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芭比》赢麻了:户外营销教科书式案例
来源:TopMarketing
如果你看到这片乍眼的粉色,首先会想起什么?
相信大多数人和TOP君一样,第一反应是就传说中的“芭比粉”。没错,这就是即将上映的真人《芭比》电影海报的一部分。
在本次电影宣传期中,芭比就用这么一张“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海报,就让人想起芭比元素。不仅如此,片方还把大面积的芭比粉做成广告牌。不写片名,只写日期,但却让人一目了然:这是电影《芭比》要上映了。
《芭比》粉色广告牌
每当电影上映,营销总是花样百出。除了预告片等常规宣传手段,还有一个更具备能动性、也更方便和观众互动的宣传方式——户外广告。
经TOP君梳理,发现国外电影/电视作品在宣传时,往往能把户外广告玩出花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户外营销,为什么能如此出彩?
广告牌的魅力? 不,是创造的魅力
全粉广告牌只是《芭比》电影营销的冰山一角。
在广告牌方面,《芭比》的常规广告牌也整出了新的花活,在片名处使用轻便的“Spangley”材料点缀成千上万的标志性芭比粉色和白色亮片,创造出不容错过又引人注目的效果。
《芭比》还将神秘博士(Doctor Who)中的时间机器和宇宙飞船TARDIS改造成芭比粉色,并设置在伦敦塔桥下,因为第15任博士扮演者舒提·盖特瓦也同样出演了真人版《芭比》。
芭比粉TARDIS
英国伦敦Barbican车站为宣传《芭比》电影,甚至将车站名称改为了Barbie can。
伦敦车站为《芭比》改名
此外,伦敦眼等地标性建筑也都披上了限定芭比粉皮肤,就连巴士也“粉”了一波。
左右滑动查看 英国地标建筑芭比粉
英国公交车宣传
所有《芭比》的户外广告,都是一场让人身临其境的芭比主题体验。他们想用极简主义的营销(芭比粉海报)来吸引观众,把人们带到芭比的世界,而这也是独属于芭比的cultural moment。
芭比娃娃的营销活动也真的很奢侈,虽然这部电影预算为1.45亿美元,但有传言称,华纳兄弟专门为营销活动额外支出了1亿美元。不得不说,这样的支出是值得的。
病毒式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不少网友产生了“《芭比》已经上映,全世界就我没看”的错觉,也让一些本不看好这部电影的观众对其产生新的兴趣。
与《芭比》相比,将于同日上映的由名导克里斯托弗·诺兰指导的电影《奥本海默》就没有这么给力了。
其在地铁站的宣传不仅要与《芭比》“平分领地”,还被网友嘲讽芭比在为《奥本海默》做宣传:《芭比》宣传片中的蘑菇云形似《奥本海默》中的核爆场景。
地铁站宣传 图源网友@小黑大人XDDDDD
如今,“Barbieheimer(芭比海默)”已经正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诚然,《奥本海默》与《芭比》同日上映这件事中也有诺兰与华纳的“私人恩怨”。但从电影营销的角度来看,芭比已经“赢麻了”——《芭比》首映票房达《奥本海默》的两倍之多。
户外海报铺天盖地 怎样能突出重围?
从数据上来看,芭比的宣传策略已被证明是一种更时尚、而非传统的媒体营销路线。
根据数据智能平台Snack Content的数据显示,“芭比”在Tiktok上的提及次数比去年在YouTube上的80%增加了191%,使用#Barbie标签的视频在Tiktok上的浏览量超过90亿次。今年上半年,Tiktok、YouTube和YouTube Reels上对#Barbie标签的使用量,比去年增加了145%。
“这是完美推销电影的测试版案例,”康斯罗公司的高级媒体分析师保罗·德加拉贝迪安说,“甚至在这些数据出现之前,这部电影已经成功地主导了产品搭配、病毒式社交媒体轰动和迷因体验的文化对话——超越了传统电影推广的低成本营销。”
不过,《芭比》紧锣密鼓地宣传也是有原因的。
据悉,在宣传周结束后,美国好莱坞罢工将开始,其中包括演员不得参与作品宣传等规定。虽然环境情况并不利于电影营销,但《芭比》还是做到了。这背后也有芭比版权所在公司美泰的功劳,但其户外创意形式和品牌联动也依然值得学习。
广告公司January Digital公司总裁莎拉·恩格尔在讨论《芭比》电影宣传时说道,“营销计划必须具备每一个可能的接触点,你不会去白日做梦,产生‘我们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宣传,便开始期待人们在发布时观看预告片’的想法。”
“可能的接触点”于营销而言是必然,无论是品牌还是电影都是如此。但从近年来国内大热的电影来看,其户外营销可能略显单一和保守了。
比如,即将上映的《热烈》有着流量小生王一博的加持,但电影宣传投放仍是海报+预告片的方式。
电影《热烈》大屏宣传
截至目前收获33亿票房的《消失的她》和五一档大热的《人生路不熟》《长空之王》等,也采取大屏投放预告、海报等方式。保守的投放确实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出彩。
其实相较于国外,国内的电影营销有着更发达的媒介。但目前国内的主要宣传阵地集中于抖音、快手、微博等线上互动平台,OOH反而被忽略了。
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层出不穷,也依然没有忽略户外营销所具备的话题度,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国内的大多数电影不能像《芭比》一样将芭比粉席卷全球,也可以从其他电影的户外营销上获得灵感。
电影《碟中谍7》海外户外3D立牌,将动作片的惊险刺激通过2D平面进行3D视觉效果展示,不仅让电影主题和名场面一目了然,还很适合观众前往打卡互动。
《碟中谍7》海外户外3D立牌
为宣传锤哥Chris Hemsworth主演的电影《惊天营救2》而打造的广告牌也很别致,锤哥的脸上不断流下细密的汗珠,以此来突出情节紧张。甚至有不少路人停下为他“擦汗”,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OOH的要义,就是借助创意在合适的广告环境中平衡内容、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呈现或互动体验。
其实于国内的电影营销而言,电影院的海报灯箱、地铁中的各类大屏、室外互动大屏、线下打卡聚集地等等,都是互动、拍照、打卡的绝佳途径。也许当片方像《芭比》一样在户外营销上下大功夫,即使没有IP加持,也有利于形成属于电影自己的文化矩阵。
利用话题度。
比如《消失的她》中何非“渣男”的形象,让观众走出影院后迫不及待地给了何非的人形立牌一拳。这种情况还不在少数,以至于影院都张贴提示,以图保护演员形象立牌。
何非立牌被打&影院提示
但如果可以在保护演员形象版权、不具备人格侮辱的基础上,运用互动装置让观众发泄自己的情绪,也会为电影带来一波话题热度。
利用强视觉。
《蜘蛛侠:纵横宇宙》在电影上映前,在日本东京人流量非常高的涩谷实现多屏联动。跨屏互动的视觉效果十分炫酷,此外,杭州、成都的裸眼3D大屏也可以为电影营销所运用。
结语
市场营销人员曾质疑《芭比》电影营销是否已经过度饱和,而这何尝不是电影营销的目的所在呢?
户外营销活动往往因为复杂性和设计感,需要更长的准备周期。但TOP君认为,复杂有时也意味着值得,既然大家乐于走出家门,我们不妨利用好户外营销的优势。让户外装置为整体的营销活动增光添彩,也许某部电影就会让自己的触达点像芭比粉一般席卷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