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外贸转型跨境电商的这两年,他总结了这8大经验(转型 跨境电商)
近日,厦门海天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培育做客雨果网【跨境聊吧】,并以[“外贸公司转型跨境电商这两年”]为主题做分享。
希望通过这些经验的分析,为转型路上的传统企业卖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传统制造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模式选择
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增加,传统外贸B2B的利润日益微薄到难以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
传统制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转型跨境电商B2C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跨境电商B2C能让中国制造商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既广泛拓宽了销售渠道,又砍掉了中间环节,把产品附加值掌握在自己手中。
跨境电商首选自然是亚马逊平台。然而,对于制造商来说,跨境转型绝不仅仅是在亚马逊上开个账户自己卖那么简单,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模式。
我们先看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外贸模式转型和演变的脉络。
1
来料加工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来样,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企提供土地、厂房、劳力,中企只负责装配生产,赚取劳务费,处于价值链最底端。
2
OEM代工生产
国外品牌商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中企按设计采购、装配产品,转卖给国外客户。
中企自主经营,采购原料,按国外客户的设计生产,价值链上升一层。
3
ODM研发生产
中企根据外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中企拥有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中企研发和设计产品,价值链继续上升。
4
跨境电商B2C
中企直接面向全球终端消费者,完全自主设计、生产,拥有品牌和定价权。
中企拥有产品自主权,获得品牌溢价,处于价值链高端。
从上面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外贸方式:来料加工—OEM—ODM—跨境B2C
利益分配:最低—稍高—较高—最高
实现难度:容易—稍难—较难—难
应该说,前三次的转型,大多数的制造商都能适应和华丽转身。但是,跨境B2C转型是最难的一次,因为这次转型中,制造商建立自主品牌,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是最彻底的一次。
我们可以看到,跨境电商砍掉了中间商,包揽了产品增值的大部分利润。
但是权利越大,责任就越大,制造商需要负起哪些责任呢?
需求调查、竞争调查、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包装、备货、库存、物流、品牌、平台、营销、法务、税务、售后、客服……
因此,不少制造商跨境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这些种种焦虑:
不懂操作
怕分心
怕失去客户
怕法律风险
怕资金跟不上
事实,跨境电商是一场商业革命
不管你是否乐意,不革命就会被革命
但是,革命不能先把自己命革了
跨境转型不是一个模糊概念,更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式。每个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目标都不同,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跨境转型之路。
我们先看一个把自己命革了的真实案例:
某洁具工厂,成立数年已处行业领先地位。由于不满足于OEM外贸贴牌生产,大力投入亚马逊平台销售,销售品牌和公司名称一样。由于采取激进的低价策略,一年时间,占据了亚马逊平台的同品类前列,其它品牌几乎无量可走。
然而,它最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由于价格过低,品牌暴露,经销商纷纷抗议,要求其提高亚马逊销售价格。
另一方面,在亚马逊仓库和海上备了几百万元的库存,如果提高销售价格,它的库存就没法销售;如果保持低价销售,它的经销商就纷纷弃之而逃。
至此,此厂的跨境转型变得一地鸡毛。
我们总结了制造商跨境转型主要的四种模式转型 跨境电商,如果此厂正确地采取其中模式之一的话,它的处境就不会那么尴尬:
1
全面转型跨境B2C
重新定位产品,重塑商业模式,重建跨境团队,重金打造品牌,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直接面向全球终端消费者,基本不再接受贴牌生产。
这是欧美品牌之路,本质是经营国际化。
它的好处是真正自主品牌全球化,商业利益最大化。
适合对象:产品在全球前列或国内前几的研发生产型企业。
建议打法:极优产品、团队并购、获得投资。
2
打造品牌和链接,授权予经销商跟卖
方式是设计优质产品,花重金打造品牌和链接,然后授权给经销商卖家,这样企业获得了品牌溢价,又把库存和平台销售责任转嫁给了经销商。
这个模式的好处是生产企业实现了品牌价值,又摆脱了平台销售的繁琐。
适合对象:国内品牌和经销做得比较好的生产型企业。
建议打法:优质产品、重金打造、前期注重站内、后续站外支持,选择有资金实力的经销商。
3
跨境B2C+OEM B2B
积极介入跨境B2C,择优保留OEM B2B客户,适当放弃利润极低的客户。B2C获取更高利润率,B2B维持工厂的规模生产。
这其实是众多中国工厂的合理选择。
适合对象:有一定客户基础的生产型企业。
此模式的好处是既通过B2C获得更高利润率,又不失去B2B根基。
建议打法:做好市场调查和产品区分;不要以厂价倾销,注意品牌保密(不要使用和厂家同样的品牌名称),以免引起B2B客户的猜忌而失去重要客户或无奈放弃跨境B2C。
4
专注跨境电商供货
熟悉平台,知道平台规则和消费者需求,了解竞品和趋势,但是不直接操作平台,而是重点给跨境电商客户供货。
跨境电商的订单不一定都很大,但是利润较好,客户众多转型 跨境电商,专注供货也是跨境电商生态重要的一环。
好处:专注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又无需担负太多营销责任。
适合对象:中小规模生产企业。
建议打法:先熟悉平台,了解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包装、库存、售后都要贴合卖家的需要。广泛招商,能给一些新卖家一定的平台指导更好。
上述洁具案例采取的是跨境B2C+OEMB2B的模式,但是没有采取品牌保密,又以低价倾销,结果自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如果它选择了第一种模式,它就必须一条路子走到黑,决心做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首鼠两端,进退两难.
如果它选择的是第二种模式,也是很好的,打造热卖链接,授权给卖家去零售,卖家也是很欢迎的;如果选择的是第四种模式,它就必须专心供货给经销商卖家,不要和他们抢道,卖家也是乐意和它长期合作的。
总结
1、跨境电商是中国生产力发展、中国外贸升级的必然结果。
2、跨境电商是中国出口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创立国际品牌、获取品牌溢价的弯道超车的机遇。
3、跨境转型是传统出口制造商的必须选项,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转型模式,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2018年是跨境电商行业新的分水岭,从线上线下融合到零售商的崛起,行业不断扩大,竞争日趋加剧。
相对而言,企业的试错成本也随之提高,无论是FBA的配送费用调整,还是仓储费用的变动。“而试错对于卖家来说就等同于错失机会和死亡。”苏培育表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对于任何品牌或者任何商业模式,都存在马太效应的情况,大卖家强者愈强,小卖家压力剧增。
“我们可以从屌丝出发,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屌丝下去。”在苏培育看来,他们曾经也掉进无数的坑,但也从中获取了很多经验。
目前,一些区域的大小卖家会存在某些差异化,而这些差异导致了他们的级别之分。例如,销售量在1000万到3000万美元的大卖家,他们聚焦于品类拓展、产品研发、团队管理以及公司绩效。
而小卖家却在同一个细分品类里互相挤压。“昨天有一个跨境物流公司跟我说了一个数据,去年东海有很多的亚马逊卖家,里面有80%是做亏损的,他们不断的在试错,却没有及时发现”苏培育举例称。根据2018年的跨境形势,如果小卖家继续掉进坑里,失去的将不仅是利润、现金流以及市场机会与地位,而是整个跨境风口的错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十四年的沉淀造就今日成功
对于苏培育来说,成立厦门海天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且成功转型升级,离不开他早期的工作经历。04年大学毕业就职于某外贸公司,负责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推广;05年从事两家外贸业务,负责鞋子推广;06年与其爱人联合创立厦门成大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网络营销新品趋势的查看推广测款;08年外贸出口保持在800万到900万美元之间,外贸步入平稳增长区;10年创立厦门海天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取B2C业务知识经验;16年与同事两人注册一家亚马逊店铺,直至现在。从这些经历当中不断学习、摸索、沉淀,造就他今天的成功。
苏培育跟卖家分享了一个管理团队的秘诀,也就是公司的文化建设。“我们从06年开始,公司每年都有文化建设,传统外贸公司人员每年都会安排旅行,比如泰国、韩国等,以及国内著名的景点”。
他表示,公司团队在不断壮大,从10个上升到40多个,而销售业绩也在不断上涨。这一切都离不开整个团队所有后勤相关人员的支持。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苏培育借用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总结公司过往的成绩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他表示,2018年是他们非常看重的转折期。
并且希望在未来能够成为电商平台中国鞋类销售领先卖家、数千万美元销售级别的跨境电商公司以及实现第三方、独立站、社交平台等线下渠道的运营。
八大经验总结,助力转型卖家
根据其个人的经历以及公司的成长,苏培育总结了八条经验,分享给转型卖家:
1
从感性运营和管理到理性运营和管理
于他而言,感性和理性之间存在的很大差别就在于数据。从市场空间到产品竞争情况、流量转化为员工创造价值、每个品类的利润、公司的利润、现金流等等都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而不是主观臆造。一切都要从数据出发!
2
选品:产品为王
“产品是核心竞争力。”苏培育谈到,大小卖家的区别就在于关注点不同。小卖家关注于现有品类的数据和运营,而大卖家关注品类拓展和团队建设。一些卖家选品失误的根源就在于只从自身强势产品出发,忽视平台机会与空间。对此,他提出四点选品过程中,卖家需考虑的因素:
•市场容量:卖家需细分类目的年销售额有多大,天花板有多高
•竞争势态:考虑品牌集中度与前五强卖家实力,结合自身综合实力评估可至第几强
•自身竞争优势:企业当前既有优势与供应链拓展可行性
•产品真实利润:扣除头程费用、长短期仓储费、FBA发货费、退换货费用、货损成本等
3
团队与KSA分析
有句话讲“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如果一个团队里人人都争当将军,那到底谁是主心骨呢?对此,苏培育表示无论是何人担当负责人的角色都可以从KSA模式分析。K—knowledge、S—skill、A—attitude,若这三方面都具备,那无论从个人还是团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在2018年的趋势下,团队应以A为前提,提高K和S的能力。
4
运营
“绝对强势的平台和流量面前,一切产品都是可以卖出去的”、“绝对强势的产品面前,一切平台和市场都是可以卖出去的”苏培育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这两个概念,并且表示如果错过绝对强势的流量、产品,运营是至关重要的。优化产品图文、上架后测评营销、制表观察本品和竞品的数据波动差异、验证选品数据、进入产品归类等都是基础的运营步骤。
5
柔性供应链与传统批量订单
如今的电商平台趋势从线上与线下融合、线下搬到线上、线上走到线下等不断的变化,因此苏培育表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卖家此时的产品应与传统线下工厂的产品线结合。
•前期:柔性供应链是突破口,也是被突破口;要保持与供应商的深入合作关系,确定战略合作甚至入股。
•后期:传统产品批量订单以及海运出货,打造竞争壁垒;实现与美国卖家产品成本上同样的竞争起跑线。
6
薪酬方式与团队激励
“提成与利润挂钩而不是销售额。”苏培育表示其公司今年的第一季度仍用此种模式,并且增加两个调节系数,库存周转率以及利润率。目的就是要让运营的关注点从销售额转到所有跟利润挂钩的因素上。另一方面,团队树立标杆差异化。比如,针对不同排名,选择不同的旅游地点“比如说排前10%去马尔代夫性价比较高的,然后50%去海南岛,剩下40%只能去东山岛”。除此之外,通过一些可视化数据的PK也能促进团队之间积极向上的氛围。
7
财务化的精细管理
在亚马逊上零售的操作方式以及费用非常复杂,对此苏培育通过四个方面简化达到更好的精细化管理。
•算出每个listing的真实利润,投入产出比
•从个人到团队、从单品到品类、从单站到多站的利润分析,投入产出比
•通过爆款、热销、平款、滞销、清仓款五个层面的库存数据分析和预警
•现金流的预判,从财务角度引导、监督运营的工作
8
市场机会的把握
“深耕一个行业,平均每四年有一个机会”,而能否把握住机会,是卖家非常关键的转折点。苏培育以自身为例称,“13年一款鞋子,我们错过了开发,别的公司就把握住这个机会,一下子从五六百万的级别涨到两三千万的级别,而传统外贸的五六百万跟跨境贸易的两三千万,完全不是一个质量级的。”
另外,B2C本身对于市场机会的把握具有节奏快、不受制于人的特点,因此在选品上占据先天优势。最后,一家良好的店铺应有稳定持续的热销款以及市场爆发的机遇款,迎合市场的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