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溢价的经济学理论
对于产品溢价为什么会存在,不同的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论解释: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产品溢价是不完全竞争的产物,是由于垄断的出现而导致在某个特定市场内出现供给被某一个和几个企业所控制,这时产品的价格不再是由供给和需求所确定,而是完全由垄断企业所决定,垄断企业为了实现更多的企业利润,将定出比完全竞争价格要高的垄断价格,从而产生了产品溢价。
信息经济学家认为,是信息的不完备导致了产品溢价。由于市场信息不全,消费者对产品实际品质缺乏了解,消费者会依据“一分钱一分货” 的信条对产品质量做出推断,即认为高价产品一定具有高的品质, 由此,价格被作为判断质量高低的标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Akerlof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了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出了“柠檬市场”的概念。Robert Peterson认为即使消费者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 由于获取信息需要花费一定成本,或者由于习惯或惰性使然,消费者仍可能依据价格来推断质量 这时溢价被认为是企业或销售商单方面影响和操纵的结果。正是由于价格和质量之间存在推断与被推断的关系,企业可能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品质预期来获得溢价。
福利经济学家认为,产品溢价会带来更多的社会福利,是产品溢价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该类经济学家认为:一方面,产品溢价部分导致的消费者增加支出要小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真实质量所花费的搜索成本,这样对于整体社会福利而言,总的收益就会增加:另一方面,产品溢价导致的企业多收入的部分会用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福利水平,进而也会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
心理经济学家认为,产品溢价被认为是企业和消费者理性相互选择的结果。消费者为确保其产品的品质,愿意通过支付溢价获得产品品质的保证,产品溢价是消费者理性思考使然。就是说。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溢价是消费者其对企业提供质量担保的回报。Leo&Monroe认为只要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能确认,而企业承诺且确实提供一致的产品质量,消费者将愿意为此支付溢价。同时,溢价的存在又为企业出售一致的和高品质的产品提供了刺激。企业为了持续获得产品溢价的高额收益而乐于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正是上述两方面的结合,产生了溢价得以存在和维持的机制。
很多学者根据以上理论进行了对产品溢价的进一步研究。符国群将产品分为先验产品和后验产品,利用K&L模型分析出影响产品溢价的三个因素:买方对产品品质的评价、卖方的影响、市场因素。把多勋阎则从消费者福利入手,对产品溢价对消费者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然而上述研究集中产品溢价产生之后的分析,并没有对产品溢价的根本来源做出明确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