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从跨境结算到“国际化”扎实推进稳健致远(跨境人民币结算解决方案)
2015年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对几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了梳理。时至今日,人民币国际化仍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国际话题。
近日举行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政府表示,将向美国提供25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且双方同意在适当时机将把人民币清算行设立在美国。业内普遍认为,此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强烈的积极信号,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得到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一致认可。
人民币:从跨境结算到“国际化”
熟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历程的人们不难发现,前几年,很少有人提及人民币“国际化”这几个字。这是因为,人民币一直在顺应市场的真实需求,低调、稳健地向前迈步。与其说是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倒不如说是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带动了人民币走出国门。
在2014年10月份举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五周年座谈会上,时任央行副行长的胡晓炼首次用“人民币国际化”概括此前历程,而这一历程已经从2009年开始低调地走过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多国货币互换与合作、建立清算回流机制等多个阶段。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家,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中国民生银行(行情600016,买入)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沿着功能(贸易、投资、储备)和地理(周边、区域、全球)两条路径平行渐次推进。随着中国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力将进一步由贸易转向投资,这一进程正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积极响应。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迅速,取得了不少成果。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2015年12月,人民币是全球第3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外汇交易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按照国际收支统计,人民币已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的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数量不断增加,2015年年末约50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纳入其外汇储备。
数据还显示,2015年境外清算行人民币清算量累计312.09万亿元。截至2015年年末,人民银行已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
“2015年6月至今,国内外环境整体有利于人民币国际使用。这一年,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发展。人民币在六七年里所走过的道路相当于其他大部分大国货币在数十年里所走过的。”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总结道。
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一年”
2015年6月至今,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稳步向前。这一年,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了几个重大突破。首先,进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由于SDR是国际社会认可的唯一的非主权货币,世界主要货币都是篮子货币的成员。进入篮子货币标志着人民币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官方组织的认可,并取得了和美元、欧元等一样的国际官方的地位。
其次,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扩展至金融投资领域,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2015年7月,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三类机构进入中国银行(行情601988,买入)间债券市场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投资范围从现券交易、债券回购扩展到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以及利率互换等衍生品种。2016年5月,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引入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取消投资额度限制,简化管理流程,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再次,多项制度安排促进了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日臻完善。当前,人民银行已经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和结算服务。此外,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货币网正式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志杰看来,这一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特征:“第一,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推动国内金融开放和改革。围绕人民币加入SDR,一系列金融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措施落地,体现了以开放促改革。第二,在继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同时突出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接受程度,在继续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同时加大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第三,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管理以保障有序推进。自贸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区,以我为主、互利共赢的模式初步形成。”
“我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交通银行(行情601328,买入)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个别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甚至有所萎缩,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的市场客观表现。前期,人民币主要通过进口项下输出,目前已达到一个瓶颈期,难以大幅度拓展。另一方面,近年来的汇改打破了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使离岸市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阶段性下降。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一个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新阶段,市场偶尔出现波动是市场规律的客观体现,不应对此过度恐慌。”
行进在途中的人民币
“人民币继续国际化有其必然性。我国2014年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2015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标准的60%。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和原动力。”丁志杰表示。
很显然,人民币国际化是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外汇储备积累,人民币长期保持坚挺,国际信誉不断增强,同时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改革等多重背景下逐步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便利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与投资,提高跨境资本流动监管能力,增强经济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但也有专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人民币国际化要不断面对国际社会各种源自市场结构、思维理念、政策协调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人民币国际化的层次越高,其对我国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必须深思熟虑,谨慎推进,同时备好风险处理预案。
去年6月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受到一定影响跨境人民币结算,让市场更为充分地认识到打开国门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从部分指标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似乎有所停滞,例如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有所下滑。
但整体上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并未停止,而且更为务实。专家指出,“务实”突出表现在为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创造更为完善的市场条件成为2015年6月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工作。如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使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定价中发挥更主要的作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延长,对境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等等。
专家建议,相对于提高境外人民币存量等数量型目标,提高境内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具有更为长远的意义。只有不断完善境内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丰富投资选择,才能增强国际投资者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主观动力,避免国际投资者将升值收益作为持有人民币的唯一理由,进而避免人民币汇率波动成为国际资本大进大出,冲击我国经济金融稳定的潜在诱因。
增强汇率弹性有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改革一直没有停顿。“去年8月份以来随着汇改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也出现了自2005年汇改以来第一次真正的贬值。尽管贬值幅度不大,无论是对美元的双边汇率,还是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都未超过8%,但由于市场短时间难以适应,出现了一些过度反应。”丁志杰表示,相比之下,今年5月份人民币走弱,但由于市场逐渐适应汇率的双向波动,与前期相比要平静得多。
去年8月份以来的人民币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民币离岸市场尤其是香港市场的规模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一直顺风顺水的人民币国际化遭遇了“波折”。
据汇率问题专家韩会师介绍,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一定挑战,突出表现为随着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消散,境外居民持有人民币的动力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为8039亿元,较2014年12月1万亿元的历史峰值下滑约20%。
“但这种市场反应是正常的,影响也只是暂时的。”丁志杰表示,投资某种货币,就是投资该国经济。只要我国能够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而且人民币及其资产与其他主要货币及其资产有很大的互补性,所以人民币资产长期看对国际投资者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
同样,韩会师也认为,人民币双向波动幅度的扩大与频率的提升有助于逐渐打破2015年以来一度较为强烈的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降低恐慌性的资本外流风险,对于我国国际收支的长期稳定与安全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一步,要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减少干预,使人民币汇率更多的由市场决定,真正实现双边波动,打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单边预期,形成有买有卖的健康的市场,从而促进交易规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人民币外汇交易当中,激活人民币的外汇交易并促进汇率衍生产品的增加,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币种,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李建军表示。
“从长远来看,早一点打破单边升值预期,令境外投资者更为理性地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同时提前检验人民币应对国际投机与大规模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健推进是大有裨益的。”韩会师强调,不应仅看到离岸市场做空人民币带来的贬值压力,更应认识到,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遭遇这些困难实际上是好事,这有助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更为谨慎和稳健。
人民币国际化“绕不开的这些事”
“人民币具备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潜力,同时也要看到,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指出。
“中国年度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GDP总量可能早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这些都有利于支撑和继续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行进。”赵庆明进一步指出,“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国仍然是大而不强。国别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拼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当前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和排名就是相关国家(包括联盟)综合国力的排名。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规模,还包括科技实力、政治和军事实力,以及金融实力。”
“人民币在SDR的10.92%权重中,来自金融的贡献不到1个百分点,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丁志杰认为。
“我国是对外储蓄输出大国,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需要以其他货币作为中介,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开放的效益。为了摆脱这种‘原罪’,人民币必须国际化,要从输出储蓄向输出资本转变,推动人民币资本走出去。因此,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着力点应放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认可接受程度。”丁志杰表示,这需要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其中,推动人民币资本走出去的关键和核心,在于加快人民币从国际投资货币转向国际融资货币,从而促使中国金融市场成为国际融资市场。
“从一般意义讲,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需要这种货币能够实现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自由流动,成为贸易和金融投资的计价交易货币。”李建军表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实践时间尚短,中国金融改革特别是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机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实现,人民币还不是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可投资的产品仍然有限,这些都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来看,李建军建议,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应对。一是继续扩大海外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规模。在对外贸易中,特别是作为拥有议价权的贸易中,要积极扩大人民币计价交易。推进在“一带一路”中人民币海外投资的规模。积极探索和推进在大宗商品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的路径。二是真正发挥货币互换在贸易投资中的作用。人民银行已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的协议,未来应激活货币互换协议,为海外贸易投资者提供人民币来源,促进人民币在相关的双边贸易投资中真正使用起来。三是推进金融改革,特别是资本项目开放,让人民币流动起来。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板在于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和相关人民币投资产品较少。未来应在确保宏观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持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建设,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投资国内金融市场,让人民币真正在全球市场流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在韩会师看来,经历了人民币升贬值预期逆转等因素影响后,专家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将更为谨慎,可能呈现以下两大特征。一是更加注重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进一步推进国内的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提高本土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本土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是人民币国际化能否走远的关键。二是在基本可兑换前提下持续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广泛使用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变的主题,但短期内境内市场结售汇业务的实需原则不会动摇,人民币仍是有条件的可兑换。
韩会师表示:“无论是监管当局还是金融机构,现阶段不必刻意追求境外人民币存量、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等数量指标,而是应着力通过深化改革,逐渐提高国际投资者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主观意愿,避免仅仅吸引一群梦想‘捞一把就逃’的投机秃鹫。”
此外,韩会师强调,在广大民众对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仍不熟悉,同时国际市场频繁波动不断带来巨大外部冲击的背景下,避免投机冲击威胁国际收支安全仍是外汇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我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基本消散之前,不宜进一步放松货币兑换限制。
赵庆明表示,我个人觉得当前中央政府以及货币管理当局在人民币国际化上,应该主要是“修路”,而不是自己来“驾车”,应该尽快出台各种便利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措施,取消各种限制人民币国际化的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工夫在诗外。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不只是SDR和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而是包括科技、政治、军事乃至金融实力在内的中国的综合国力。”
(原标题:人民币国际化:扎实推进稳健致远 写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发布一周年之际)
关注金融界股灵通微信号【jrjstock】,每天早上为您奉上早盘操作指导,涨停牛股预测。
关注金融界微信【jrjnews2013】,独家投顾复盘,把脉股市走向跨境人民币结算,阶段经济热点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