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殖民主义的主要方式
1、倾销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共享性、适应性等特性。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利用文化产品的主观精神创造与客观物质载体的双重属性,推销其政治经济理念、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利用倾销文化产品这一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渗透思想,移植观念。
2、推广语言与教育
语言本身没有阶级性,却体现着一种文化,是特定文化的载体。西方发达国家推行高等教育的留学机制、语言学习与考试等设法将其他国家的高层次人才网罗到本国。有的学者就指出精英文化领域中的文化渗透,就是文化强势国家在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学术讲座、国际会议.学术赞助﹑教育文化交流等精英文化的途径,把自己的政治理论﹑意识形态输入到对象国,影响该国的知识分子,使这些国家的知识精英接受和传播西方的文化精神,改变对象国的知识传统,最终实现文化渗透和文化冲击的目的。
3、互联网渗透
互联网的高效便捷减少了文化宣传成本,为文化殖民主义的推行提供了空前的机会。有学者提出发达国家利用在信息资源及相关产业的垄断地位,对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实行信息技术控制﹑信息资源渗透和信息产品倾销,以达到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这就是互联网上的“信息殖民主义”现象。
4、西方主导的文化评价模式与标准
崇洋媚外的评价标准与模式成为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助推器,妨碍了中国文化自身特色与创新道路发展。在文化评价模式上逐渐西化,东方文化人要想在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依照西方人的尺度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文化判断标准的强制性,决定了第三世界的文化生产者必须适应西方文化的逻辑,适应西方文化的规则和话语。文化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交相融合﹑相互交织。单个方式会输出多种内容,单个内容也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而且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多元丰富,存在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须对文化殖民主义开展持续追踪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