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不必大而全
试了几种时间管理方法,感觉没有效果,这是为什么?
我们介绍过几种时间管理方法,估计大家也多少做了些尝试。但是有些朋友可能仍然认为效果不够好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原因何在?
我想一方面是目标要合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掌握好时间管理的理念原则。很多东西只有在真正了解之后,我们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做法,才有可能让目标得以实现。可以用我经历过的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下这个观点:2004年我在一家外企工作,当时来了个技术专家,姚工。姚工一来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公司应该建立自己的邮件服务器,老板对此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当时公司是租用的网站空间,我理解姚工是想从头搭建服务器提高一下公司的技术水平,想必老板也看出来了。三个月试用期过后,姚工转正了,却再也没有提起过搭建服务器的事儿。因为那时他已经了解了公司运营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并不需要独立的邮件系统,租用即可。可见,在真正了解了某项事物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才更容易提出合理化建议用以优化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首先说“时间管理的管理”即“管理的管理”。虽然比较拗口但仍然有必要分析一下——在不同管理方法之间、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取舍是管理自己的前提。之前我们介绍了相关的管理流派和图书,虽然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得来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迷信任何理论并教条地执行。 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此外,也别指望一本书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咱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时间管理也是如此,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对几种方法的适当裁剪应用于指导才会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同时,运用单一理论管理也容易失败。举个绩效管理的例子,讲理论时都是一套一套地讲,比如:360度、平衡记分卡等方法,等到运用到现实之中时,没有哪家企业是只用其中一种来做绩效管理的。现实远远比理论复杂,只有综合几种方法来管理才会见效。没有哪家企业声称只用了一种考核方法就解决了自己的全部问题,管理时间、提高我们的效率时也是如此——不能只用单一的方法管理,而是有机的把几种方法有机结合。
其次,大而全不如小而精。刚才谈的是管理的方法,现在说说管理的幅度。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相对小的投入争取相对大的产出才是最有效率的。拿记忆力举例吧,有科学实验证明每个人短期记忆幅度为5件事左右,记忆相对差的人只能记住3件事,好一些的能记住7件事,经过记忆训练的人可以再多记几件。对短期记忆而言,这是规律。如果有人跑出来说他能短期内记住100件或者更多的事情,那多半就是在骗人。人脑会选择忘记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事情,记住那些愉快的事情。也许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并不完美的世界中,让自己和其他人感觉好些。
时间管理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比如,我们不可能管理全天24小时。所以时间方面的管理规律就是:不是每件事都必须严格遵照时间管理的所有因素。之前谈到我也在用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方法,其实我并没有完全严格遵照此方法,而是用分块、分主次、分优劣的方式记录和管理时间,并没有把不睡觉的时间每分钟都做记录。全记录太繁琐,也不利于长期坚持和寻找其中乐趣——任何让我们不舒服的方法都是难以持久的。在彼得潘软件中,我们特别设计了“2分钟事务”的应用,比如:记录快递的电话号码之类的事情,这种随手可以记录的,根本不用郑重其事地录入普通日程事务中。
接下来谈谈管理的短时间。像学习一样,我们应该从简单的开始,在学习了基础和培养了兴趣之后,逐步加强难度,比如:先学习算数、代数,然后才是高等数学等等,如果一上来就讲微分偏导,那么能学会并且能坚持下来的人肯定会很少。以我们效率管理的经验来看,以在相对短的时间段内实践管理理念作为起步是比较合理也更容易成功的。
短时间管理指在固定的时间段里做固定的事,这个时间段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我最开始是从上、下班各一个小时的路程着手。先把时间段定了,然后再选内容,听英语录音、看书或是别的什么。第三步是开始实施,每天定时、定点、定量地学习也方便记录,在这1小时的时间段内,效率到后期越来越高。实施1个月左右我就建立起对时间管理的信心,继而形成了正面反馈。慢慢地,我在此基础上逐渐延长进行管理的时间段——扩大管理幅度。目前我的情况是每天有10小时左右是在自己掌握之中的。从短时间段管理起步,我们会有更多机会提高自己的效率。
最后引入权变理论:权变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技术;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权变管理能体现出其中艺术的成分。一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个善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或把自己放到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中。
效率管理也是如此,概念是一回事,执行又是一回事,对于不同的事情应该有不同的权衡方法,其实哪怕同一件事情,随着时机或其它客观因素的变化,也需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案,比如刻舟求剑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所以学会动态取舍真的很重要!
总之,管理不必大而全,要从小处着眼并学会因地制宜、动态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