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的减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制件减震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的减震固定装置。背景技术:[0002]预制件是建筑施工领域常见的一种混凝土结构,预先采用模具成批量浇注而成,而无需施工时现场浇注,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0003]预先浇注而成的混凝土构件一般都需要从制作车间运输到施工现场,以及在施工现场进行转运,针对市政排污管道类的管状构件,与一般块状的构件不同,在使用运输车进行转运过程中,除了路面颠簸极易导致管状的构件上下抖动被震裂之外,构件的滚动也容易导致相邻的构件之间发生碰撞,造成损失。技术实现要素:[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的减震固定装置。[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6]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的减震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减震垫和两组侧板,所述减震垫贴合于底座上端面,减震垫上端面套设有垫板;[0007]所述两组侧板对立设置于垫板两侧,两组侧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管状混凝土构件的容纳腔,位于容纳腔底部的垫板上设有若干楔形块,且所述若干楔形块分别位于管状混凝土构件两侧,所述两组侧板之间通过一组捆绑带连接,捆绑带包绕于管状混凝土构件上表面。[0008]进一步地,所述垫板轮廓边缘设有若干弯头,每组弯头下端面设有一组螺杆,螺杆下端贯穿底座且位于底座下方的螺杆上设有螺帽,位于弯头和底座之间的螺杆表面套设有弹簧。[0009]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垫包括上层垫和下层垫,上层垫下端面开设有若干减震槽,下层垫上端面开设有若干减震齿,且每组减震齿上端均延伸到一组减震槽内。[0010]进一步地,所述减震齿轮廓与减震槽轮廓均为梯形,减震齿齿根宽度大于减震槽最大槽宽,且减震齿的齿高小于减震槽的槽深。[0011]进一步地,所述侧板螺纹连接有若干支撑杆,每组支撑杆第一端均贯穿侧板以与一组楔形块抵接。[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两侧均设有挡块,每组挡块均与同侧的弯头侧面相贴合。[0013]进一步地,每组侧板上均铰接有至少一组扣压块,每组扣压块内侧面上均设有橡胶块,所述捆绑带两端分别与一组扣压块相连。[0014]进一步地,所述捆绑带为弹性带。[0015]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两侧的侧板表面还设有侧缓冲垫。[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0017]本实用新型减震固定装置采用减震垫对管状混凝土构件进行纵向减震,纵向的载荷冲击能通过减震垫进行分散,同时管状混凝土构件两侧通过楔形块配合捆绑带进行固定,减少前后晃动,实现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减震固定的目的,方便运输。附图说明[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固定装置的俯视图;[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固定装置的侧视图;[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固定装置的减震垫结构示意图;[0021]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0022]图5为图3的a部放大图;[0023]图中:100-底座,101-凹腔,102-挡块,103-安装孔,2-管状混凝土构件, 200-减震垫,201-上层垫,2011-减震槽,202-下层垫,2021-减震齿,300-垫板,301-弯头,400-楔形块,401-支撑杆,402-把手,500-侧板,501-支撑架,502-ꢀ扣压块,5021-橡胶块,503-捆绑带,504-侧缓冲垫,600-螺杆,601-弹簧,602-螺帽。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0025]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的减震固定装置,用于对管状混凝土构件2(如大型市政排污管道)的固定,将该减震固定装置安装在运输载具上,方便对管状混凝土构件2的运输,降低损坏风险。[0026]如图1-2所示,该减震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00、减震垫200和两组侧板500,所述底座100为矩形,其四个顶角上开设有安装孔103,方便将其安装固定在运输载具上。[0027]如图3所示,所述减震垫200贴合于底座100上端面,减震垫200包括上层垫201和下层垫202,上层垫201和下层垫202均采用橡胶材质,结构上均呈方片状;上层垫201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减震槽2011,所述若干减震槽2011从上层垫201的一侧向相对的另一侧均匀排开,下层垫202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减震齿2021,每组减震齿2021的上端均延伸到一组减震槽2011内。[0028]如图5所示,每组减震齿2021的轮廓与每组减震槽2011的轮廓均为梯形,每组减震齿2021齿根宽度大于减震槽2011最大槽宽,且减震齿2021的齿高小于减震槽2011的槽深,即当上层垫201上受到载荷冲击,对下层垫202产生压力作用时,减震齿2021首先与减震槽2011相接触,由于减震齿2021齿根宽度大于减震槽2011的整体宽度,上层垫201挤压下层垫202过程中,减震齿2021 与减震槽2011的梯形斜面接触将纵向压力沿着斜面向两侧发散,起到缓冲的效果。[0029]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层垫201的上端面套设有垫板300,垫板300轮廓呈矩形,垫板300轮廓边缘设有若干弯头301,本实施中,在垫板300的四个顶角各设有一组弯头301,弯头301可由垫板300切屑或弯折而成,也可焊接于垫板300上;每组弯头301下端面设有一组螺杆600,螺杆600下端贯穿底座100,[0030]底座100下端面开设有凹腔101,底座100上的管穿孔内径大于螺杆600直径以使螺杆600可上下滑动,螺杆600下端面延伸到凹腔101内,位于底座100 下方空腔内的螺杆600上设有螺帽602以限制螺杆600上下滑动行程,位于弯头301和底座100之间的螺杆600表面套设有弹簧601,减震垫200被固定于底座100和垫板300之间,垫板300被螺杆600和螺帽602组成的螺栓固定,在底座100两侧均设有挡块102,每组挡块102均与同侧的弯头301侧面相贴合,用以防止垫板300的侧滑。[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两组侧板500对立设置于垫板300两侧,每组侧板500上均设有支撑架501支撑于底座100上,两组侧板500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管状混凝土构件2的容纳腔,位于容纳腔底部的垫板300上设有若干楔形块400,本实施中,锲形块400为4组,且均采用木质结构,4组楔形块400两两一组分别设于管状混凝土构件2两侧,位于容纳腔两侧的侧板500螺纹连接有4组支撑杆401,4组支撑杆401两两一组安装于两组侧板500上,且每组支撑杆401第一端均贯穿侧板500以与一组楔形块400抵接,支撑杆401另一端设有把手402,管状混凝土构件2放置到位后,楔形块400抵紧两侧,并通过支撑杆401支撑。[003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01第一端也可与楔形块400转动连接,具体地,可在楔形块400上设置一球铰座,支撑杆401第一端与球铰座组成球铰结构,使得可以拧动把手402使支撑杆401旋转前进/后退的同时,带动楔形块400的前进后退,方便对楔形块400的调节。[0033]所述每组侧板500上均铰接有至少一组扣压块502,本实施中为两组,每组扣压块502内侧面上均设有橡胶块5021,所述橡胶块5021与管状混凝土构件2 接触的一面设有摩擦纹路,容纳腔两侧的每两组扣压块502之间通过一组捆绑带503相连,捆绑带503为弹性带,捆绑带503包绕于管状混凝土构件2上表面,具体地,捆绑带503一端与一组扣压块503固定连接,另一端扣接在另一组扣压块502上,对管状混凝土构件2捆绑完成后,橡胶块5210紧贴管状混凝土构件2表面。[0034]本实用新型减震固定装置可一组或多组安装于运输载具上,使用吊具将管状混凝土构件2吊装进容纳腔,容纳腔两侧的侧板500表面还设有侧缓冲垫504,防止吊装放置管状混凝土构件2时,滚动或摆动撞击侧板500造成破坏,吊装完毕后,推动楔形块400以阻止管状混凝土构件2转动,再使用捆绑带503进行紧固。[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