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细化治理至微至显 高品质建设善作善成——海淀区建立垃圾分类、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办好两个“关键小事”

c4526
c4526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47 浏览

民生“关键”是政府的“头等大事”。 自2023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海淀区坚持党的建设领导,动员各方力量,把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件“重要小事”多措并举,逐渐贯穿基层管理的“神经末梢” “两条例”实施两年来,全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增强,物业管理“三率”显著提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从垃圾分类源头到收集、运输,再到基层处置,逐步形成了全过程的分类模式,社区失去管理的居民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式发表

记者近日从区城市管委会获悉,通过两年的努力,我区实现了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精准投放率80%以上的目标,居民参与和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垃圾分类两周年海淀交出亮眼成绩单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两年来,海淀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城乡统筹”的新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完善居民分类习惯初步育成分收运处体系】

全区垃圾“量率齐升”。 2023年全区餐厨垃圾总量9万吨,2023年全区餐厨垃圾总量17万吨,比2023年4万吨年均增长200%; 餐厨垃圾的分类率接近20%。

垃圾减量效果明显。 2023年全区其他垃圾总量90万吨; 2023年全区其他垃圾总量69万吨,2023年全区其他垃圾总量64万吨,年均下降26%; 生活垃圾总量由分类前的103万吨下降到目前的约90万吨; 回收粗大垃圾40.7万件,回收低值可回收物4.6万吨。 据测算,2023年以来,我区家庭人均垃圾量0.632公斤,持续保持较低水平。

桶站的规范化大幅提高。 规范桶站投放点7640余处,建成分类驿站329处、大件垃圾暂存点1684处、装修垃圾暂存点1750处。 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垃圾清运不及时显现专项治理成效,前沿垃圾管理面貌焕然一新。

提货点的系统更加完善了。 加大封闭链条力度,建设区级有害垃圾暂存点,实现有害垃圾处置规范链条打通; 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点410多个、大件垃圾中转站实现全区覆盖; 完成了木匠村基层设施改造,处理能力提高。

居民分类习惯初步养成。 在分类养成习惯方面,通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了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正确投入率80%以上的目标,居民参与和分类开展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北京奥运会、冬残奥会保障圆满完成。 着力保障2馆、1站、1酒店、24家酒店、集中驻地等场所清退。 累计运送垃圾685.94吨,实现奥运相关人员零感染目标,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搭建“时空一张”大数据网打造垃圾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平台】

两年来,我区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落实“管理行业垃圾分类”要求,履行垃圾分类主体责任。 区房管局利用阳光房地产APP加强对房地产公司的监督和管理。 区教委开始了“小手伸出大手”的垃圾分类空中课。 区商务局积极指导商超、餐饮、外卖等行业企业推广禁止成型限制成型,逐步建立和完善网成型标准体系。 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推进光盘活动,不积极提供一次性用品。 区城管执法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65万人次,检查居住小区1.23万个,检查餐饮企业8.4万个,检查其他单位7.1万个。 对检查中发现的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执法人员积极引导,宣传通告。

积极推进分类设施建设,夯实垃圾分类基础。 全区建成规范化固定桶站7678座,分类驿站329座,大件垃圾暂存点1684座,装修垃圾暂存点1750座,再生资源回收网点410座,低价回收中转站建设28座,分类收集环境不断改善。

经过一年的磨合,对应全区2061个居住区(村),设置厨房车位对接点1992,日调度厨房车位约135辆“打卡”运输。 一天收集和运送8,000多桶厨房垃圾。 “桶装对接”模式在源头上消除了混装混运,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质量感知,实现了“不合格不收”。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行、社会参与、科学布局”的原则,建成了高、低值可回收利用物两条主线,以“点、站、中心”为重点,全区可回收利用物体系。 积极开展“一袋式”上门回收服务方式试点。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区高低协同的可回收利用物体系基本形成。 全城410多辆“卡车”有效地承担了“高价”可回收物品的收集工作。 2023年底,全区28个较大的低价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建成并陆续投入运行,实现了街镇全覆盖。 目前,我区每月从居民家庭回收的高价可回收物约9600吨。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 以全流程排放登记系统为基础,依托“城市大脑”,规划建设“一网一库四平台”运行体系,通过构建“时空一张”大数据网,构建垃圾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平台。 目前,已完成378辆垃圾车的信息化改造和数据对接,236座密闭式清扫站称重系统的建设。 完成5.7万张餐厨垃圾识别卡桶工作,实现全区餐厨垃圾跟踪信息化实时查询。 结合海淀区低价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建设“海淀e回收智能云平台”,实现针对不同用户角色、多种投放场景、各类回收人员的业务调度,实现线上全流程运行累计注册用户1.69万人,累计回收订单量28614件,累计订单可回收物2792.722吨。

【完成159个示范小区(村)、41个示范商务楼、1个示范商业街小区建设工作】

我区建立了8453人的普法监督员队伍,累计开展338万小时桶前宣传、桶前监督、桶前指导,不断提高分类投入准确率。 建立区级考核制度,坚持日本检查月通报制度,设置“绿黄红”排行榜,每月公布考核成绩,定期对后两名单位进行协商。

两年来,我区共检查和监督29640次,检查整改问题140724处。 开发非居民餐厨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建立非居民餐厨垃圾生产处置单位信息化台账,将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纳入监管体系。 按照要求组织全区29个城镇,对非居民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进行新一轮督察,划分2个非居民餐厨垃圾管理区碎片,登记并审核合格的产废单位达到5126家。 积极推进创建示范单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累计完成示范区159个(村)、41座示范商务大厦、1座示范商业街区建设。

海淀区城市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系统规划、重点突破,进一步夯实基础、巩固分类成果,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海淀区生活垃圾分类。 (记者王芳)。

马上访问的西三旗街道

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新时尚

西三旗街道/供图

开展多种兴趣活动,引导居民养成习惯; 党员带头“桶前护”,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垃圾分类只是一小步,引出的却是社区管理的“大文章”,自2023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西三旗街道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小区垃圾按时尚分类】

日前,记者来到西三旗街道清缘西里社区水木天成小区,感受小区内垃圾分类“新风尚”。 来扔垃圾的张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干净整洁,甚至提高了垃圾分类投放点。” 据介绍,小区垃圾分类站楼具有感应开启、紫外线消毒除臭、满载报警、视频监控等多种功能,打破了传统扔垃圾先摸盖子,单手扔垃圾不方便的问题。 在实现各类生活垃圾“一站式”管理的同时,方便了居民分类投放,昔日的“桶点”也成为赏心悦目的“旅游景点”。

据介绍,水木天成小区始建于2005年,拥有住宅7栋,总户数1057户,小区设有垃圾桶站4个,垃圾分类站1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党组织和物业率先响应、积极行动在社区党建工作的引领下,物业公司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居民参与度高,群众知晓率达98%,参与率达90%,人人参与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新时尚”。

“如何渗透垃圾分类,一直是我们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一点点从思想、行为上引导,一步一步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社区居住干部、物业工作人员按季开展入户宣传,签订承诺书的垃圾分类解答、趣味竞赛等宣传活动,同时利用微信群在居民中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抓娃娃,寒暑假动员学生、孩子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分类垃圾的领导者】

西三旗街道定期组织28个社区和物业服务机构进行培训,交流经验做法。 充分利用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组织100多次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枫丹实验小学举办“分类有我就明天更丰富多彩”活动,用小手

同时,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垃圾分类智能驿站18个,为水木天成、清景园、小营东路6号院、永泰东里等多个小区更换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实现积分兑换、装满报警、视频监控等多种功能。 多方努力,社区物业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社区自治活力进一步增强,居民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日益提高。

目前,西三旗街道已建成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4个,新建推荐示范区1个,并于2023年成功建成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其次,西三旗街道将继续宣传和动员垃圾分类,让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做好垃圾分类的实践者、领导者和倡导者。 (记者陈芳)。

马上访问的田村路街道

“人防技防”将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北京市垃圾分类启动以来,田村路街道东营房区阜石路11号院率先采取“人防技防”监督指导机制,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降桶站在技术“范儿”上】

“大家都觉得方便。 小区环境好了,垃圾分类应该大力提倡。 ”刚扔垃圾的居民武老师告诉记者,他嘴里环境新变的小区是田村路街道东营房社区阜石路11号院。 “每天午饭和晚饭后是居民集中投放垃圾的时间,但现在小区的居民几乎都在正确使用垃圾分类智能驿站,让生活垃圾有条不紊地投放。 ”东营房社区副书记徐丽娜告诉记者。 据悉,2023年阜石路11号院完成“合桶而立”工作,将社区现有的31个桶站整合为11个站,在阜石路11号院建设智能驿站。

自11号院社区规范垃圾分类桶站以来,这个蕴含科技便民元素的分类站,成为小区众多居民“打卡”的热点,受到居民们的好评。 记者在实地走访时发现,居民只需将垃圾靠近智能车站传感器前,投放口自动打开,居民按分门别类投放即可,省去了脚踏和拉手等动作,清洁环保。 另外,驿站中间有洗脸盆,便于居民投入垃圾后把手清洁。 “这个‘大家伙’刚来小区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在扔垃圾,想看看自己开口的垃圾桶。 旅馆里还贴着关于垃圾分类的小知识,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学习分类的知识。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人防技防”全面制止不文明行为】

田村路街道东营房区组织“人防技防”,垃圾分类宣传人员按规定时间到网站指导。 同时,由社区居民组成的“老战士巡察队”坚持每日巡查,发现分类不规范现象在微信群里曝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公示监督,并定期与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等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心得体会

在技防方面,垃圾分类站内设有多角度摄像头,物业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随时查看分类情况,实现不间断监控。

【从学会分类,将垃圾分类深入民心】

垃圾的分类在于“分”。 要想做到“分类”好、“分清楚”、“分彻底”,首先要明确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居民自主分类意识,乐于从学会上进行分类。

此外,社区积极开展主题活动还能激发居民的分类意愿。 截至目前,组织开展了“大桶小桶齐放、垃圾分类万家宣传”、“小手可得”等活动,设立了“垃圾分类流动红旗”、“文明之家”奖状,每日有桶站工作人员居住在积分高的机组上悬挂“垃圾分类流动红旗”,向积分高的家庭颁发“文明之家”奖状(记者王楠文/摄) ) ) ) ) )。

发布于 2023-02-17 08:4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c4526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