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

xqg555
xqg555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79 浏览

 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

  1980年,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首次提出“Psychi Accounting(心理账户)”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efect)”的影响。萨勒认为:人们在消费行为中之所以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卡尼曼教授等提出的“前景理论”,另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推测个体潜意识中存在的“心理账户系统”(Psychic Accounting system)。人们在消费决策时把过去的投入和现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为总成本,来衡量决策的后果。这种对金钱分门别类的分账管理和预算的心理过程就是“心理账户”的估价过程。

  1981年,卡尼曼和特韦尔斯基(Amos Tversky)在对“演出实验” 的分析中使用“Psychological Account(心理账户)”概念,表明消费者在决策时根据不同的决策任务形成相应的心理账户。卡尼曼认为,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分类记账、编码、估价和预算等过程。

  1984年,卡尼曼教授和特韦尔斯基教授认为“心理账户”概念用“mental account”表达更贴切。卡尼曼认为: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实际上就是对多种选择结果进行估价的过程。究竟如何估价,最简单也最基本的估价方式就是把选择结果进行获益与损失(得失)的评价。因此,他提出了“值函数”假设和“决策权重”函数来解释人们内在的得失评价机制。

  1985年,萨勒教授发表“心理账户与消费者行为选择”一文,正式提出“心理账户”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心理账户现象, 以及心理账户如何导致个体违背最简单的经济规律。萨勒认为:小到个体、家庭,大到企业集团,都有或明确或潜在的心理账户系统。在作经济决策时,这种心理账户系统常常遵循一种与经济学的运算规律相矛盾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其心理记账方式与经济学和数学的运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经常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萨勒列举了4个典型现象阐明心理账户对传统经济规律的违背,并提出了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特征。

  1996年Tversky提出,心理账户是一种认知幻觉,这种认知幻觉影响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使投资者们失去对价格的理性关注,从而产生非理性投资行为。Kivetz(1999)认为,心理账户是人们根据财富的来源不同进行编码和归类的心理过程,在这一编码和分类过程中“重要性~非重要性”是人们考虑的一个维度。有学者从行为的角度对“心理账户”进行定义,认为心理账户是个人或家庭用来管理、评估和记录经济活动的一套认知操作系统,这套认知操作系统导致一系列非理性的“心理账户”决策误区。

  1999年,萨勒发表“mental accouming matters”一文,这是对近20年“心理账户”研究的一个总结。在文章中,萨勒认为:心理账户的三个部分最受关注,首先是对于决策结果的感知以及决策结果的制定及评价,心理账户系统提供了决策前后的损失——获益分析;第二个部分涉及特定账户的分类活动,资金根据来源和支出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住房、食物等),消费有时要受制于明确或不明确的特定账户的预算;第三个部分涉及账户评估频率和选择框架,账户可以是以每天、每周或每年的频率进行权衡,时间限定可宽可窄。因此,“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

发布于 2022-12-05 16:1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xqg555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什么是营销
营销学中的主要概念
营销的主要过程
营销的终极使命:追求利润最大化
创意过程论的 广告创意的两项重要原则:
创意过程论的 产生创意的5个阶段:
创意过程论的意义
什么是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
心理账户的本质特征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