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应典型例子与自我调试:人心各不同,不要以己度人

kingwmy7
kingwmy7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4 浏览

【名词解释】

投射效应,指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个性、喜好、观念、情绪等)时,就往往主观地认为别人有同自己相同的特性。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喜欢假设别人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倾向,喜欢认为自己具有的某些特点别人也具有。

【定律由来】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现实演绎】

1974年,心理学家希芬鲍尔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邀请一些大学生作为测试者,将他们分为两组。给其中一组学生放映喜剧电影,让他们心情愉快;而给另外一组学生放映恐怖电影,让他们产生害怕的情绪。然后,他又给这两组学生看相同的一组照片,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

结果,看了喜剧电影心情愉快的那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的人也是开心的表情,而看了恐怖电影心情紧张的那组大学生则判断照片上的人是紧张害怕的表情。

这个实验说明,被试的大部分学生将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视为自己的情绪体验,即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

其实,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除了将自己的情况投射到别人身上外,还有另一种表现——感情投射。即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恋爱期间,如在热恋时人们喜欢在周围人面前吹嘘自己的另一半如何完美无缺;一旦失恋,又把对对方的憎恨之情溢于言表,并言过其实。所以,知道了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失真,我们就要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受这种效应的不良影响。哲学上曾讲过,对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辩证地去看。没错,“投射效应”也不例外。

一方面,这种效应会使我们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别人,缺少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造成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深渊,这是需要我们克服的。

《庄子·天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富、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

【自我调试】

由于产生投射效应是主观意识在作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时刻保持理性,克服潜意识和惯性思维,让事物的发展规律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从而消除这种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1.认清别人与自己的差异,不断完善自己

不能总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其次,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差异,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别人。最后,为了避免投射效应,我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别人。在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情感,我们才能与他人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也更容易达成谅解和共识。

2.不同的人会产生相同的感受

我们可以利用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正如钱锺书说“自传其实是他传,他传往往却是自转”,要了解某人,看他的自传,不如看他为别人做的传。因为作者恨不得化身千千万万来讲述不方便言及或者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的发生在作者身上的真实故事。

所以,对待交际中的投射效应,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其影响,用理智避开它不利的一面,用智慧运用好它有利的一面。

发布于 2022-07-01 09:2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kingwmy7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