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客机逃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在民航客机上,除了登机门、厨房服务门等正常开启的门以外,还有平时不开,专为应急情况发生后才开启的应急出口,应急出口可以确保飞机在应急迫降时旅客和机组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飞机,应急出口一般位于飞机机身的前、中、后段,有醒目的标志,而且每个应急出口处都有应急滑梯和应急绳,当发生意外事故迫降着陆后,只要将应急门上拉手拉到应急打开的位置,应急门就会自动打开,敞开应急出口。
客机逃生救援设备时客机紧急撤离的逃生方式之一,现有的客机逃生救援设备在收缩时相对繁琐,使客机逃生救援设备的收缩时的耗时过长,且现有客机逃生救援设备弹开后的稳定性差,此外现有的客机逃生救援设备的弹开力度较弱,影响了客机逃生救援设备的响应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具备弹开后的稳定性强、收缩所需的时间更短和弹开力度更强等优点,解决了现有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弹开后的稳定性差、收缩所需的时间长和弹开力度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弹开后的稳定性强、收缩所需的时间更短和弹开力度更强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腔一侧的正面活动套装有第一挤压轴,且固定壳内腔一侧的背面活动套装有第二挤压轴,所述固定壳内壁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弹开装置,且固定壳内腔的另一侧活动套装有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外侧的中部缠绕有充气滑梯,且充气滑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位于固定壳外侧的中部,所述第一挤压轴的顶端贯穿固定壳顶端的一侧并固定安装有驱动轴,且固定壳顶端一侧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正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的底端与第二挤压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回收装置顶部的外侧与驱动装置的底部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壳另一侧中部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输气装置,且第二输气装置一侧的底部与回收装置顶端的中部活动套接,所述第一气缸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输气装置,且第二输气装置一侧的顶部与回收装置底端的中部活动套接,所述第一气缸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弯管,且弯管一侧的底部螺纹套装有三通头,所述三通头一侧的中部螺纹套装有充气泵,且充气泵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正面另一侧的中部,所述三通头底端的中部螺纹套装有输气管,且输气管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安装在固定壳底端的一侧,且第二气缸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三分管,所述三分管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高压连接管,且两个高压连接管一侧的顶部分别与两个弹开装置一侧的底部固定套接,所述固定壳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锁扣装置,且两个锁扣装置通过固定壳一侧的中部对称。
优选的,所述弹开装置包括套管,且套管固定安装在固定壳内壁一侧的正面,所述套管底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且进气管底部的外侧与高压连接管顶部的内侧固定套接,所述套管内腔的一侧活动套装有顶杆。
优选的,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缠绕轴,且缠绕轴外侧的中部与充气滑梯的一侧缠绕,所述缠绕轴内腔的中部固定套装有充气管,且缠绕轴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管,所述传动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轮,所述充气管顶部的外侧与第一输气装置一侧的底部活动套接,且充气管底部的外侧与第二输气装置顶部的一侧活动套接,所述充气管一侧的中部与充气滑梯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且电动机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正面的中部,所述电动机输出轴底部的外侧固定套装有直齿轮,且电动机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外侧与回收装置顶部的外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扣装置包括固定管,且固定管固定安装在固定壳一侧的底部,所述固定管顶端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卡杆,且固定管内腔的底部活动套装有弹簧,所述卡杆底端的中部与固定管内腔底端的中部通过弹簧传动连接,所述卡杆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挤压轴和第二挤压轴的外侧均设有挤压条,且第一挤压轴和第二挤压轴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挤压轴和第二挤压轴通过固定壳的中部对称。
优选的,所述弹开装置的一侧与固定壳一侧正面的中部活动套接,且弹开装置的弹出长度大于固定壳的材质厚度,所述弹开装置内部的气压值大于第二气缸内部的气压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的容积值大于第二气缸的容积值,且第一气缸内部的气体密度大于第二气缸内部的气体密度,所述第一气缸位于固定壳另一侧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气装置位于输气管的内部,且第二输气装置的底端与输气管一侧的顶端不接触,所述第二输气装置的底部与输气管的底部相互平行。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通过充气滑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盖板,且盖板的材质为碳钢,使盖板的质量更重,让充气滑梯在弹开时盖板可将充气滑梯抻紧,防止充气滑梯在大风天打开后不稳定,有效提高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的稳定性。
2、该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挤压轴、第二挤压轴和回收装置转动,使回收装置可将充气滑梯自动缠绕,且第一挤压轴和第二挤压轴的转向相反,可将充气滑梯内部的残留气体挤出,使充气滑梯占用的空间更小,有效提高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收缩的便利性。
3、该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通过第二气缸采用三分管和高压连接管将高压气体输送至两个弹开装置的内部,使两个弹开装置的一侧可产生强劲的冲击力将盖板弹开,且盖板可将两个锁扣装置顶开,使充气滑梯的展开速度更快,有效提高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的展开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壳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弹开装置剖视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回收装置的剖视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驱动装置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锁扣装置仰视剖面图。
图中:1、固定壳;2、第一挤压轴;3、第二挤压轴;4、弹开装置;41、套管;42、进气管;43、顶杆;5、回收装置;51、缠绕轴;52、充气管;53、传动管;54、传动轮;6、充气滑梯;7、盖板;8、驱动轴;9、第一固定板;10、驱动装置;101、电动机;102、直齿轮;103、驱动轮;11、皮带;12、第二固定板;13、第一气缸;14、第一输气装置;15、第二输气装置;16、弯管;17、三通头;18、充气泵;19、输气管;20、第二气缸;21、三分管;22、高压连接管;23、锁扣装置;231、固定管;232、卡杆;233、弹簧;23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一种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包括固定壳1,固定壳1内腔一侧的正面活动套装有第一挤压轴2,且固定壳1内腔一侧的背面活动套装有第二挤压轴3,第一挤压轴2和第二挤压轴3的外侧均设有挤压条,且第一挤压轴2和第二挤压轴3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第一挤压轴2和第二挤压轴3通过固定壳1的中部对称,第一挤压轴2和第二挤压轴3可将充气滑梯6内部的气体挤出,有效降低了充气滑梯6收缩时的空间占用率,固定壳1内壁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弹开装置4,弹开装置4包括套管41,且套管41固定安装在固定壳1内壁一侧的正面,套管41底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42,且进气管42底部的外侧与高压连接管22顶部的内侧固定套接,套管41内腔的一侧活动套装有顶杆43,弹开装置4可将盖板7弹开,使充气滑梯6的展开速度更快,有效提高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的响应速度,且固定壳1内腔的另一侧活动套装有回收装置5,回收装置5包括缠绕轴51,且缠绕轴51外侧的中部与充气滑梯6的一侧缠绕,缠绕轴51内腔的中部固定套装有充气管52,且缠绕轴51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管53,传动管5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轮54,充气管52顶部的外侧与第一输气装置14一侧的底部活动套接,且充气管52底部的外侧与第二输气装置15顶部的一侧活动套接,充气管52一侧的中部与充气滑梯6的一端固定连接,回收装置5可将充气滑梯6进行缠绕,也可对充气滑梯6的内部进行充气,有效提高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的回收效率,回收装置5外侧的中部缠绕有充气滑梯6,且充气滑梯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盖板7,盖板7位于固定壳1外侧的中部,第一挤压轴2的顶端贯穿固定壳1顶端的一侧并固定安装有驱动轴8,且固定壳1顶端一侧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9正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10,驱动装置10包括电动机101,且电动机101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9正面的中部,电动机101输出轴底部的外侧固定套装有直齿轮102,且电动机1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驱动轮103,驱动轮103的外侧与回收装置5顶部的外侧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驱动装置10可同时带动第一挤压轴2、第二挤压轴3和回收装置5转动,使充气滑梯6的回收更便利,且驱动装置10的底端与第二挤压轴3的顶端固定连接,回收装置5顶部的外侧与驱动装置10的底部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固定壳1另一侧中部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12,且第二固定板12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13,第一气缸13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输气装置14,且第二输气装置15一侧的底部与回收装置5顶端的中部活动套接,第一气缸13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输气装置15,且第二输气装置15一侧的顶部与回收装置5底端的中部活动套接,第一气缸13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弯管16,且弯管16一侧的底部螺纹套装有三通头17,三通头17一侧的中部螺纹套装有充气泵18,充气泵18可在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0内部的气体释放后对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0的内部进行充气,有效提高了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0充气的便利性,且充气泵18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2正面另一侧的中部,三通头17底端的中部螺纹套装有输气管19,第二输气装置15位于输气管19的内部,且第二输气装置15的底端与输气管19一侧的顶端不接触,第二输气装置15的底部与输气管19的底部相互平行,第二输气装置15和输气管19均为不锈钢材质,可有效提高第二输气装置15和输气管19的耐压能力,且输气管19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20,第一气缸13的容积值大于第二气缸20的容积值,且第一气缸13内部的气体密度大于第二气缸20内部的气体密度,第一气缸13位于固定壳1另一侧的中部,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0的内部均存储有高压气体,使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0可分别充气滑梯6和弹开装置4进行充气,有效提高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的展开速度,弹开装置4的一侧与固定壳1一侧正面的中部活动套接,且弹开装置4的弹出长度大于固定壳1的材质厚度,弹开装置4内部的气压值大于第二气缸20内部的气压值,第二气缸20固定安装在固定壳1底端的一侧,且第二气缸20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三分管21,三分管21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高压连接管22,且两个高压连接管22一侧的顶部分别与两个弹开装置4一侧的底部固定套接,固定壳1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锁扣装置23,锁扣装置23包括固定管231,且固定管231固定安装在固定壳1一侧的底部,固定管231顶端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卡杆232,且固定管231内腔的底部活动套装有弹簧233,卡杆232底端的中部与固定管231内腔底端的中部通过弹簧233传动连接,卡杆232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挡板234,锁扣装置23可在闲置时将盖板7锁定,在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启动时可迅速被盖板7顶开,且两个锁扣装置23通过固定壳1一侧的中部对称。
工作时,首先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安装在客机紧急逃生出口的相应位置,然后启动充气泵18,使充气泵18通过弯管16和输气管19分别对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0的内部进行充气,当客机在紧急逃生时打开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0的阀门,使第二气缸20采用三分管21和高压连接管22将高压气体输送至两个弹开装置4的内部,让两个弹开装置4的一侧可产生强劲的冲击力将盖板7弹开,且盖板7可将两个锁扣装置23顶开,然后盖板7带动充气滑梯6展开的同时第一气缸13可采用第一输气装置14和第二输气装置15通过弯管16同时向充气滑梯6的内部进行充气,让充气滑梯6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打开,当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需要收回时,将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0的阀门关闭,然后启动驱动装置10,让驱动装置10驱动第一挤压轴2、第二挤压轴3和回收装置5转动,使回收装置5可将充气滑梯6自动缠绕,且第一挤压轴2和第二挤压轴3的转向相反,可将充气滑梯6内部的残留气体挤出,减小充气滑梯6的空间占用,当回收装置5将充气滑梯6收缩至盖板7与固定壳1的一侧接触时,将锁扣装置23下压并旋转九十度将盖板7锁定,即可。
综上所述,该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通过充气滑梯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盖板7,且盖板7的材质为碳钢,使盖板7的质量更重,让充气滑梯6在弹开时盖板7可将充气滑梯6抻紧,防止充气滑梯6在大风天打开后不稳定,有效提高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的稳定性;通过驱动装置10驱动第一挤压轴2、第二挤压轴3和回收装置5转动,使回收装置5可将充气滑梯6自动缠绕,且第一挤压轴2和第二挤压轴3的转向相反,可将充气滑梯6内部的残留气体挤出,使充气滑梯6占用的空间更小,有效提高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收缩的便利性;通过第二气缸20采用三分管21和高压连接管22将高压气体输送至两个弹开装置4的内部,使两个弹开装置4的一侧可产生强劲的冲击力将盖板7弹开,且盖板7可将两个锁扣装置23顶开,使充气滑梯6的展开速度更快,有效提高了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的展开效率;解决了现有大型航空客机专用逃生救援设备弹开后的稳定性差、收缩所需的时间长和弹开力度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