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失验理论概述

mydog
mydog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6 浏览

  所谓失验是指期望与绩效相比较所得的结果,更具体的说即是:

当实际绩效等于期望时,则无失验产生; 当实际绩效大于期望时,会产生正面的失验; 当实际绩效小与期望时,则产生负面的失验(Anderson,1973)。

  期望失验理论(Oliver & Desarbo, 1998)源自于社会心理学(Weaver et al.,1974)与组织行为学(Ilgen1971),此模型经由两个过程构成:首先欲消费之前以先形成期望,经由期望与知觉绩效的比较产生不一致的结果,此不一致的结果即称为“失验”(disconfirmation)。因此期望水平成为顾客的比较标准,而与知觉绩效比较后的差距之大小与方向而形成满意与否的评价(Bearden et al.1983)。

  期望失验理论指出消费者会将产品的实际绩效与事前期望作一比较,当实际绩效小于事前期望时,将产生负向期望失验,并导致不满意。

  Bearden和Teel(1983)认为顾客不满意是造成抱怨行为主要因素,并且发现期望失验导致不满意,不满意导致抱怨行为的因果关系。再者,厂商为提升消费者在参观、试吃、试用的过程中,对其商品的满意与期望,以精心设计的展场布置、产品信息与促销活动所塑造的购买情境,来影响消费者知觉,进而购买其所促销的产品,然而购买之后消费者比较商品实际绩效与事先期望,更容易产生期望失验,进而导致抱怨行为。

发布于 2022-11-24 16:5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mydog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期望失验理论概述
期望失验理论的相关理论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