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功勋》爆款,春羽影视这家“新”公司究竟何来头?|年度公司
作者:牛角尖
“郑晓龙导演在接到广电总局下达的‘任务’时,也问过总局为何会选择他,总局给出的答案是‘你拍的作品老百姓都爱看’。”这也成为春羽影视之后的创作目标——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2021年,之于春羽影视是“一战成名”的一年。旗下首部作品《功勋》与观众见面、且以豆瓣9分、csm63城平均收视率破1,最高收视率破2的成绩,走红于市场。大众将其与去年播出的《觉醒年代》《山海情》一起封神,并赋予了它们一个共同荣誉,“带领主旋律题材破圈,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好剧。”
当谈到这部剧的成功因素,春羽影视执行总裁张本表示,严谨的创作精神所带来的优质内容是一切成果的基础。而这也是新公司春羽影视,自成立以来就在追求的核心目标。
成立于2020年6月,春羽影视可以说是一家影视行业的新公司。但正如张本所言,春羽影视是一家特殊的公司。虽然它成立时间不长,但公司内部却有着很多资历和经验都比较丰富的创作者,包括公司创始人郑晓龙导演、制片人曹平在内,本就是深耕创作多年的内容生产者。而这也成为其今后之于市场的最大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内部除了已经播出的《功勋》之外,还有一部待播大剧《幸福到万家》,以及在题材层面各自开花的多类型作品已经储备和在开发中。“春羽影视要做一个多元化的内容公司,希望公司今后的作品都能得到不同收视习惯、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爱。还是那句话,一切以“内容为王”。
在张本的概念里,“内容为王”似乎可以用来回答有关春羽影视未来发展的一切。而这也直接将问题简单化,即做一家以创作为基石的内容型公司。
做“头部内容”
在张本的概念里,公司是一家以出品和制作“头部内容”为主的影视公司。而他**的“头部内容”,并不以指头部演员、大IP,或者大制作等单一概念来解释,更多则是脚踏实地的从选题和创作上就严谨入手,力争做出精品化的作品。
《功勋》显然符合这个标准。尽管这部剧在创作阵容上,有着市场中所衡量的“头部阵容”,但让该作品真正出圈、且在大众市场获得一致口碑的,必然是张本**提到的“好内容”。
筹备于2019年9月,《功勋》是一部命题作文。据张本介绍,郑晓龙导演在接到该任务初期,也曾有过一丝犹豫。但在详细了解八位功勋人物的真实事迹后,郑晓龙导演被其真实事迹深深打动,才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功勋》的整个创作历程,是艰难的。张本坦言,团队除了需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这一客观因素外,对单元式创作手法的具体操作,也成了贯穿整个项目初始的最大难题。“晓龙导演是希望这部作品的风格必须保持现实主义拍摄手法,但在各个单元创作上,他又给予了每位导演最大的创作空间,希望他们拍出来的故事和人物能有所不同。”
区别于传统电视剧,《功勋》是采取八个单元、独立成篇的创作手法,来讲述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8位功勋人物的真实事迹。偏“人物传记”,是《功勋》给观众的第一印象,除此之外,这部作品又在极短的篇幅内,展现了不同功勋人物一生的“高光时刻”。
郑晓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这部作品更多的是对真实内容的呈现。但如何将真实内容拍的好看?这就成了一大难点。
“每个单元都篇幅有限,我们只拍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拍他们的高光时刻得先知道他们的高光是什么?而且高光和高光也不一样,他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也得找到。”郑晓龙导演在接受《骨朵》采访时提到。
播出期间,观众赞不绝口的片头呈现,其实也是郑晓龙导演的坚持。“这个创意是晓龙导演的决定,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在做这个片头时,郑晓龙导演从新华社拿到了功勋人物获奖时的高清照片,他请特效公司把每一个人从骨骼框架、眉毛、眼睛等所有部位,都按照照片重新建模,恢复为一个完整的人物影像。正是这一遍遍的尝试与坚持,才让观众看到了这样精彩又生动的片头呈现。也正因为这样的创作精神,《功勋》最终能获得市场认可,成为大众**的爆款佳作。
(《功勋》片头部分呈现)
而从公司创作维度来看,这也与其一直坚持的理念相互吻合,即做老百姓爱看的精品佳作。“我们还是一个以创作者为中心的内容型公司。”张本坦言,公司内部无论是文学策划部,还是制作部,对内容的标准要求也比较高。
“我们之前也与导演(郑晓龙)达成一致,公司还是要以做头部(精品)内容为目标,不符合我们创作标准的内容我们不做。”
不止于“主旋律”
从题材维度来看,当一家公司某部作品在市场中打响后,是否会被标签化、能否持续在该领域深耕的遐想,也就成为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春羽影视也不例外。
《功勋》一炮而红后,市场对其的猜想是,在主旋律领域一路狂奔。然而,张本给出的答案是,做一家题材、类型多元化的公司。“我们是一家普通的影视公司,我们尊重市场,在创作上不会受任何题材或类型的禁锢。当然,无论什么内容题材,都以观众喜爱为首要目标。”
目前,公司除了已经播出的《功勋》之外,还有由赵丽颖主演的《幸福到万家》,预计将于今年与观众见面。“很多人觉得《幸福到万家》是一部主旋律题材,但其实它在创作的初始,团队并没有按照这个方向去做好预期,只不过最终呈现的内容和主题恰好符合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幸福》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市场化和有话题性的作品。”
对于主旋律题材,张本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不太清楚主旋律,把它单独拎出来列成一个题材,是否科学。因为在“主旋律”这个大的概念之下,可能也会有各种不同类型。比如说我们拍了一个抗美援朝、或者抗日战争的题材,它可能比较符合当前市场所说的主旋律概念,但实际上从类型上做划分,它应该是战争题材。那如果我们拍了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是不是就应该归类为人物传记类的题材?我觉得主旋律更多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剧集类型划分。”
(去年“献礼题材”)
从公司发展维度来看,张本也不希望市场将春羽影视定义为一家只做主旋律题材的公司。“我们也和晓龙导演商量过,还是希望可以尝试做更多符合年轻人审美,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对观众群体覆盖范围更广的作品。”
“市场上有些影视公司可能会偏重某种题材多一点,但是你也会看到很少会有影视公司说我只做某一种题材类型,剩下的我都不做。我觉得随着产量不断增加,我们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相对更偏爱或擅长的类型,但是这个不妨碍公司整体的多类型化发展。”
目前,公司除了已播剧《功勋》和待播的《幸福到万家》之外,旗下还有诸多在开发的项目。从类型题材上,这些项目覆盖了古装、都市(情感、生活)、年代等多个不同类型。“之后我们也会发布片单,让大家对春羽影视后续的作品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
起步于主旋律,却又不止于“主旋律”,这是张本之于类型题材开发层面,对春羽影视的进一步规划。
将“精品理念”贯彻到底
如今再谈起《功勋》的创作始末,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总局觉得郑晓龙导演拍的作品是老百姓爱看的作品。而这也成为春羽影视之后的创作目标,即拍老百姓爱看的内容。
“好看”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在题材类型上,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人群;另一个则必然是基于一定的好口碑,才能做到在市场中“口口相传”。之于前者,张本给出的答案已经颇为明确,即做一家题材类型多元化发展的公司。而后者,则要从郑晓龙导演说起。
其实,提起郑晓龙导演,基本已毋需赘言。作为中国电视剧界的领军人物,他曾经打造出《金婚》、《红高粱》、《甄嬛传》等题材各异、收视口碑双收的作品。离开花儿影视、成立春羽影视,在外界看来这似乎是一次资本层面的变动,但据张本所说,这不过是一群热爱创作的人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团队。
(郑晓龙)
团队或许会变,但热爱创作的心从未改变。目前郑晓龙在公司内部担任核心领导之一,内容(导演/编剧)创作出身的他,也让春羽影视拥有了更多的创作优势。“他对故事的要求,逻辑性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每部他自己导演的作品,从剧本创作一直到后期剪辑,都要亲力亲为。”
郑晓龙导演对于内容的执着,还体现在公司的各个层面。“他在公司相当于是内容的把控者。公司在做或处于筹备中的项目,晓龙导演都会亲自过问,或自己担任导演,或做监制,所有的项目他都会从前期剧本策划阶段,就开始介入。”
在提到当前市场中存在不少知名导演“挂名”监制一事时,张本也斩钉截铁的告诉记者,这在春羽影视、在郑晓龙导演身上,绝对不可能出现。“春羽的所有项目,无论已经播出的还是尚未播出的,只要出现‘郑晓龙’的名字,那必然都是晓龙导演亲自参与其中的作品,只是职位不同所需完成的分工不同,不会存在任何所谓挂名的现象。”
也正是秉持着一个内容创作者的心态,春羽影视,包含郑晓龙导演之前所上交给市场的所有作品,才会接连获得市场的热情反馈。“公司的内在基因就是拥有一群热爱创作的内容型人才,我们也会牢牢把握住这个优势,做老百姓喜爱的作品。”
目前公司的计划是一年上线至少一部作品,开发或筹备的项目每年需要达到2-3部。这在张本看来,也是一个良性的创作节奏。“我们不会因为产量而去催促创作者,一味的追求速度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也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说2021年,是春羽影视理想化的第一步;那么2022,乃至于之后的每一年,则是春羽影视继续发力的时间。“《功勋》可以说是为我们开了一个理想的开头,接下来要播的《幸福到万家》,我们也希望可以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对话张本:
“不要低估了年轻观众的鉴赏能力”
娱乐独角兽:去年是主旋律题材的爆发之年,像《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作品都在市场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也获得了很多年轻观众的追捧,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张本:我认为观众喜欢看“主旋律”作品,并不取决于它到底是不是献礼题材或者主旋律题材,还是在于你这个故事本身或者人物的设置是不是观众喜欢看的。我一直觉得不要去低估观众的鉴赏能力。实际上,现在的年轻观众是有非常强的鉴赏力的,你这个故事好不好看,节奏把握的如何,拍的够不够精致,观众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现在的观众接收内容的渠道很多,也看过国内外各类精品影视作品,见多识广。千万别低估年轻观众对于一个作品的鉴赏能力。
其次,最近评价较高的几部主旋律作品确实制作精良,故事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人物的共情感较强,而其中的正能量和爱国情怀,也正是现在年轻一代观众比较乐于看到的。
娱乐独角兽:主旋律题材现在似乎跟“单元剧”创作模式绑定的越来越密切,您可以谈一下这种现象的利弊吗?
张本:我是觉得单元剧这种形式,不管从制作层面,还是从播出效果的层面,以及播出的整体节奏来说,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因为其实你也看到了,并不是所有的单元剧形式都能获得成功。《功勋》能获得观众的认可,还是我刚才提到的,本身它的内容和这种形式的匹配度是有关系的。但这种形式本身在现阶段的市场上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发展前景,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进一步去探索,不管是制作还是它后续的工作。
单元剧对内容的要求会更高。像《功勋》,虽然它的主题是很明确的,但是每个人物和每个人物之间实际上是没有强关联的。你相当于在看一个短剧,一个接着一个,在同一个命题下。这种创作方式对内容的要求就会非常高。我们实际上在播出的时候也会担心,观众会不会喜欢这个单元,不喜欢那个单元,或者他喜欢看男性的故事,不想看女性的故事之类的。我们也会担心。因为众口难调。所幸最终还是得到了市场普遍的认可,这也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娱乐独角兽:去年也是剧集市场“提质减量”的关键一年,但在整体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作品质量两极分化较为明显的一个趋势。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张本:在未来肯定是优质内容会越来越占据上风。其实近年市场上也一直在不停的涌现高水平的精品剧集,近期也有一些播出的作品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无论在何时,高质量的作品永远都不会被埋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也是我们这些坚持做优质内容的创作者的初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