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理论的概念
“边际非稀缺产品”:一个产品一旦用一个起始固定成本生产出来后,就可以无穷复制而不需追加任何成本,即边际成本趋于零。诸如软件、互联网服务等,均有边际成本接近或等于零的特征。实际上,所有的产品与服务,都可以将之划分为边际成本不为零和边际成本为零两个部分,即可将它看成由边际稀缺与边际非稀缺两类资源组成。比如一辆奔驰车所包括的边际稀缺部分有:钢铁、橡胶、制造所耗费的空间、时间等;边际非稀缺部分则包括品牌、设计、技术、工艺流程等。一个趋势是,在产品中,边际非稀缺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整个经济中,边际非稀缺部分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网状经济”:没有产业边界的经济。网状经济的本质是网,网网相关,网网相连,所有经济活动都具有某种外部效果,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利益攸关者,从而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共赢提供了战略空间。在现实世界中,许多产品除了自身的功能特征外,还承载着信息、网络、知识和文化等特征,许多产业已经没有明显的,甚至干脆没有了边界。企业产品的目标顾客市场不再是单一的,产品与目标顾客之间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网状的关系。没有产业边界的企业,同行竞争直接目标顾客,跨行竞争间接目标顾客,企业通过与间接目标顾客和行外企业的合作创造新价值,用新价值降低直接目标顾客的价格和抵消企业自身的成本。
1P理论的关键就是回答两个问题:如何发现“第三方利益攸关企业”,如何为“第三方利益攸关企业”创造价值。1P理论可以归结为:企业在为自己选定目标顾客的时候,尽量使其同时成为某些利益攸关企业的目标顾客;在为自己制订产品、促销和渠道战略的时候,尽量使其同时成为某些利益攸关企业或顾客的产品、渠道和促销战略;在为自己的目标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尽量为第三方利益攸关企业或顾客创造价值等等。王建国解释说,“1P理论,就是利用网状经济的外部效果寻找第三方付费,降低目标顾客的成本,以达到自动营销和企业盈利的目的。它的本质是以合作盈利替代了红海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