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品牌推广(于斐老师谈:如何向优质客户成功推广自己的新产品?(一))
当前,要想拥有市场需求的产品,除了我们熟悉并逐步深入的用户思维,更应该将用户的需求演变成具体的消费场景,而且这个场景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心智想象力,才能勾起消费者使用的欲望。在品牌资产和内容生产的积累过程当中,树立起品牌的关怀、信心、诚实、爱心等核心主张非常重要,要配合产品的功能性定位,确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诚信关系。
于斐老师谈:如何向优质客户成功推广自己的新产品?(一)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很多老板很努力很勤奋,为什么企业还是倒闭了?
关键原因是老板不在时代的趋势里,
又不愿意主动精准学习!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赚钱靠“外求”,具体来说靠的是这三点:机遇,胆识,资源。
这三方面都是需要我们往外求才能求到。
而从202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下半场,赚钱开始靠“内求”,具体来说靠的是这三点:认知,营销,天赋。
这三点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内观”自己才能看清……
如何让客户顺利为产品买单?
这是每一位老板的必修课。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恰恰在这方面迷失了。
未来,是碎片化、个性化和场景化的时代,
所以,企业的传播战略,应该从大规模强制性传播,改变为“全接触点传播”和“互动性传播”。
千人千面的传播加上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与全接触点的媒体选择,将是未来传播的基本形态。
对于初创企业,如果有幸站到了风口,要么加快寻找盈利模式,要么去极致满足市场上真正空缺的需求。
对于成长期企业,则必须在做大做强与有序管理、强健的财务安全之间达成平衡,为了提快节奏而不顾市场需求做大做强,极有可能遭遇虚胖后的现金流危机。
而对于成熟期企业,找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强化对上下游的可拓展空间,一旦遭遇外界危机方能有充分转圜的余地。
对于周期性较强的企业,可能保持差异化的发展是条好路,在特色产品而非市场份额上寻找立足点,会在潮水退去时获得更多生机。
对于那些本已站在行业最高峰的企业,市场生存无忧稳定之时,切记创新是唯一的使命,也是唯一的命门,要么前行,要么倒下。这最后一条,其实也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不久前在应邀给广州一家企业高层做实战培训时指出,最高级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因此,作为一名营销精英必须具备5个信条:
1、想干事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干事的人永远在找理由;
2、善于营销者不与顾客争论价格,而是与顾客讨论价值;
3、世界上没有卖不出的货,只有卖不出的货的人;
4、带着目标出去,带着结果回来,成功不是因为快,而是因为有方法;
5、没有不对的客户,只有不够的服务。
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更加彰显消费者的人性、个性和主动性。这对企业老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怎么办?
只要能以趣味性、娱乐化、大众化来吸引眼球和市场关注,以利他性、价值观、概念驱动、价值认同来诱导客户购买,以创新性的思维来改变客户固有的看法、打破已有的市场平衡,并在互动和娱乐中引导市场和消费者对其产品特点的关注,就能创造新的商机,赢得更大的发展。
当前,要想拥有市场需求的产品,除了我们熟悉并逐步深入的用户思维,更应该将用户的需求演变成具体的消费场景,而且这个场景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心智想象力,才能勾起消费者使用的欲望。
消费场景化至少要做到:
1、用户痛点的深度感知与满足;
2、用户隐形需求的挖掘与引导;
3、用户充分参与下的体验反馈与设计提升。
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最大程度地被赋予人格化,命中用户与顾客周围的情感连接,好产品就真的开始说话了。
不难看出,营销人在产品推广过程中难免缺乏预见性,其实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可怕,怕的是以过去的成功拒绝今天的变化,以今天的情况推断未来的发展,以战术的方法代替战略的谋划。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引起重视,做好充分准备,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
我认为,主动向客户推荐自己企业产品,是一种战术,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对方心里有的放矢的推进。
大家都知道,产品知识是谈判的基础,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尤其当营销人向客户推荐你认为在相同功能前题下性价比最适合客户的产品时,客户很可能会提及一些专业问题和深度的相关服务流程问题,如果你不能给予恰当的答复,或者含糊不清,或者模棱两可,甚至一问三不知,无疑是给客户的购买热情浇冷水。
同样,产品除了功能性定位以外,品牌的情感性性定位可以说是产品竞争的核心力量。
企业营销人就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等多种要素,对品牌资产和内容生产进行积累与整合。
在品牌资产和内容生产的积累过程当中,树立起品牌的关怀、信心、诚实、爱心等核心主张非常重要,要配合产品的功能性定位,确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诚信关系。
为此,接受培训和自我学习,不懂就问,在学习中把握关键环节;千万不要对客户说“可能”、“应该”“大概”或“不知道”,确实不知道的要告诉客户向专家请教后再给予回复。
有些营销人对不好结果的担忧、惧怕或不愿采取行动,胆怯、怕被拒绝是新销售员常见的心理障碍。
通常表现为:不知道如何与客户沟通,担心不被客户接纳。
其实,我们可以试着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营销的目的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基础是满足客户需要、为客户带来利益和价值。
即使被拒绝了也没关系,如果客户的确不需要,当然有拒绝的权利;如果客户需要却不愿购买,那就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客户不买的原因,这对以后的销售是很有价值的信息。
面对知名度不高的产品,尤其是高价产品,客户怀有戒备之心,力求从各个角度证实自己的购买会物有所值,然后做出购买行为,这是营销过程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客户会通过与营销人员的交谈,以及对环境和营销人员的言行举止的观察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做出购买决定。
《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表明,当前,日渐成熟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加速现代化进程。不加选择、买到什么是什么的消费初级阶段已远去,消费逐步开始向高端产品升级,并且越来越重视均衡、健康和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因此,企业要重新发现、挖掘、再造消费场景,用情感、习惯维系和巩固用户纽带,唤起不同年龄、职业、收入人群的情感共鸣,让产品嵌入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