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胜任力模型(产品经理岗位胜任模型)

gonji
gonji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5 浏览

产品运营胜任力模型(产品经理岗位胜任模型)

产品经理的职业路径与技术、设计等岗位有所区别,产品经理最终都是要往管理职能发展,只不过在于管事还是管人的区别。岗位胜任模型除了可以指导产品经理自己发展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模型可以把业绩优秀者和业绩一般者区分开来,这样在人力资源角度做出的决策才更科学。

产品经理岗位胜任模型

产品运营胜任力模型(产品经理岗位胜任模型)

编辑导语:在产品经理的应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求职者找工作难,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作者利用产品经理岗位胜任模型,从是什么、作用和如何利用模型几方面,分析了自己的看法。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看看,说不定有帮助哦。

这么多年在招人和用人的过程中,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样的人。

随着公司的变化、项目的不同和职级的区别,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感,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对用人单位来说招人难,对求职者来说找工作难。

其实总结一下,这个过程中有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那就是岗位胜任模型。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产品经理的岗位胜任模型。

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做过管理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听过岗位胜任模型,这是由戴维·麦克米兰(David·McClelland)教授提出的。

岗位胜任模型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

根据岗位胜任模型又衍生出了素质模型,最常见的就是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具体的内容可以百度一下,在这里不展开细讲,二者都是围绕岗位胜任模型展开,表达了基础能力和深层能力的区别,主要是用于区分能力,辨别能力优异和能力一般的人。

网上有很多人分享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大部分都是围绕着知识和技能两个比较表层的基础能力,对于其他深层能力描述较少。

有的对高阶产品也提到了性格等深层能力,但是在很多产品经理看来,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主要就是没有体系的去梳理,仅仅是能力名词的罗列。

产品经理需要的专业知识与程序员和设计岗有所不同,他们更侧重于专一知识的深入,而产品经理更侧重于横向知识的扩展。

比如产品经理需要对技术、运营、设计、心理学、营销学和管理学等都懂一些,只不过每个行业、每个产品对产品经理的知识深度要求有所不同。

产品经理的入门技能要求是不高的,这也是大家都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原因之一。

产品经理需要的专业技能并不算很多,但是技能的提升可以让产品经理更好的进阶。

以下技能是必备的:

1)文档编写

文档编写是产品经理最基础的能力,也是最难达到满分的一个能力。

不管是上传下达,还是项目推进,都需要通过文档来实现更低成本的沟通,所以把文档编写技能看的再重都不为过。

但是,绝大部分产品经理的文档编写能力都比较一般,公司对他们的要求也不会太高,从而让很多人忽略了这个基础技能的作用。

2)软件使用

除了办公软件,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软件就是原型软件,比如Axure,这是一款非常强大的软件,不管你之前的项目是用墨刀或者其他原型软件,都建议熟悉一下。

除此之外,能掌握Sketch等设计软件也是最好的,如果做数据产品的岗位,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也要掌握。

如果你是有项目经验的话,企业一般不会对软件使用这一块做过多考核。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现在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虽然大公司都有专门的数据产品岗位,但是绝大多数中小公司都不会设置数据产品岗。

很多产品经理也会有个误区,觉得数据分析是个专项工作,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做。实际上,不管是什么产品岗,都需要经常跟数据打交道,只有不断对自身产品进行数据分析,才有可能把产品做好。

数据分析表现出来的首要能力是数据感,搭建产品数据指标体系时需要对产品的数据有很深的感觉,在对数据源进行分析时也需要对数据变化有足够的敏感性,找到数据波动点。

4)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有很多方法,核心都是围绕用户。

很多产品经理觉得发发调查问卷就是做用户调研,其实这是最低效的一种方式。用户调研的核心在于产品经理是否懂用户,不同产品的用户习惯不同,特点不同,用户调研的方式就不能一成不变。

如果要看是否掌握用户调研这个技能,看产品经理对用户和产品的描述就可以知道,比如使用场景有哪些,用户体验关键路径是什么等。

5)竞品分析

产品经理的技能树中,竞品分析可以算得上是能拉开不同产品能力的技能之一。在模仿(抄)竞品时,初级产品经理只抄出了“形”,高级产品经理可以抄出“神”,区别就在于能否在竞品分析时发现竞品设计的核心逻辑。

当然了,竞品分析并不是为了抄,而是知己知彼,知道行业和竞品的动向,作为自身产品验证的依据之一。

懂竞品分析的产品经理,会关注功能变化、数据变化、用户变化并从中猜测竞品的逻辑思路,发现机会点,所以企业在面试时不应该只关心求职者知道哪些竞品,还应该了解更深层的东西。

社会角色对应的是自我定位,比如你有没有目标,你想成为怎样的产品经理?

有很多同学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想成为什么样的产品经理,这个其实就是对自己定位的不清晰。

产品经理的职业路径与技术、设计等岗位有所区别,产品经理最终都是要往管理职能发展,只不过在于管事还是管人的区别。

我们就要清晰认识自己,才能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追求自己的价值。

每个公司对产品经理岗位的定义或者职级都有所区别,但是我们在自我定位的时候,可以从产品经理的能力角度去分析,达到对应的能力,岗位名称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特别是中小公司)。

自我认知除了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之外,还要求自己对行业有比较深的了解,比如你的能力拿到行业里面处于什么位置,你对比其他人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如果你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权威,那么你对自己的要求和理解就会和其他人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业绩优秀的人和业绩一般的人最大的区别。

自我认知切忌不切实际,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自大。一般企业去评估一个员工的自我认知,除了自我评价之外,还会进行行业对比,判断产品经理自我认知的合理性。

产品运营胜任力模型(产品经理岗位胜任模型)

在产品经理所有的特质里面,性格的影响因素最大,比如你是进攻开拓型的人,还是稳健保守型的人,对工作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进攻开拓型的人更适合做新项目,享受从0-1的过程;稳健保守型更适合做成熟型的项目,注重业务的安全性。

一般企业对求职人员的特质考核,都会通过性格测试来达成,了解求职人员的性格方向,还有是否符合当前岗位的要求,像华为、腾讯等公司的性格测试经常会刷掉很多人。

如果说特质是人性最底层的行为表现,动机就是决定产品经理做某件事情最直接的触发条件。

比如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升职还是加薪?这其实就是产品经理最直接的动机。

产品经理的动机决定了他做某件事情的动力,以及能坚持走多远。

产品经理在挑选行业的时候,如果只是考虑薪资,那就会哪个行业热门和工资高就往哪走,这种人往往会缺少沉淀,而且对企业来说用人风险会更高一些。

作为产品经理,特别是想把产品经理作为终身职业且持续深耕的人,我建议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稳定自己做事情的动机,这个动机应该是可持续、可优化和补充的。

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要靠短期的升职和加薪刺激来达成,而是通过产品对社会、对行业的影响程度来达成。

我们经常说某某不适合这个岗位或者不能胜任这个工作,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领导或者他人的主观判断,很少有标准化的东西作为参考。

如果有岗位胜任模型,那么评判标准就出来了。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求职者的求职动机、特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求职者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特质和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求职者的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会越大,用人成本也越高。

岗位胜任模型除了可以指导产品经理自己发展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模型可以把业绩优秀者和业绩一般者区分开来,这样在人力资源角度做出的决策才更科学。

岗位胜任模型有以下作用:

产品经理的工作结果有滞后性,并不像技术和设计岗位,能够快速看到结果,往往一个产品策略的效果都是以季度甚至更长周期才会体现出来,所以企业和产品经理个人都很难对工作进行分析。

岗位胜任模型可以指导产品经理自我分析工作的有效性,也可以帮助企业对产品经理的工作进行评价,找出工作的优化方向。

前面说过,岗位胜任模型的一大作用,是把业绩优秀者和业绩一般者区分开来。

区分出不同能力的人,为的就是进行人员选拔,把更多的资源倾斜给业绩优秀者。

相信做过管理的产品经理都有一个感受,产品经理的绩效考核很难做,现在大部分的绩效考核都是任务式的,会极大限制产品经理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产品经理的绩效考核可以依据岗位胜任模型,找出各个能力的比重,进行细化,结合当前任务和岗位发展需求设计绩效考核指标。

岗位胜任模型已经定义出优秀和一般的区别,企业在员工培训时就可以有据可依,为不同层级不同方向的产品经理安排不同的员工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率,减少了培训资源的浪费。

所有制度的目的都不是惩罚,而是激励,所以,岗位胜任模型也一样,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手段,激励业绩一般者向业绩优秀者成长。同时,激励业绩优秀者保持并持续自我优化,带动其他同事进步。

每家公司、每个行业、每个项目要求不同,目标不同,岗位的胜任模型也不同。

职级越低,越关注知识和技能类表层能力,职级越高,越关注深层能力。相对于知识和技能而言,深层能力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也难于改变和评价,这部分素质很难通过后天的培训得以形成。

作为产品经理,身在其中的我们如何胜任岗位呢?

首先,了解业务背景。只有清晰了业务相关的内容,才知道做这个产品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给企业提供建议,反推胜任模型的优化。

其次,了解企业要求。虽然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工作内容,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等对岗位都会有不一样的要求。一定要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培养岗位,只有与企业意志保持一致,才能更胜任企业对岗位的定位。

最后,脚踏实地产出结果。前面两步都是在知道我们要怎么做,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做出结果,用数据为自己代言。

基础能力可以靠项目经验获得,但是深层能力很难靠有限的项目经验培养出来,所以产品经理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思考、复盘,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在行业理解、价值观建设方面不能太偏激,给自己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定位。

我一般在招人的时候会重点关注个人素质,这些是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的,比如主观能动性好的人我一般都会给更多的机会,因为知识和技能我都可以教,但是深层能力我是很难去教的,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也没时间给我去教。

清晰的岗位胜任模型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才,也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提升自己,规划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

希望你也能清晰理解产品经理的岗位胜任模型。

Yoga,公众号:产品设计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小米生态链企业产品经理,关注教育、智能硬件领域,和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产品运营胜任力模型(产品经理岗位胜任模型)

发布于 2023-11-05 12:52

免责声明:

本文由 gonji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