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是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总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其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其相似所导致的。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良方。
理论介绍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是,48名大学生愿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了其他学生身上。该实验揭示了投射效应的存在。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一般来说,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他人谈论时,话题便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或不理解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祥林嫂常常在别人面前说儿子毛毛是很听话的,开始别人还感兴趣,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听她的故事了,而祥林嫂自己,则始终处于感情投射的境地。
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很多妈妈看自己的孩子和婆婆看媳妇时,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认知。比如,现实中有的妈妈谈及自己的孩子是多么优秀和完美,甚至把自家的孩子看成天下最聪明的孩子;有的婆婆说起自己的媳妇,常常指责媳妇满身缺点,甚至一无是处。
拓展阅读
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福、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美德也,故辞。”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错误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误以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赠送礼物的时候总是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都是类似的故事。
研究支持
苏富忠对投射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投射是人们把自己的某种观念置于相应外部对象的操作过程。投射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在不同人不同投射的异同关系维度上,投射具有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相辅相成的特点。一方面,投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操作过程,因而概括了共同性;另一方面,不同人的不同投射又有不同层次和维度的特殊规定性,具有相应的差异性。第二,在意识控制水平的维度上,投射具有自发性与自觉性相辅相成的特点。第三,在所投射的观念与被投射的对象之统一程度的维度上,投射具有真理性与谬误性相辅相成的特点。第四,在所投射的观念结构的维度上,投射具有系统性与个别性相辅相成的特点。人投射到对象上的观念,有的是个别的,这种投射与其他投射没有什么逻辑联系,有的投射有系统的结构。第五,在所发挥的作用的维度上,投射具有根据性与导向性相辅相成的特点。人们把自己的观念投射到外部对象上,这种投射在后继的生活行为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第六,在存在的时间维度上,投射具有稳定性与变异性相辅相成的特点。从个体心理的角度看,人们的主观世界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建构、发展的过程。
苏富忠了还研究投射的分类体系,他提出投射的分类体系是以投射的经验和相关研究为基础,以一定的投射观为理论前提,以投射概念为被分对象和最高属概念,以内涵分类为主导方法而建构起来的,以投射的要素类型为第一层次,统一着不同亚层次类型而建构起来的体系。
这个分类体系的具体构成如下:
第一,内容型投射。是以所投射的内容为标准,对投射进行要素分析的分类而得到的要素型投射。人的各种观念都可以是投射的内容。
第二,感知投射。是人把自己的感知觉投射到相应外部对象上去的内容型投射。人的外感觉是外部对象信息的刺激与外感觉分析器统一而形成的感觉。感觉发生在人的感觉器官中,是一种自知的观念。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自觉地把它投射到刺激感官的外部对象上,并认为这种感觉是对象所固有的某种“质”。
第三,语言投射。是人把自己的语言投射到相应外部对象上去的内容型投射。语言是经代换思维建构起来的形象与意义统一的心理工具,有具象语言与符号语言之分。
第四,理论投射。是人把自己习得或创造了的理论投射到相应外部对象上去的内容型投射。主要有本质与现象投射、世界观投射、自然科学理论投射、社会科学理论投射之分。
第五,意向投射。是人把自己的意识倾向投射到相应外部对象上去的内容型投射。意向是人们心理上期求的、具有特定方向和目标的观念,包括需要、目的、理想、价值观等。人们把自己的意向投射到外部对象上去,使相应外部对象“具有了”符合人意向的“特性”。意向投射包括需要投射、目的投射、理想投射、价值观投射等。
第六,情感投射。是人把自己的某种情感投射到相应外部对象上去的内容型投射。文学创作中的移情,就是一种情感投射。“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就是良好心境外向投射而形成的感受。
第七,对文化成果的投射。是人们把自己的某种观念投射到对象文化之上的对象型投射。人创造的对象文化成果多种多样,主要有制度文化、客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相应地,对文化成果的投射可分为对制度文化的投射、对客观精神文化的投射、对物质文化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