽与其有所差异,但只需将思路转化运用,就可以增强文案的效力,促进拉新、转化等环节的进程。
1. 千
恐惧是人类最原始、最强烈的一种情绪。原始社会,只有懂得恐惧、谨慎逃避自然界诸多危险的人群,才能在优胜略汰中得以生存、繁衍。因此,恐惧是最容易影响人的一种情绪,易于铸就最为直接的营销手段。痛点这个词,也是从恐惧营销中诞生出来的。
营销中、文案里,想要用好恐惧,具有一定的难度。算命人可以借助对所有人都受用的生命威胁、财产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但对于营销来说,与产品没有紧密关系的恐惧并不能让推广受益,还会遭到人们的诟病。
例如:国外的某化妆品广告是这样展现恐惧的:一位母亲用婴儿车推着孩子,在公园里慢步,突然一黑衣男子冲出抢走了孩子,在母亲的惊恐之中,警察出现了。但警察没有提孩子的事情,而是送给她一份化妆品,并告诉她,不要紧张,不要害怕。
的确,对于家庭妇女来说,孩子的安全、健康、情绪是个可以做文章的点。但在与产品毫无瓜葛的情况下,强硬的使用这种恐惧,就只是为了恐吓而恐吓。因此,在使用千字诀的过程中,我们使用痛点进行试探、吸引用户注意力时,不仅需选择能激发目标群体恐惧情绪的普遍问题,也必须考虑产品的适用条件和能力范围。
(1)场景再现
场景再现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借助图像、文字,让用户重新置身于经常面对的问题场景中,可以有效利用痛点引发用户的恐惧情绪。
在具体运用时,不要被产品最初设定的使用场景所局限。可以沿着目标群体的常见日程,思考用户与产品的接触点。如神州专车,先后发掘了商务、夜班、接机等不同的触发场景,给用户更多的契机想起神州专车。
文字表现上,要充分调动感官,才能带给人身临其境的场景。就像游戏的发展中,VR比普通屏幕更好的刺激了视觉,3D音效比单一的喇叭更好的刺激了听觉,仿真光枪比手柄更容易调动起触觉,所以带给游戏者更佳的沉浸体验。
文字也是如此,你的文字越能够调动起对方的感官,就越容易触及到对方的痛点情绪。关于如何把眼睛看到的景观、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嘴巴尝到的味道、皮肤体验的感觉、内心的情绪状态更好的阐述出来,涉及内容比较多,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里详细探讨。
(2)借势自审
在调动用户恐惧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借助社会事件,让人们从中找到自己在意的恐惧。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常你所列出的痛点问题,未必能击中用户的个性化感受。
若我们借助具有相关性的社会事件,而非直接阐述一个引人恐惧的点,用户在阅读时就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事件进行重新解读,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痛点、调动情绪。
2. 隆
直观的说服,往往会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会触发用户自我防卫的本能。就像在街上如果一个陌生人突然和你搭话,要求你帮他做一件事,你第一时间就会先产生警觉。而通过不断抬高自己,让用户在感受到营销的目的性之前,先感受到“产品可以解决我的需求”的可能性,则可以减少用户的心里防备。
一种是用户主观角度的“我想用产品来解决我的问题”,另一种则是被动的“他们不断说服我尝试这个产品”。两种不同心理状态下,用户的最终决策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1)术语轰炸
产品、运营的理念都在前进,文案也不例外。早先的科普式、新闻式文案,现如今已被大部分人所淘汰,转而力求把信息用最朴实的文字传达出来,从而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
不过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略术语的作用。在文案、落地页中,适时添加少量的“摆出来就是让人看不懂”的术语,反而会增加权威感和可信度。就像算命人嘴里的乾坎艮震,就如同大众眼中的区块链、共识机制。正因为无法理解,所以高深莫测。正因为难以学会,所以需要专家。
(2)假借人口
人不容易相信单方面的自吹自擂,却容易相信来自第三方的“客观信息”。这并不完全是相信客观事实,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机制。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做一组AB测试。
同样的文章说辞,套用不同的诉说方,一篇是产品方的自述,一篇则是顾客方的描述,同步进行投放。虽然主体内容相同,只是角色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转化率数据。
即便用户也明白所谓的三方信息,大部分都是产品方主观撰写的内容。但并不影响他们潜意识里对其倾斜几分信任。用户的优质评价、顾客的使用经历、三方机构认证、大合作商都可以有效触发这一心理暗示,抬高产品的权威形象。
(3)成功经验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只有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用户不会因为你100次的失败经验,就认为你会更靠近成果。但会因为你的1件成功案例,而假设你可以满足其需求。
在表述成功经验的时候,除了之前所说假借人口的方式外,还可以善用以数压人。如:从业时间长(39年经验)、服务用户多(3亿人都在拼)、销售速度快(开售1分24秒抢购一空)等借助数字的说辞都可以抬高形象,让人更为信服。
3. 问
问的环节,在单一的文案中通常很难实现。因为我们无法像一对一沟通的场景中,通过观察对方来调整自己的说辞。但我们可以提前完成问的环节,根据目标群体的特性,找到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并通过敏捷测试,尝试更有效率的说法。
(1)明确细分
STP分析法我想不用细说,现阶段大部分营销理念都是建立在定位这一条件下的。细分不仅仅在大的战略管理中需要考量,在每个功能、每篇文案中也需要注重。
一篇文案,可以不覆盖大量的人群,但一定要明确针对某个细分群体。即便产品处于领导者地位、面对大众市场,在具体推广中,广告、文案也要面对某个利基市场才能产生效力。
根据不同群体不同的需求偏向、喜好、心态等因素,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文字表述方式、功能解读角度、虚拟角色塑造,都是增强文案效力的要素。
(2)敏捷测试
借助线上条件,文案也可以进行快速迭代的敏捷测试。尝试不同的文案角度、说辞等细节,通过小范围投放,及时了解数据和用户反馈,从而找到转化率更高的文案内容,再进行大范围投放,以提升最终效果。
4. 屈
屈字诀对应的文案环节,其实就是促使用户做出行为。恐惧营销不同于理性消费,如果不促使用户做出即时决策,随着用户恐惧情绪的逐渐消散,将不会再产生持久的影响,文案内容就相当于打了水漂。所以恐惧营销就是要放大恐惧,让用户的行为屈从于恐惧。
(1)悲观预测
根据痛点问题的现状,对未来发展进行最悲观的预测。就像你去医院看病,只有静脉曲张和瓣膜不健全的问题,医生也会给你讲起万一引起血栓并最终造成了肺栓塞,有多么高的死亡率。
医生出于诊疗的周全,告诉患者所有可能产生的风险,但也无意识中调动了恐惧营销的思路将恐惧放大,让更多的患者做出了住院治疗的决定。
很多悲观的预测其实最终都不会实现,但相较于得利,人更害怕潜在的损失,尤其是在可能性还不确定的时候,更容易焦虑。摆出一些针对痛点的悲观预测,可以让用户为了那万分之一的风险而买单。
(2)绝望连击
恐惧是一种情绪,放大恐惧并非只能借助理性的操作,还可以刺激情绪本身,使用推拉的技巧破坏用户情绪的稳定状态,从而让用户更容易陷入恐惧之中。最常见的说辞就是连续给予用户改变现状的机会,再不断否定并撤走机会。
就像理疗师会告诉顾客,及时对症进行治疗,可以很好改善腰疼的问题。但你的病状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没那么容易调整过来。常吃一些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带来改善,不过你的情况严重一些,若只靠食补,难以快速得到调节。
通过让用户不断感受获得希望、希望消失的落差,反复刺激用户的情绪,再将悲观预测介入,可以更有效的激发恐惧感。
恐惧营销,是一种黑帽营销手段,短期使用,可以刺激用户快速进行决策、做出期望行为。但从长期来看,是无法维系产品与用户间关系的,如果使用不当还有可能引起用户的反感。
所以需要谨慎选择恰当的使用情况,再借用这一恐惧营销模型。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由 @墨饕 原创发布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