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的本质特征

xqg555
xqg555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89 浏览

 心理账户的本质特征

  1、非替代性

  心理账户与传统的会计账户不同,其本质的特征是“非替代性”,也就是不同账户的金钱不能完全替代,这使人们产生“此钱非彼钱”的认知错觉,从而导致非理性的经济决策行为。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在本周末将有一场激烈的篮球赛,票价为50元。将被试者分为两组,一组被试者被告知在本周之前已花50元看了一场篮球赛,而另一组被试者被告知在本周之前收到了50元的停车罚款。对于这两组被试者,实验结果表明:前一组被试者可能不去看比赛。这是由于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特征在起作用。人们在心理上把观看篮球赛的钱和停车罚款的钱认为是两个不同心理账户的钱,而这两个账户的钱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因此,在本周前篮球赛票价账户中已经有所消费的被试者再次进行消费的可能变小。

  2、心理账户特定的运算规则

  (1)值函数及其特征。值函数是心理账户运算的核心概念,它遵循以下特征:

  ①得与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人们的某一主观参照点而言的.人们关注的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改变而不是绝对水平。

  ②得与失呈现敏感递减的规律。值函数的曲线是一条近似“s”的曲线。右上角为盈利曲线。左下角为亏损曲线。离参照点(坐标原点居“s”形中间)愈近的差额人们愈加敏感,对于越是远离参照点的差额越不敏感.因此人们感觉1O元与20元的差距要大于1000元和1010元的差距。

  ③损失规避。损失100元的痛苦比获得100元的快乐的心理感受要强烈得多。

  (2)得与失的编码规则。

  ①两笔盈利应分开,如两次获得中每次获得100元,比一次性获得200元感到更愉快。

  ②两笔损失应整合,如两次损失中,每次损失100元的痛苦要大于一次损失200元的痛苦。

  ③大得小失应整合,将大额度的获得与小额度的损失放在一起,可以冲谈损失带来的不快。

  ④小得大失要具体分析,在小得大失悬殊时应分开,6000元的损失,同时有40元的获得会使当事人有欣慰的感觉。而小得大失悬殊不大时,将50元的损失与40元的获得放在一起,则感觉失去的额度可以接受。

(3)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人们是如何操纵和管理心理账户,这些经济交易在人们心里是如何评估和被体验的呢?萨勒认为:人们在进行各个账户的心理运算时,实际上就是对各种选择的损失-获益(损益)进行估价和评估,称之为“得与失的构架”,人们在心理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是追求理性认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情感体验在人们的现实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他将这种运算规则称之为“享乐主义的加工”。

发布于 2022-12-05 16:1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xqg555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什么是营销
营销学中的主要概念
营销的主要过程
营销的终极使命:追求利润最大化
创意过程论的 广告创意的两项重要原则:
创意过程论的 产生创意的5个阶段:
创意过程论的意义
什么是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
心理账户的本质特征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