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推荐是怎么做的?
今日头条带动了“个性化推荐”的概念,自此之后,无论是工具产品,电商产品,还是内容型的产品,都自带内容属性,个性化算法也逐渐从卖点变为标配。
各种推荐算法不能仅仅是研发涉猎领域,作为PM,也要深入到算法内部,了解算法的设计,以及结合内容对算法不断“调教”,才能让产品的推荐算法不断完善,才能符合用户的口味。
目前比较流行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有以下几种:
基于内容的推荐:根据内容本身的属性(特征向量)所作的推荐。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啤酒与尿布”的方式,是一种动态的推荐,能够实时对用户的行为作出推荐。是基于物品之间的特征关联性所做的推荐,在某种情况下会退化为物品协同过滤推荐。
协同过滤推荐:与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相比是一种静态方式的推荐,是根据用户已有的历史行为作分析的基础上做的推荐。可分为物品协同过滤、用户协同过滤、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其中,基于模型的协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基于距离的协同过滤;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即Latent
Factor Model(SVD)或者ALS;基于图模型协同,即Graph,也叫社会网络图模型。
1、产品冷启动通过热度算法进行内容推荐
产品发展初期,由于一方面没有用户行为、用户喜好、用户画像,另外也没有大量的内容样本基础,是很难开展个性化推荐的。所以在产品初期,一般采取“热度算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热点的内容优先推荐给用户。虽然无法做到基于兴趣和习惯为每一个用户做到精准化的推荐,但能覆盖到大部分的内容需求,而且启动成本比个性化推荐算法低太多。
热度算法基本原理:
新闻热度分 = 初始热度分 + 用户交互产生的热度分 – 随时间衰减的热度分
Score = S0 + S(Users) – S(Time)
1)以新闻或视频较有时效性的内容举例,热度随内容陈旧而分值衰减。
2)初始热度分不要一视同仁。
按照新闻类别给予新闻不同的初始热度,让用户关注度高的类别获得更高的初始热度分,从而获得更多的曝光。军事>娱乐>体育>财经….
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如何让它入库时就有更高的热度,我们采用的是热词匹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