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领导职务和领导职务的比较
(一)分类标准
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以是否掌握领导权为划分标准,顾名思义领导职务公务员拥有领导权,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不具备领导权简单地说。领导职务指处于一线的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包含一线的公务员和二线的公务员。
(二)所持原则
在我国无论是领导职务,还是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都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当管干部的原则,不实行政治中立。
(三)路径依赖
从理论上讲,我国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划分形成了两条路径,即公务员既可以走领导职务路径,也可以走非领导职务路径。但实际上非领导职务路径走不通。从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设立的初衷看,后?条路径就被堵死了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公民考录进入公务员队伍只能担任副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因此实际上我国公务员的发展路径是交叉的,即“进入一一非领导职务一一领导职务一~非领导职务一一退出”。非领导职务是公民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初始阶段和必经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秀者将脱颖而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成为领导职务公务员,这是辉煌阶段;时光流逝,年龄等原因逐渐退居二线,又回到了非领导职务岗位。但可以享受同等的待遇,从而为退出公务员队伍作准备。从路径依赖看前后两个“非领导职务”在等级和层次上决非相同,而是一种提升,后一个非领导职务在级别上往往高于前者。
(四)考录范围
一般来说,领导职务不实行考录,主要通过选举或任命产生。当然也有例外,近年来副厅级以下的领导职务也可以通过公开考录进行补充。非领导职务从发展路径看有两种情况:从公民进入公务员队伍担任非领导职务属于考录范围,须经公开考试、竞争择优,但是退居二线从领导职务到非领导职务就顺理成章、畅通无阻,无需考试。西方政务类是通过选举或任命来产生,比如选举获胜的政党进行组阁,这不纳入考录范围。另外一些不宜进行公开考录而被政府雇佣的事务类官员,例如美国的非职类人员,这部分也被排除考录范围之外。除此之外的事务类官员凡进必考,被法律、法规严格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