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转型做AI产品

sanjin
sanjin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3 浏览

先不要转型做AI产品

来源: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

前几天看了见识科技分享的《AI企业应用调研报告》,提到46.2%的企业AI预算在1万元以下,同时只有24.9%的企业选择裁员,可以看到AI尚未对现有岗位产生明显影响,说那些AI会导致大量的裁员,是危言耸听了。

至少现在,对于企业来说,还停留在使用AI创造更高的员工价值,而不是选择去淘汰员工。

AI产品经理需求增高

因为AI行业大火,所以AI的人才需求也更多了,自然AI产品经理的需求量就大增了。

现在你找产品经理的工作,AI产品经理的岗位要求有AIGC的案例或者经验,并且对其AI赛道感兴趣。

▲招聘岗位要求产品经理的AI技能

而现在企业招聘AI产品经理,主要需求是将市面上AI的能力集成在自己原有的产品功能场景下,以生成文字、或文字生图、或者识别等AI能力,基于大语言模型、图像识别、OCR等AI能力,提供自己原有用户高效率的体验。

先不要转型做AI产品

▲AI需求图谱

AI的生成调用有成本

AI集成起来的企业少,主要原因是AI调用有成本,也就是不赚钱。前段时间我在Kevin的读者社群里和朋友聊到,现在AI是普适C端用户的过程,要走向开发者,国内还要等一等。

毕竟就连第一批AI开发者厂家,百度的文心一言,也是需要邀请或者审批通过后才能有开发者资格。

先不要转型做AI产品

比如我们PMTalk在8月就申请了,结果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百度文心一言的审批通过。

而自己搭建AI能力,除了硬件成本外,都是选择开源模型搭建。但上线的产品都会有AI幻觉的情况,并且不适应自己的业务场景,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改造,而且随着上线后用户量逐步增加,国外开源的AI能力,没有办法国内监管审核的,极易容易造成产品下架。

先不要转型做AI产品

所以你看到的一些小众AI产品,极大概率都是私下调用国外的大语言模型,要么被用户举报或者网信办抽查,就会被下架了。

企业从下架直到整改结束,要再次审核通过,这时间长度至少几个月。

而企业上线AI就是为了给现产品赋能,免费提供给用户或给付费用户更好的产品体验。

但是因为AI的能力抽查没有过,导致被AI整合的产品就全部下线了,就得不尝试了。一个互联网公司,要是连自己的产品都下架了,自然就相当于关门闭店了,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资金流水,都和自己产品息息相关。下架了之后,用户就没有办法注册、登录以及产生订单了,这就是损失,同时服务器、人力是硬性成本。

单是AI产品几乎很难盈利

你看市面上的产品,除了API调用付费,几乎所有的AI工具都是免费的,或者就是价格非常低,用户就是几块钱。

所以企业上线AI产品不赚钱,就是给用户尝鲜,拉新,希望提高留存、活跃度的,但这都依靠产品的原有产品定位。

如果本身就有产品,提供了一套服务,AI能力只是赋能,企业提供的付费产品,价格也不会涨价。所以产品经理做的AI产品都非常难变现,而且还要担心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审核整改成本。

对于AI用户来说,国内的大预言模型在实际应用使用情况下,我个人选择Chatgpt在3.5就足够满足了,付费版本的4.0那就更好了,两者已经满足了我再AI场景下的应用,而不需要单独付费购买其他AI产品。

打算做AI产品的产品经理,先学习,明年再入手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在现在AI这么火,选择做AI产品经理当然可以,做AI产品就要慎重了。因为这个产品的收入受到了底层硬件成本、以及大语言模型等技术限制,即使调用完成了也涉及到AI幻觉(准确度、场景还原)的问题,导致现在的AI产品在文字生成上比不上一些业务话术语料库,图片生成比不上UGC图库产品。

卖AI的API能力,是现在的热门

现在做AI产品难,但是封装AI能力卖API是可以得到高活跃度、高付费率的产品,其他形态的产品就非常困难了。

毕竟其他头部厂商还要申请,普通开发者都拿不到资格。但确实有不少开发者跃跃欲试。

同时AI集成产品的用户体验闭环也非常差。比如开发者不仅要搭建产品使用的功能模块,还要处理API调用后的反馈交互与参数。

所以再等等,至少等到国内的AI平台,允许开发者可以随时快速接入,就像调用其他开放平台一样,可以迅速审核通过,提供更加精准的应用场景SDK或者成型服务。

发布于 2023-11-05 14:1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sanjin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