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涨价,谁跟风?谁反对?
年初受补贴退坡、缺芯以及原材料上涨等多重影响,国内新能源车企开启了今年首轮涨价,只有个别主打低端电动市场的小型车坚挺住了。后来车企们发现原材料价格的涨幅有些刹不住车,为了转嫁多出的成本压力,不得已之下再次打响第二轮涨价潮,通过集体抬高身价的方式,以求自保。
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影响不仅扰乱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秩序,同时也蔓延到了燃油车市场。德系豪华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前段时间毫无预兆地官宣全系列车型集体涨价,并表示这次涨价是因为物流成本和投入成本的剧增所致。值得一提是,这是2022年以来梅赛德斯-奔驰的第二次涨价,该品牌曾在1月份也上调过价格。
奔驰此次调整售价的车型主要以进口车为主,也包括部分国产车型,涨幅从千元到12.1万元不等。像一些主销车型的涨价幅度大都在1万以内,比如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国产奔驰E级以及销量担当国产GLC的售价涨幅基本是在6000元左右,奔驰E级混动车型虽然没有调整官方指导价,但却取消了奔驰智能充电墙盒的赠送服务,也算是变相削减成本。
这次涨幅对奔驰这些主销车型有影响吗?
有人说买大奔的基本都是不差钱的主儿,这话搁以前还算恰当,可现在有小车型和分期政策的加持,普通家庭买个奔驰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可如今这些受众群体较大的车型现在涨价啦,虽然也就涨了三五千块钱,但这对于不少需要掏空腰包才能探到奔驰豪华品牌门槛的消费者而言,可能就得重新考量一下买这车的必要性。不要怀疑,这种日子紧巴巴也要揪着面儿不放的消费群体,在咱们国内并不少见。
也正是出于对这类消费者的照顾,所以奔驰将涨幅大头基本都放在了百万级以上的高端车型上,比如奔驰S级最少涨3万元,GLS最少涨3.29万元,迈巴赫涨幅最高达到12.1万元,迈巴赫GLS 600 4MATIC 礼尚版车型的售价也借此突破300万元大关。这些车型本就受众群体比较小,而且面对的目标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也不是很高,平时都是加价提车,这时多加几万块钱也大都能以平常心对待,为喜欢和情怀买单,贵点才能彰显其价值。
目前奔驰已经在涨价道路上已先行一步,那么同为德系豪华品牌的宝马和奥迪会不会跟风呢?
虽然在原材料上涨以及供应链短缺的不断施压下,这两大品牌在国内市场依旧按兵不动,但我仍愿意将这种阶段称为暴风雨前的宁静。
在德国市场,宝马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产品价格表,涨幅明显,宝马3系涨幅约7000元人民币,宝马5系在德国的起售价和之前相比也高了约1.5万人民币。而在印度市场,宝马全系车型自4月1日起全系车型价格上涨3.5%,官方解释称这除了和原材料物流成本上涨有关外,也和应对地缘局势及汇率有着一定关系。
其实关于宝马涨价的消息,早在今年2月份就曾传出因缺芯影响,宝马主销车型将上调6000-10000元的消息。如今宝马虽然在售价上依旧坚挺,但当奔驰在这轮涨价潮中率先起跑的情况下,宝马又能坚持多久呢。
奥迪在今年2月份宣布澳大利亚市场全系车型进行涨价调整,涨幅从0.38-4.8万元不等。而在国内市场,奥迪虽然没有明确官宣要涨价的消息,但其实近两年趁着车型年度改款或者换代时,奥迪早已悄悄将售价进行了调整,通过每次售价的上浮微调,来消除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不过也不排除未来会眼红奔驰,借此跟风涨价割一茬韭菜。
燃油车市场的涨价潮已经打响,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通过涨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来分摊成本压力。虽然整个涨价链都在情理之中,但当需要支付动辄三五千乃至上万的额外费用时,依旧让不少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意难平,很多车企单纯以涨价来自保,却忽略了通过其它服务来安抚或者补偿消费者的心理落差,即便是侥幸通过这次风波,未来又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