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小猪”学:一切商业皆有可能
编辑导语:花小猪是滴滴旗下的一个新业务,主打下沉市场,被称为“打车界的拼多多”;大额度的优惠券和返现的设计吸引了很多用户,滴滴也为花小猪做导流;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花小猪这一策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最近一个月,被朋友圈刷屏了“花小猪”,被群里轰炸了“花小猪”,被朋友安利了“花小猪”,被各处引流广告渗透了“花小猪”;当我第一眼看见它,我的第一反应是:网易出了花小猪app卖猪肉?直到不经意再观察了几天,哦~是个打车平台~再观察几天,啥?还是滴滴自己的?
什么?要自己打自己?经过最近一个月的观察、体验以及周边收集采访,以下是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切商业皆有可能
当我们觉得线上获客成本高,纷纷转战线上,社交+内容=趣头条;当我们觉得电商平台早没有机会,社交+电商=拼多多;当我们觉得音乐差不多网易云音乐到极致了,社交+音乐=抖音~任何社交+的形式均存在可能,毕竟社交链接一切。(包括之前自己半创业做的也是社交+招聘,包括现在社交+电影的思考)。
我一直看好任何社交+的可能,对于社交+打车=花小猪,我表示看好,一切存在即合理。
以下3个问题切入思考:
花小猪是怎么做的? 花小猪为什么要这么做? 花小猪有什么值得学习借鉴的?一、花小猪是怎么做的?
首先,滴滴把之前收购“途途e网约车”的能力换壳成“花小猪”。
其次,通过判断单城市车辆高于200万车辆以上+三五线城市+自身bd能力结合,找到主要试点城市临沂和遵义,以及后续拓展城市。
然后,结合之前滴滴玩下来的“车费补贴”+现新兴的“拼多多”玩法,确定平台定位和双端活动运营策略:
目标人群:3-5线年轻用户; 运营策略:农村包围城市,三线试点,拓展至一线; 产品定位:省钱就是存钱; slogan:打车可以更便宜; 业务模式:打造供需提效平台,司机侧和用户侧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