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重新洗牌

n煲妹
n煲妹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1 浏览

中国电影,重新洗牌

来源| 市值观察

沉寂已久的中国电影市场,在2023年迎来复苏。

疫情结束后第一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549.15亿元,比2022年增长了80%以上,已经接近疫情前的历史高点。

更让人欣喜的,是国产电影迸发出的强大竞争力。

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榜前10,全部是国产电影,这在过去是极其罕见的现象。曾经占据中国电影市场半壁江山的进口大片,如今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市场份额暴跌至20%以下。

但是,电影行业全面回暖,并不代表所有电影公司都能过一个好年。竞争格局变化之下,各大电影公司的悲喜并不相同。

01华谊失速

2023年电影行业最失落的参与者之一,无疑是曾经的“A股影视娱乐第一股”华谊兄弟。昔日行业巨头由盛转衰的标志之一,是冯小刚的风光不再。

刚刚过去的元旦档期,已经4年没有新片上映的冯小刚,携《非诚勿扰3》再战大银幕,作为曾经的贺岁片之王,冯小刚新片自然也被华谊寄予厚望。

但是《非诚3》并没有给观众和华谊带来惊喜,元旦档期的票房收入只有5482万元,远远落后于其他竞争者,最终票房预测也只有一亿左右,甚至不到大热喜剧《年会不能停》的十分之一。

《非诚勿扰》系列是冯小刚和华谊兄弟最著名的喜剧IP,2008年上映的《非诚勿扰1》,票房高达3.25亿,是当年的票房冠军,并且打破了华语片票房纪录;2010年上映的《非诚勿扰2》,票房4.7亿,在当年票房榜中排名第四。

巅峰时期的冯小刚,是国内最卖座的电影导演之一,堪称华谊的摇钱树,几乎靠一己之力撑起华谊的业绩和市值。彼时的王中军也承认,华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冯小刚。

冯小刚最后的高光时刻,要追溯到6年前上映的《芳华》,这部电影最终获得超过14亿的票房,创下国产文艺片票房新高,成为冯小刚最卖座的影片,一部电影为华谊带来的利润可能占到当年利润总额的20%。

自此之后,冯小刚电影再也没有惊艳之作。与张艺谋、陈凯歌等资深导演相比,冯小刚的创作力近年来似乎停滞不前,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也逐渐下降。

曾经的王牌如今跌下神坛,给华谊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2018年到2022年,华谊兄弟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70亿,营收从接近40亿跌到了4亿出头,可谓断崖式滑落。2023年前三季度,在国产电影大爆发的背景下,华谊营收仅4.77亿,亏损2.82亿,行业地位和巅峰时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电影,重新洗牌

▲华谊营收变化,来源:同花顺

为了摆脱对冯小刚的依赖,华谊近年开始扶持新人导演和全新IP,比如田羽生导演的《前任》系列,获得了超过30亿的票房,算是华谊的又一成功范例。但是从行业影响力来看,华谊新人导演们和巅峰期的冯小刚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华谊要重新找回昔日荣光,并不容易。

02巨头消失

过去很多年,中国电影制作领域的头部玩家,除了华谊兄弟之外,还有光线传媒、博纳影业和万达电影。

四家电影巨头都是民营资本主导,各有各的倚重:华谊绑定冯小刚,博纳主打大国题材,万达有全产业链加持,光线前期靠都市情感、后期靠国漫。

可是到了2023年,几大传统巨头的存在感都不强。去年电影票房榜TOP10中,传统巨头仅有一部光线主投主控的《坚如磐石》(13.49亿元),其他电影的主要出品方几乎全部来自行业新势力。

电影新势力崛起的背后,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资本的影响力下降,制片人的地位大幅提升。

昔日给资本打工的众多电影人,包括陈思成、宁浩、徐峥、韩寒等,在获得市场认可后,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以资本的身份直接参与行业竞争。

宁浩和徐峥联合创立的欢喜传媒,是去年票房冠军《满江红》(45.44亿元)的主要出品方,加上票房过6亿的《学爸》,欢喜传媒主控的两部电影票房超过50亿,占到了全国票房的十分之一。

陈思成创立的壹同传奇,出品了两部票房过20亿的电影《消失的她》(35.23亿元)和《八角笼中》(22亿元),同样是去年电影市场的大赢家之一。

韩寒创立了亭东影业,投资的《人生路不熟》(11.8亿元)成为去年五一档冠军,《长空之王》票房也接近10亿。

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公司,也是电影新势力的重要力量。

比如土豆网前总裁王微创立的追光动画,是去年爆款动画《长安三万里》(18.24亿元)的主要出品方,在连续出品《小门神》《白蛇》等爆款之后,追光动画似乎开始取代光线传媒的位置,成为国漫市场的主要扛旗者。

另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新势力,是阿里影业。

去年票房前10的电影中,阿里影业作为主要出品方参与了《孤注一掷》(38.48亿元)《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和《人生路不熟》,此外还参投了《前任4:英年早婚》(10.11亿元)、《热烈》(9.13亿元)等热门影片。出品项目数量和票房产出能力都高居行业首位。

背靠互联网巨头的阿里影业,成立不到10年的时间,就已成为行业重要的参与者乃至领跑者。

03新王上位

代表新旧电影势力格局变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万达电影的易主。

2023年12月6日,万达电影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健林拟将其合计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转让予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便以22.62亿元的对价,收购了万达投资49%的股权。一旦两桩交易最终完成,王健林将失去万达电影的控制权,两个买家背后的幕后大佬中国儒意,将成为万达电影实际控制人。

作为影视行业的传统巨头之一,万达电影是国内少数实现影视制作、发行、院线等全产业链布局的公司,行业地位毋庸置疑。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万达电影在国内拥有已开业影院857家,票房市场份额达16.8%,连续14年位列全国第一。凭借渠道优势,万达电影也曾是头部影视制作公司,出品过《唐人街探案》等爆款电影。

在电影行业复苏之际卖掉万达电影的控制权,对于万达来讲似乎并不是特别划算的交易。目前万达电影股价仅为13元左右,不到历史高点的20%,处于上市8年以来最底部区间。

王健林无奈退出,显然是形势所迫。因为万达商管短期上市无望,根据此前对赌协议需偿还超300亿元的股权回购款,即便等来了太盟投资集团(PAG)这个白衣骑士,王健林手里仍然需要握着更多筹码。

收购万达股权的上海儒意背后的中国儒意,正是电影行业最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新势力之一,出品过《芈月传》《琅琊榜》《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多部影视爆款作品。

中国电影,重新洗牌

▲中国儒意营收结构,来源:同花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儒意的互联网背景。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腾讯在中国儒意的持股占比20.45%,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儒意类似于阿里影业,是腾讯在影视娱乐行业的重要布局。

中国儒意看中万达的影院资产,显然是为了更好的优化整合影视行业资源。有腾讯的线上流量加持,如今又获得了万达优质的线下渠道,本身具备较强影视制片和投资能力的中国儒意,未来或许会成为影视新势力中最有爆发力的公司之一。

发布于 2024-01-19 05:4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n煲妹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