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丨盲盒经济背后的消费逻辑?

tdgg6683
tdgg6683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43 浏览

探索丨盲盒经济背后的消费逻辑?

什么是盲盒?

盲盒概念指的是盲盒概念股,盲盒的起源地在日本,最初叫Mini Figures,后来,人们也开始将其称为Blind Box。顾名思义,盲盒就是一个盒子,里面不同样式的玩偶手办。也就是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机属性。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

盲盒作为潮玩的一种形式,目前正在广泛被国内外市场所接受和追捧。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种充满着不确定的随机玩法,很容易让人上瘾。盲盒之于年轻人就像股票之于中年人,都是使对方着迷的东西。购买盲盒业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潮流文化之一。 第二点是因为盲盒销售潜力高,追求刺激和爱好收集,是盲盒消费者的两种消费心态。盲盒,一大半买的是盲,一小半才是买的盒。每个系列的盲盒中都有那么一两款“稀有货”,喜爱者众多却数量稀少,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 盲盒的“隐藏款”机制,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惊喜感,而在物质生活空前丰富的当下,消费者也越来越愿意为这种情感消费买单。

随着盲盒经济的发展,盲盒不局限于日用品、玩具、文具等品类,外卖、旅游产品等领域也在开始尝试采用盲盒营销的模式,赚取更多的流量和收入。 同时,具有极强复购率的盲盒,一旦开启,消费者就会忍不住想要凑齐一套,而买到不喜欢的或是重复的款式,还会进行改娃换娃,收集过程本身带来的情绪波动也是盲盒爱好者的快乐源泉之一。因此盲盒市场将会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商业新领域。 2019年,仅天猫“双11”的盲盒销售额就达到了8212万元,单日成交额同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368%;到2020年,这一成交额上升至1.42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近73%。

“盲盒经济”的星星之火不仅在国内燎原,也开始让国外消费者上瘾。根据在线购物平台天猫国际发送给《环球时报》的一份报告,今年盲盒呈海外销售爆炸式增长。 其实盲盒的成功可归因于其知识产权(IP)的商业化,这使消费者能够以比传统设计师玩具更低的价格购买IP产品。

图片

过去日本、美国潮流玩具占据市场主导。但随着中国文创IP、国潮文化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的提升,以盲盒为代表的中国潮玩也火到了国外。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全球潮玩市场的稳速增长,这给中国潮玩出海带来了机会。“如果没有足够的IP来吸引消费者,该公司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如过度依赖少数IP,这可能导致门店扩张率下降。再加上其他类似品牌崛起的挑战,Pop Mart今天的增长也可能会导致未来的风险。”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盲盒交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18年,某鱼平台共有近30万的盲盒玩家出售盲盒,比2017年增加了320%。

盲盒对主体消费者的吸引力极大,其买入的盲盒数不胜数,也怪不得有“ 少年一面墙,北京一套房”“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的调侃。 不过总的来说,盲盒市场还是充满了机遇的。首先是因为盲盒市场受众广,受影视动漫文化熏陶的年轻人,正在撑起庞大的盲盒经济。95后人群具有冲动消费特征和强购买力,而Z时代人群正是盲盒的主要消费群体。

“狄德罗效应”是由法国哲学家提出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即在没有得到某样东西时,心态很平稳,而当得到了后,却越来越不满足。 而这个心理恰好适用于盲盒经济,很多未消费过玩具盲盒的人觉得盲盒是智商税,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痴迷于它,而当消费者一旦购买了一个盲盒后,往往会有配套心理,不断购买同系列的盲盒,想要集齐全套,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愉悦感。潮玩盲盒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个心理特征,通过不断联名打造不同系列的产品,让消费者集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上新的速度,从而持续消费。

盲盒从开发、包装、玩法上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以看不见、碰运气作载体和表现形式,将精神层面落地。这种精神和心理的剧烈刺激和反差,牢牢地抓住了好玩、年轻、对新玩法敏感的人群。这是时代消费能力、心理改变和行为改变的一种必然,盲盒只是一种载体而已,恰恰契合了这种时代环境,也符合了消费趋势的变化。

盲盒消费有市场需求,因此其存在有合理性。盲盒归根结底卖的还是产品,商家应多在产品创意、设计以及质量上下功夫,升华盲盒IP内涵,这样才能既留住惊喜,又能守住底线,促进盲盒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布于 2023-01-14 20:5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tdgg6683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