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
经典案例
本田汽车公司是世界知名的汽车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是一个有激情的企业家,他总是积极地改革公司中一切不合理的东西,但是有一段时间有一个问题让他非常头疼,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原来,他发现公司里没有工作激情、整天东游西荡的员工太多了,他们严重地拖公司的后腿,让公司没有办法全力向前发展。他有心把这些员工全部开除,但是经过思考后他觉得这样做并不妥当,一方面会引发员工的反对,也受到工会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公司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因为你开除了一大批人,那么他们的工作就没人去做了,这样公司的业务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开除了一批人还要费时费力再招聘一批人,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不能保证新招的人就比开除的人优秀。
既然不能辞退,本田宗一郎就想出国考察寻找办法, 他决定对欧美的企业进行考察,看看人家的企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看看人家是怎么解决一部分员工没有工作激情这个问题的。 经过认真的考察他发现绝大多数欧美企业大都由三种类型的员工组成:
第一类员工是不可缺少的能力型员工, 这类员工占20%;
第二类员工是能力有限,但是工作勤奋的勤奋型员工, 这类员工占60%;
第三类员工就是没有工作激情,总是拖企业后腿的员工,这类员工占20%。 他发现欧美企业员工的情况和自己公司员工的情况基本上相同,只是自己公司里的那些东游西荡、缺乏激情的员工比欧美企业多了一些,不过他觉得欧美企业面对那20%的没有工作激情的员工也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 于是他失望地回到了日本,变得更加烦恼了。
有一天,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公司的副总裁宫泽。 宫泽听了他的话就给他讲了一个鲶鱼与沙丁鱼的故事:
挪威人特别喜欢吃沙丁鱼, 尤其是活着的沙丁鱼,因此市场上活着的沙丁鱼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死了的沙丁鱼,所以挪威的渔夫就千方百计地想要把沙丁鱼活着带回来。 可是虽然他们尝试了各种办法,但是绝大部分的沙丁鱼还是在运输的途中因为缺少氧气而死亡。 原来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不喜欢游动,对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在水里就不经常游动, 因此很容易缺乏氧气, 这就是沙丁鱼的死因。
可是人们发现有一条渔船却总是能把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带回来,很多人向船长打听这其中的奥秘, 可是船长却始终不肯透露, 直到他去世后谜底才最终被揭开。
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鲶鱼,它主要以鱼为食物。鲶鱼进入鱼槽后面对着完全陌生的环境会紧张得四处游动,而沙丁鱼看到鲶鱼之后也会非常紧张, 尤其当它看到鲶鱼在吃自己的同类时更是会加速游动,想方设法去躲避鲶鱼。 由于沙丁鱼和鲶鱼都在加速游动,所以水面也不停地波动,这样一来氧气就变得非常充足,沙丁鱼缺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自然就不会那么容易死亡了。
本田先生听完了这个故事后马上豁然开朗,他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法,并对 宫泽说: “真是个好办法。 ”宫泽接着补充说: “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长时间固定不变,那么就会有一部分员工因为缺乏新鲜感和活力而变得懒惰,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这个时候就必须给这样的一潭死水加入新鲜血液,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感觉到压力,他们才会有紧迫感,才会激发出强大的进取心,企业才会有活力。”
本田宗一郎对他的话深表赞同,他决定找一些外来的 “鲶鱼”加入公司的员工队伍, 让他们去对付公司内部的“沙丁鱼”,在公司内部制造出一种紧迫感,让这些“沙丁鱼” 重新焕发活力。
于是本田先生马上在公司内部开展了人事方面的改革,他把矛头首先对准了销售部经理。 销售部经理的观念和公司强调的经营理念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他的传统守旧思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下属。 本田先生意识到必须尽快给销售部找来一条“鲶鱼”,尽快打破只会维持现状的沉闷气氛,否则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经过周密的观察和思考,本田先生果断地罢免了销售部经理的职务,然后高薪聘请松和公司的销售部副经理-35岁的武太郎为销售部经理。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正确,武太郎担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对销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确定了新的营销法则,让销售部完全跟上了现代市场的步伐。 武太郎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全体销售部员工的好评, 大家的工作激情都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公司的销售工作很快出现了转机, 销售额开始直线上升,本田公司在欧美以及亚洲市场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
本田先生亲身感受到了 “鲶鱼”的巨大作用,从此之后本田公司每年都会从外部聘用一些思维敏捷、 工作能力强的人,让他们充当 “鲶鱼” ,有时候甚至还会聘请一些常务董事级别的“大鲶鱼”,因为这些“鲶鱼”会让本田公司的员工始终保持着激情和活力,企业也不断地向前发展。
名词解释
本田公司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鲶鱼效应的由来以及鲇鱼效应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具体来说,鲶鱼效应就是要采取一种手段或是措施,去刺激一些失去活力的人或是企业,让他们重新焕发活力和激情,然后再投入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去,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实这种手段或是措施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被刺激的对象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 从而时刻保持清醒,始终处在一种努力向上的状态中,否则被刺激的对象就会在平静中慢慢落后甚至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