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年,消费增长及品牌营销会有哪些新气象?

kuangmin
kuangmin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9 浏览

展望2023年,消费增长及品牌营销会有哪些新气象?

无论对消费业还是广告业,2022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消费投资遇冷、消费被唱衰的一年;同样是这一年,露营、预制菜等一度被视为“风口”的赛道依然热度不减,有了更为健康的产业生态孕育环境。

 

这一年,开年是冬奥会,年末是世界杯,前所未有的运动大年拉动了户外消费热,小众户外运动持续出圈;同样是这一年,刘畊宏靠一己之力,给居家健身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一年,既有的商业形态还在打破边界,远场/近场电商加速整合,社交平台加速视频化/电商化/发力直播电商,线下零售业继续分化会员/折扣店形态,餐饮业发起线上/线下融合转型。

 

这一年,品牌在线上将更多资源由达播转向自播,投放更注重销售转化;在广告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线下梯媒业却逆势上扬,赢得众多广告主尤其是食品饮料企业的加码投注……

 

随着疫后放开,2023年有哪些消费增长及营销趋势仍然具确定性?社区营销院将结合Questmobile机构报告,给出一些启发性观点与读者分享。

01.沟通触点碎片化、场景化,决策链路更无序

过去一年,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触点更分散了。   线上注意力更稀释,流量成本更高,来自两方面因素:   · 社交平台不满足于分割种草环节的蛋糕,加速变现,用视频化/电商化/直播电商等业务与传统电商/新兴电商同台竞技;

 

· 电商阵营也没闲着,远场/近场电商平台加速整合,天猫推出即时零售业务,京东做起自有零售业务(京东超市&京东百货),视频号开启直播带货,小红书加速视频作品投放/自有商城搭建,抖音除自建商城还用团购券/与饿了么合作做起到店/到家业务,连B站也在加速短视频化……

这给消费者带来的感知变化是,越来越多社交平台的话题内容混入了商家营销内容,更需要听从达人/自我学习对商品进行筛选,以及越来越多的品类可以在线上不同平台完成价格、品质、服务、口碑的筛选,决策链路变得更加无序。   线下零售来回停摆后,增长聚焦在更确定性的消费场景下:   一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如烘焙、火锅、卤味等,将品牌连锁店开在社区。这不仅是因为,在前两年新消费品牌的竞争下,高线城市的优质商圈点位已经饱和,以及要承担对封控停摆的高租金、人力成本;更是因为,消费者在个别品类的消费上如生鲜相关,已经养成距家更近、更好的消费习惯。   二是除品牌连锁店在社区越开越密外,大型商圈、城市广场、城市近郊的商业形态、零售业态仍在洗牌,优质商圈既要往最新/最潮进化(例如办展/办音乐会/开快闪店等),也要有足够的差异化业态(既对线下零售同行、也对电商要有竞争力),如新近开业不久、定位高端的SKP成都项目,更多聚焦美妆、鞋服品类,且持大比例的买手店,餐饮业态只分给了高端咖啡、烘焙品牌。   这给消费端的感知变化是,为满足不同消费力人群的需求,满足同等消费力下对不同品类的需求,满足相同品类在不同渠道下的需求,零售业态还将持续分化出新形态,会员店/折扣店,星巴克甄选店/星巴克传统大店,家门口的精品水果店/社区团购水果……

这些形态共存的例子都在印证:即使是同样一批手握百元大钞的消费者(如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即使只对特定品类有需求(如咖啡),但因沟通触点的分散,也会给高中低端渠道(是辐射全市的优质商圈还是辐射3-5公里的城市片区商圈)/对特定渠道下的品牌(街边店选瑞幸or幸运咖or麦咖啡)/对品牌及其不同店型(是星巴克甄选还是星巴克大店)/不同渠道下不同规格产品(是美式浓缩还是手冲)带来非常不确定的流量。   线上线下的流量趋于碎片化、场景化,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更显得“不理性”、“没有章法”。   再就咖啡举例,以下剁手很常见:双十一大促前,刷短视频不小心刷入某达人带货的直播间,囤了一堆精品挂耳咖啡;第二天下雨,瑞幸的微信官方号推送了一条针对雨天消费的折扣券,点了一杯咖啡当暖手宝;好不容易雨停了,与朋友相约新开业商圈,“区域首店”、“开店即优惠”的咖啡店再次难以拒绝……   当消费者注意力如此分散之际,品牌有何对策?

02.2023年,品牌可以有哪些营销对策?

围绕流量热点,借势而为

一分钱吃酸菜鱼,让罗敏再创业的趣店火了。其抖音战绩不用复盘便足以让人窥见,在抖音把公域投流+私域引流做到极致,可以撬动一个多么可观的消费场。   但是,这种无中生有的流量攫取,毕竟不可持续,更成熟的品牌首先应该学会借势,尤其是在大事件不断的2022年。借势方向上,无论是开年的冬奥会,还是年末的世界杯,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牌曝光机会。   据Questmobile统计,2022年体育营销最积极的行业是食品饮料(33.3%)、服饰箱包(16.3%)、IT电子(8.5%)、家用电器(7.1%),且合作方式大多为广告片(39%)、主题活动(19.9%)、代言营销(8.5%)。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舞台、为国人争光的顶级赛事上,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高涨,哪些明星能更好贴合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更容易收获品牌青睐。据Questmobile统计,2022年品牌最喜欢合作、保持签约的运动员分别是谷爱凌(28)、苏翊鸣(11)、武大靖(9)、苏炳添(7)、徐梦桃(6)。

 推联名款新品,双向触及各自受众

除了在特定流量时点借势而为,更常规、更高频的品牌联名也在变成惯用操作。从过去一年的品牌联名表现看,除了通过品牌*品牌(54.3%)达到对各自受众的双向触达,现在品牌*形象IP(29.1%)、品牌*内容IP(8.4%)、品牌*渠道(8.2%)的联名也在变得越来越常见。   品牌联名变得更常见,有以下驱动因素:   · 年轻消费者更爱联名款,刚推新品如果是联名款,容易无中生有制造热点,例如瑞幸与椰树联名的椰云拿铁,所以品牌联名天然也适合新品节奏更快的食品饮料(25.7%)、美妆护理(13%)、服饰箱包(12.6%)等行业;

 

· 品牌联名可以触达品牌各自受众,更多元的品牌联名形式,本质在延展强大IP的生命力,拓展品牌的丰富内涵,过去一年现象级的包括:必胜客*原神、鸿星尔克与王者荣耀、好利来与哈利波特、喜茶与梦华录等。   据Questmobile统计,以上现象级品牌合作中,对24岁及以下、25-30岁人群的触达比例最低的好利来*哈利波特也有53.2%、23%,好利来已经有二十年开店史,哈利波特在中国的核心粉丝也是80后及90后为主,这种年代的重叠性会引起高度的情怀杀共鸣。  

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原神。   其有三成左右用户在国内,且据Questmobile统计,24岁及以下、25-30岁、31-35岁人群比例分别达35.7%、32%、25.7%,相对其他大众手游来说,用户的各年龄层次分布相对更均衡,但必胜客*原神对24岁及以下人群的触达比例达到了59.1%。

尽管其国内用户规模(2000万左右)不及王者荣耀(1.5亿左右),但9月以后(原神大版本更新3.0以后),其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讨论热度一直居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之上。

用直播+推新提升销售转化

过去一年品牌最常说的是,流量更贵,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那么,哪些营销手段能够带来更直观的销售转化,哪些能带来更高曝光?过去一年,能够为品牌带来销售转化的高效营销手段包括直播营销(19.2%)、新品营销(14.6%);能带来更高曝光的高效手段包括体育营销(12.8%)、代言营销(10.1%)、联名营销(8.2%)、主题活动(7.5%)。   销售转化+曝光不可偏废,只有转化没有曝光,容易依赖销售渠道,失去品牌影响力;只有曝光没有转化,品牌没有现金流,生产线很快就会难以为继。   所以,优质的营销策略一定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例如去年5月可口可乐推出首款元宇宙概念产品律动,在推新之际能借元宇宙热点。  

  同时,高曝光未必带来低转化,如果能借助主题曲(32.3%)、宣传片(25.8%)、微电影(16.8%)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品牌形象,用有情绪共鸣、有创意的新媒体内容带出品牌的消费场景,可以显著降低其在未来的决策成本:Gucci为情人节呈献的《爱情故事》,麦当劳与NOMOCAM联动拯救“废片”,江小白*毛不易的心情酒馆开业都在诠释此道理。   2023年刚刚开篇,我们将期待品牌提供更多营销新思路。

发布于 2023-01-16 11:0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kuangmin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