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吉利汽车公司成功的原因,吉利成功的原因并不复杂,只有四条,别的车企都能效仿
本文授权转载自:驱动视界(ID:)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吉利汽车以12.6万辆的成绩位列中国第三,仅次于上汽大众的15.5万辆和一汽大众的14.1万辆。
那么吉利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小编今天带大家梳理最主要的四条,其实说起来并不复杂:
1 颜值决定了能不能在一起
正如追女孩,长得好看的叫表白,长得丑的那叫性骚扰;汽车诞生百余年,大浪淘沙之下,留下的都是无法逾越的经典,比如不管从哪个角度,BBA总是能在一瞥之间就被认出,而那些没有颜值和特点的汽车早已被湮没在岁月的风尘里。
跟所有牛逼的车企一样,吉利诞生之初也是丑小鸭,经过后天的不懈努力才走到今天颜值爆表,那么吉利最初有多丑呢?丑到哭。
▲吉利第一款车:豪情
豪情就是夏利的身子+奔驰的脸。
继续经过几代歪瓜裂枣,吉利从帝豪到博越,终于逐渐形成自己的家族化设计特征,而到了领克,已经不输于国外准豪华车的颜值。
那么提升汽车颜值难吗?不难,难的是全系列家族化设计。
三四线车企偶尔也有比较惊艳的一两款车,但是却做不到所有车系和平台的统一规划,而这才考验车企的实力。
汽车的外观设计和女人的衣服一样,永远没有尽头且不会重样,说到底,这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审美问题,是归到艺术范畴的;很难想象一群工科出身的木讷工程师能搞出什么惊为天人之作。
当然,大牌设计师一人之力就足以力挽狂澜, 比如缔造比亚迪“龙脸”的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但这样的大人物显然是三四线车企无法企及的,换个角度来说,即使钱给到位,人家也未必去。
2 性格决定在一起多久
要说前些年吉利的车性能多先进、质量多么好,那也不符合实际,因为小编没拿吉利一分钱,所以也没必要替吉利说好话。
要论中国自主车企的技术能力,首先不服的就是奇瑞,然后还有比亚迪,而吉利从来也没有标榜自己的技术。
小编第一辆车是奇瑞旗云,三年没出过任何问题,但奇瑞已经沦落到卖身的境地。所以说,性能和可靠性只是大卖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卖得好的车,质量都挺好,但质量好不等于卖得好。
但是话说回来,质量不咋地的车,肯定卖不好,即使短时间内火爆,也难免被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命运。
为什么控制不好质量?哪家的总经理都不傻,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的做不到,不是不想做。比如一个三四线车企,发动机变速箱都外购,那么这最重要的两大部件的质量还能有效控制吗?基本就指望供应商的良心了。
自己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资源,主机厂负责这两个件的工程师的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说得严重一点,对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设计、性能、优劣势、质量风险点等等,认识都不到位,你买了这车,当你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出问题的时候,你能想象连厂家都整不明白这一事实吗?你能想象连厂家都对大部件失控的这一事实吗?
所以小编给你的忠告就是,买车之前,尤其是自主品牌,先去了解一下这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是自制还是外购,如果是外购,基本就代表失控,因为他们自己都不懂。
再说底盘,如果连自己的发动机厂都没有,你也就别指望这厂家能够独立设计开发一个车型的底盘了,那么技术哪里来?山寨呗,因为自己设计不但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大大延迟的上市时间,并且各种调教,花钱也未必如意。
而山寨,学名叫逆向工程,却未必搞得清楚原始设计的初衷,所以对产品的理解一定是不全面的,你指望一个山寨来的底盘能有多优秀的性能,即使一双钛合金狗眼也得想瞎了。
所以就出现了某某某山寨CRV,某新上市的某某某山寨沃尔沃XC60,技术平庸无奇,靠着优秀(没人性)的内部管理带来的低价,迅速占领市场,虽然市场的反应会有延迟,但人民群众不是傻子,靠高级山寨(区别于皮尺部),好日子也过不了多久,最近销量不振就是明证:偷懒、在技术上不投入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抛弃。
而那些连CAE分析都做不了、花钱请第三方公司来做的车企,那些零部件采购完全被供应商牵着脖子走、人家说啥就是啥的车企,他们攒出来的车,你还敢买吗?
吉利在性能上的发轫始于收购沃尔沃,虽然沃尔沃仍然独立经营,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你懂得。吉利还是跟沃尔沃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吉利靠低价迅速扩大销量,有了规模之后开始正向研发,有了沃尔沃的提携,越来越正规化了:三大件都是自己的,可能水平并不怎么高,但是正如知子莫若父,自己的东西自己心里清楚,所以组合到一起没毛病。
同样调性的还有比亚迪,而那些外购发动机(尤其仍然用老三菱)和山寨别人底盘技术的车企,大家还是敬而远之吧,一方面是你买了一款他们自己都不是很明白的车,你能放心?二是支持一下认真、下本钱搞研发的自主品牌。
这第二条能学吗?能学吗?不好学。
一个三四线车企,想学发动机性能优化、动力传动匹配、变速器制造工艺优化、底盘设计和悬架调教,洗洗睡吧。
3 丰富的产品线、多维度攻击确保领先地位
▲吉利6月份销量过万的有7款车,涉及3款轿车和4款SUV。前几年放弃轿车专注SUV的车企,是否到了该调整策略的时候了?
偏科生没有未来,未来的竞争是全维度的竞争。
当一个车企SUV、轿车、MPV齐备,微型车、小型车、大型车和新能源全部上阵、价格区间从三万多元延伸到二十多万,所有主流产品无缝覆盖,这时候站在你面前的不但是一个巨人,而且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吊打你的对手,这才叫实力。
产品线丰富背后还有三个更深层次的优势:
给用户更多种类的选择,尽可能留住而不是流失客户
极大地扩充销量,挤占对手的市场空间
通过同平台系列的产品延伸,极大摊薄产品研发成本和制造费用,形成规模优势
吉利以多年造车经验和底蕴,以及多年打下的用户市场和口碑,结合消化吸收沃尔沃技术,推出高端品牌领克,以便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此举也十分契合中国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
吉利在混动领域起步非常晚,但是通过和科力远合作,绕开丰田的混动专利,也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分到一杯羹。
关于吉利的品牌战略:
(1)早期中国自主车企的多品牌策略都失败了,尤其以奇瑞为甚,那么如今吉利、沃尔沃和领克这种多品牌战略也会惨败而收场吗?
其实,当年的多品牌,败在它们根本不是真正的多品牌,互相之间没有实质性的产品、技术、营销差异化。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化就是Logo而已。
这种自己骗自己的多品牌策略不输才怪。如今吉利本身已经是Geely和Volvo双品牌运营了好几年。
(2)吉利和Volvo两个品牌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吉利汽车公司成功的原因,合在一起,也就是全球Top10-15之间的汽车集团规模。
对于这个规模的选手来说,新开第三个品牌、投入巨资,客观的说是很冒险的。尽管高中低各一个品牌,其实比较符合吉利的全球战略定位:
Volvo面向全球高端市场;
LYNK&CO对标全球主流品牌;
Geely主要做新兴市场、性价比市场。
这个差异化是很清晰的。
(3)Geely品牌和Volvo品牌的定位差别太大,缺乏协同效应。LYNK&CO是很不错的一个中间桥梁。这个品牌做中型和大型尺寸产品的时候,可以向上和Volvo协同,小型化产品则可以和Geely协同。
4 酒香也怕巷子深,营销和战略整合能力是终极武器
在自主车企中,奇瑞一直以技术安身立命,而长城则擅长制造和品控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吉利汽车公司成功的原因,在营销和战略整合能力方面吉利无疑是最突出的。
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在自主品牌中并不突出,但是由于一招走对,之后步步领先,如果有人说吉利没有从沃尔沃偷师学艺,反正我是不信的。
不管擅长技术也好,品控和制造做的棒也罢,而有了高人提携,那就立刻不一样了,感觉就是脱胎换骨似的。
而90亿美金收购戴姆勒,暂时还看不到吉利能从中获取什么现实利益,但是想来那一天不会很遥远,当年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大家是怎样冷嘲热讽的?
所以,虽然吉利入股戴姆勒的热潮已经退却,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你戴姆勒再牛逼也不会永远对大股东视而不见吧?
– 热门文章阅读 –
更多行业热门资讯及干货,敬请关注“连线新能源”(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