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营销推广(做好营销,绕不开的4大原则+4大方法您知道吗?)

wrongsl
wrongsl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62 浏览

如何做营销推广(做好营销,绕不开的4大原则+4大方法您知道吗?)

不久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总购买了一台VCD机,拎起来的瞬间也拎出了灵感:一台VCD机比一箱牛奶还要轻,厂家都能想到在箱子上安装一个提手,为什么不能在牛奶外箱上也装一个,让消费者买箱装奶时更加便捷呢?

做好营销,绕不开的4大原则+4大方法您知道吗?

如何做营销推广(做好营销,绕不开的4大原则+4大方法您知道吗?)

作者:严桢

无论是传统的电视,还是新兴的短视频、直播,缺乏内容和营养的信息,仅能起到提示与告知的作用,难以抢夺真正的注意力,因为消费者只会花时间搜索自己关心的事。如果品牌可以打造出新奇、有趣的 “事件”,主动关联消费者的兴趣,那么传播才会真正产生价值,费效比才会真正提升,企业才能真正受益。

01

造势不是虚假的作秀

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特别喜欢做事件营销呢?”高大上的回答是,追求四两拨千斤的成就感;接地气的回答是,主要是因为预算真的有限。无论哪种回答,最终的绩效是用最小资源换取最大果实,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营销不仅是创意爆棚、共鸣强烈的广告,也可以转化为 “事件”;地标营销、奥运营销、国潮营销、公益 营销、直播营销等,一切皆可借势,一切皆可造势。

但注意,“借势”和“造势”不是简单无脑的“炒作”,更不是虚假的作秀。事件营销必须注重四个原则。

第一,是否符合品牌的大局观。事件营销就像搭房子一样,有份整体规划图,有个清晰的目标。这里需要立根柱子,那里需要放块砖,选择每一样建材的标准,都是为了把这个房子盖得更好。这样的可持续事件,才是品牌应该主动关联的事件,才是可以为品牌形象带来累积效应的事件。

第二,跟随没有意义,创新才有价值。“大品牌做了,我也得做,竞争对手做了,我也得做”,这种想法必须摒弃。事件策划需要以“我”为主,复制他人的做法只会被淹没,甚至被无视。只有让品牌与事件产生与众不同的“碰撞”方式,才会让人耳目一新,才能迅速抓人眼球,最终在信息的红海中突出重围。这样的借势才有意义,事件才能真正为品牌所用。如果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是照搬照抄,是无法换取受众关注的,也不会有流量,更不会让受众产生共鸣。

第三,是否与品牌定位、品类特征相匹配。比如,定位于 “制造和技术”的品牌,积极参与突发灾害救援,承担社会责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也对品牌形象有益,但是必须考虑企业 的品类特征--是否真的是当下最紧缺的物资,是否能对救助产 生足够的、实际的用处。如果贡献价值很有限,只是为了宣传而参与,那就是纯粹的蹭热度,也基本不会产生传播效果。

第四,切忌虚假宣传。品牌传播要“说七分留三分”,不要过分宣传。永远把品牌的优点留三分让消费者去感知,只有受众主动感受到的好,才是真正深刻的好,才是引发共情的好。有些企业喜欢“做七分说十分”,甚至“说十二分”,其实过犹不及。真实的事物有一种内在的确定性,无需来自外界的证明,只有虚假的东西才急于宣扬自己,生怕得不到外界的认可。面对耳聪目明、眼疾手快的新时代网友,被质疑的威力绝对不容小觑,毕竟“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那么,如何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去吸引新时代的消费者呢?请继续往下看。

02

Z世代下,品牌如何做营销?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亿万受众的心中,品牌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与企业传递的想法一致吗?

购买的是产品,决策靠认知。改变他人的认知是世上最难的事情之一,而构建甚至颠覆认知,以此推动或者拉动消费,正是品牌要应对的挑战。做品牌必须洞察消费者愿意听并且听得懂的 表达方式,必须尽全力让企业想传递的想法与受众所认知到的达成一致。

第一,不同阶段,随机应变。

品牌的发展遵循生命周期规律,从起步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品牌每个阶段的传播策略也随着消费者认知的变化而进化。

起步阶段卖性价比。这个阶段的传播需要直接明了、一语道破,传递产品比同行更强的功能卖点,例如“农夫山泉有点甜”“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成长阶段卖利益。这个阶段的传播需要将产品利益与品牌认知结合在一起,例如“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柔光双摄,照亮你的美”。

成熟阶段卖文化。咱们以这几年流行的国潮风为例,2018年2月,李宁携中国设计元素的“悟道”系列,惊艳亮相纽约时装周,成为中国品牌的里程碑事件,迅速发酵为舆论焦点。

对“70后、80后”而言,青春年少时最深的记忆,一定有《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也一定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于“90后、00后”而言,成长过程中,《双截棍》《青花瓷》《本草纲目》是K歌之王的必选曲目;2005年春晚国风舞蹈《千手观音》,曾带给亿万观众长久的震撼……

传统的节日、中华文明的语言与文字、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名著戏曲与文物古建、三山五岳与长江黄河,无时无刻不浸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和心灵。它不是突然而至,而是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无时无刻不浸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和心灵。随着日益升腾的文化自信,“国潮”成为他们表达“身份归属”、彰显自我的标签,而李宁恰好踩在这个点上,引爆了国潮风。

第二,空喊误企,感知至上。

有些企业热衷于宣告自己“销量第一”“远销全球几百个国家”,这种方式放在20年前或许奏效,但对于新时代的消费者,似乎有些过时。因为这种口号式的单方面宣告无法获得受众的参与 感,没有人会在朋友圈“炫耀”:“这个品牌销量第一源自我的支持”。更甚者,有些企业为了宣传不惜“运作”出各种第一、各种排名、各种大奖,但越是虚假包装,越想大声证明,越渴求被承认,而一个谎言需要一百个谎言去掩盖,如此陷入恶性循环,反倒是真正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成熟的品牌往往采用更高明的战术,要隐藏“卖”的方式,使用“感知”的方式,“无痕”宣传才是最高境界。正如宝洁首席品牌官马克·普里查德所说:“长期以来,广告圈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活动,和其他创意产业隔离得太久了,和消费者也联系得不紧密。宝洁今后的广告可能会避免过多直接的硬广,而是用更有创意的、内容化的方式来营销。”

第三,解决需求“升级”为洞察需求。

如何做营销推广(做好营销,绕不开的4大原则+4大方法您知道吗?)

分享一个关于蒙牛的“洞察”故事。

2002年春节期间,时任蒙牛液态奶总经理杨文俊在沃尔玛购物时,注意到一个现象:购物高峰期,很多顾客的停车地点离卖场较远,而手推车不允许推出卖场。当时的牛奶外箱设计还类似如今的快递箱,得用双手抱着。这就导致买了多箱牛奶的顾客,必须徒步折返几次,抱着分量不轻的牛奶,辛苦地搬到车里。这一幕引起了杨总的反思:怎样才能让顾客更加方便地搬运牛奶?

当初行业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大概是由于当时的液态奶还属于新兴品类,中国人均消费量非常低,买盒装奶才是日常主流,买箱装的需求有限。

不久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总购买了一台VCD机,拎起来的瞬间也拎出了灵感:一台VCD机比一箱牛奶还要轻,厂家都能想到在箱子上安装一个提手,为什么不能在牛奶外箱上也装一个,让消费者买箱装奶时更加便捷呢?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即刻获得采用。杨总的小洞察推动了蒙牛的液态奶销量大幅增长,最终也惠及了整个乳品行业。

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液态奶人均销量不足1公斤,到了2021年,这个数据已攀升到了14.4公斤。2000年,中国19岁男性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约为169.7厘米,到了2020年,这个数据已增长到173.3厘米,增速位列世界前茅。

这些剧变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使一个小小的提手,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动了消费者购买盒装奶向购买箱装奶的转变,促进了液态奶行业的共同增长,加速了消费者饮用液态奶习惯的养成。而牛奶作为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又助推了他们身高的增长。

蝴蝶效应,无处不在。好的洞察,力量无穷。

第四,前置、前置再前置。

在洞察消费者需求这件事上,必须前置、前置再前置。

第一,不要贩卖企业想卖的,而要满足消费者想买的;

第二,不要贩卖消费者目前想买的,而要前置设计他们未来向往的;

第三,不仅要营造消费者当下的使用体验,更要前置构建消费者使用产品之后与圈层分享的感受。唯有做到如此的前置,品牌营销资源才算是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举一个案例,元气森林于2016年成立,仅用6年时间,销售额突破80亿元,实现几何式增长。

据2021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报告,无糖饮料成为健康标签,市场预计在5年内实现翻番,2027年将增至277亿元规模。近80%的消费者购买无糖饮料的原因在于“更健康”,他们对品牌的选择标准越发严苛,已经逐步养成关注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习惯。

主打“0糖、0脂、0卡”概念的元气森林,正是满足了新生代女性消费群体的需求--既关注健康也追求颜值。天然代糖原料价格虽高,但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新兴便利店渠道的发展成为与之匹配的通路,与高端网红的合作,带动销量爆发的同时赢得圈层的口碑。

前置的洞察,前置的满足,有机会重塑消费者认知,为品牌赢得先发优势。

0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良性竞争,但一味地盯着对手,不惜同质化内卷,极有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品牌存在的目的是创造 “差异化”,专注打造独有的特色,才能创造出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地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1倍,年均增长8.8%。

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超大规模单一市场”,这一优势也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双循环驱动发展”的底气。“蛋糕”足够大,足够容得下更多的差异化竞争,良性竞争则会进一步促进“做大蛋糕”的良性循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眼界取决于格局。谁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对象”?其实是消费者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企业应当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洞察能力,专注于更有效地培育认知与占领 心智。源源不断的竞争动力,应该来自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定制化和潜在化需求,这才是企业真正应该关注的商业本质,这才是真正的企业自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而不同,也是我所理解的真正的品牌竞争。希望中国企业都能像北京冬奥会口号一样,“一起向未来”,与品牌的消费者、创造者一道,奔向更美好的星辰大海。

作者简介:严桢,品牌实战专家,深耕品牌领域22年,打造诸多行业标杆案例。曾就职于中粮集团、碧桂园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蒙牛、九牧等国内领先企业。

#品牌#

如何做营销推广(做好营销,绕不开的4大原则+4大方法您知道吗?)

发布于 2023-07-05 05:1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wrongsl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