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人流迁的行为特征
据《1997年全国暂住人口统计资料汇编》,到1997年6月底,全国共有流动性经商人员5329949人,约占全国暂住人口总数的14.300(见表1)。北至白山黑水,南迄天涯海角,西起雪域高原,东到宝岛大洋,从穷乡僻壤到通都大邑,从边睡小镇到中心城市,都留下过中国商人活动的足迹,一些有胆识、有魄力的商人甚至远涉重洋,将商业的触角伸至异国他乡,开拓国际市场。据分析,我国经营型流动人口主要包括下列几种类型:①农贸市场中从事农副产品贩卖的经商者;②流动人口个体工商户;③外地企业派遣的经营业务人员(从事采购供销活动的经商者);④参与城市国有或集体企业经营活动的人员;⑤城市中外来(包括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人员等②。下而主要以农贸市场为例进行分析。
1.流动商的结构特征
在农贸集市网络中,流动商乃主要的织网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集市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活跃于其中的流动商的数量倍增,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市场的发育,活跃了城乡商品流通。
(1)人员构成呈现以男性为主、以外地农民为主、以青壮年为主的特征
据1997年全国暂住人口统计,在全国5329949名流动胜经商人员中,男性占64.49%,女性占35.51%。表明男性仍是经营性活动的主体,而女性大多属于伴随性流动。特别是在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上,家庭式迁移已成为主要流动方式。上海市虹口区各类集贸市场已成为外来流动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外来流动人员占到经营人员总数的580a,且绝大多数原属农民。在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917个固定摊位中,从业人员90%为外地农民,且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年龄以20-45岁居多。在河北省白沟镇,拥有7680个固定摊位的箱包交易城,外地人经营的摊位就达5000-6000个。而且有关研究还表明:流动商的流迁距离越远,其年龄结构便越集中于青壮年阶段。
(2)人员流动率较高,市场角色以个体私营为主
一般来说,经营农副土特产品的流动人口的流动率远高于工业小商品市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的流动人口的流动率。这是由于农副产品的鲜活性特点决定的。一些流动商是家居集市附近的兼业农民,当天便可往返;另一些外来流动商也多在集市附近租赁房屋;即使是职业商贩,也经常不断地变换集市场所,或在多个集市之间来回贩销商品。如我国口前北方大中城市蔬菜供应自给率只有50%-80%,其余部分依靠南菜北运补充。全国每年南菜北运量已突破100亿kg,常年供应品种达到60多个,基本形成了产运销一体化的南菜北运购销网络。而长途贩运商则是支撑这一购销网络的主体。
无论是小型集市还是大型批发市场,市场角色均以个体私营为主。如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上,个体私营业主占90%,集体企业设摊经营的占8%,国有企业和部门设摊经营的仅占2%;而小型集市,个体私营业主所占比例更高,据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西丽市场调查,该市场113个摊位和13个门店的各类经商人员几乎全是个体私营业主。
(3)人员地区构成而趋宽,类型多样
随着集市的发展,经商人员的来源地也越来越广,市场越大,远客也越多。如成都市荷花池市场,客商遍及全国东南沿海、西北、华北、华中及云贵高原。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国27个省市都有客商在此经营,据对其中A,B,C,D四座大楼共622个固定摊位的调查统计,来自广东(包括深圳市)的客商有570户,占91.6%;其余52户分别来自四川(12户)、河南(7户)、福建(6户)、湖南(6户)、湖北(3户)、江西(3户)、辽宁(2户)、江苏(2户)、云南(2户)、山东(2户)、吉林(l户)、河北(1户)、重庆(1户)、安徽(1户)、广西(l户)、贵州(l户)、新疆(户)等省、区、市。流动商的类型也复杂多样,既有个体小商贩,也有营业员、售货员、采购供销人员,还有废旧收购员、农副产品收购员等。既有贩运商、零采商,又有自营商、代办商等。
2.流动商的经营特征(1)经营内容广泛,经营方式多样
流动商的经营范围已由过去少量的农副土特产品逐步扩大到品类齐全的工农业产品,由鞋类、打火机、服装、眼镜、钮扣、玩具、低压电器等小商品逐步扩大到名、优、特、稀产品。不仅经营的商品量和种类逐年增多,而且质量趋佳,竞争能力提高。如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有4000多个商品品种,1998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该市场交易的水果、蔬菜、粮油、冻品分别占深圳市居民消费量的90%、80%、45%和35%以上。又如善于流动闯荡的温州商人的经营范围也很广,从家电到服装,从零部件到成套设备,从日用杂品到高科技产业,样样俱全,他们的商品行销全国,以至欧美。商人的经营方式也多种多样。据河北省白沟市场的调查,商人的营销方式主要有四种:①本地零售,约占销售总量的20%。②外地商贩购回批零兼营,约占销售总量的50%。o③本地专业户将产品运往外地零售,约占销售总量的5%。④合同销售,约占销售总量的25%。
(2)专业经营扩展,兼业经营减少;地产地销减少,深购远销增多
传统农贸市场经营者以自产自销的兼业经营者为多,少有职业客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专业经营扩展,兼业经营减少。由“提篮小卖”发展为规模批发,由朝来夕走、走街串巷发展为大规模的群聚;由最先只卖蔬菜等农产品,逐步发展到各种服务业,再后则成为专门从事服装、电器等专业经营者;由地产地销发展到深购远销。以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农民自产自销除蔬菜、水果外,其余多因质量、包装不合要求而难以上市销售;市场为专业经营者建造的13幢配套住宅,基本上采取买断方式,期限为50年;经营者通过自行车、摩托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运输工具,将全国各地的名、特、优产品汇集该市场,再销往本市及国内大中城市,部分产品如茶叶、山野菜、香梨、哈密瓜、贡梨、干货等甚至销往南非、秘鲁、关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地。而由国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水果、冻品类等。
(3)从地而市场向空间市场跨越,由当而议价成交发展到“网上空间”成交
目前国内部分大型集贸市场已在因特网上开辟网站,或与农业部信息中心联网,开发网上空间市场,有效地扩大了市场的辐射范围,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交易能力。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使客商之间可以通过电话和传真联系,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声像技术乃至视像会议系统等多种方式进行联系,这种联系与客商而对而的交流无异,各种商务洽谈和商务信息的沟通,都可以依赖上述方式实现。网上交易的发展催生着网上商人的崛起。
3.流动商的行为特征(1)流动商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投资方向呈现多样化
我国流动商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个人储蓄、亲友借贷、银行借贷、由产品供给者贷款的支付方式(即赊购方式)等。前两种来源的资金主要用于开业或承租摊位或门店,后两种来源的资金则主要用于维持企业运转或扩大经营规模。一般来说,小规模零售商的起步资金多以个人储蓄为主,而大规模批发商的起步资金则是多方凑合,既有个人储蓄,又有银行贷款、亲友借贷,也有赊帐行为。流动商的资金投向也多种多样,有的用于购置高档耐用消费品;有的用于创办个体私营企业,逐步由商人转变为企业家;有的用于购买房地产;有的用于资助子女就学;也有的用于捐资办学及修路建桥等当地公益事业建设;还有的流向修坟、建庙及挥霍、赌博等。据统计,经过多年积累,活跃于全国各地的164万温州流动商中,现有20%-30%的人已转为实业投资,他们在全国各地开办了4万多家公司,资产总额达600多亿元,逐步由经销商转变为企业家。
(2)流动商的上市方式灵活多变一般而言,大型批发市场的开市时间早于小型零售市场。据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每天早上3-9点约有来自国内二级批发市场及当地连锁超市和零售市场的2万多名客商来此进货。而一般零售市场的开市时间多在早上6-8点之间。另一方而,流动商的市内出行机会和频率也远高于常住居民,出行方式根据寄居地与市场的远近程度而呈现灵活多变的形式。寄居地距市场较远者,多依靠公共交通或私人摩托车抵达市场,而寄居地距市场较近者则多借助自行车、三轮车或步行方式到达市场。在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上,专设长途贩运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以方便长途贩运商入场交易,他们既可自售,也可将货物卖给批发商或代理商。市场附近农民自产的鸡蛋、花生米、水果、蔬菜等则普遍存在场外交易现象。在大型批发市场,设立专业性运输服务公司,则有利于客商的出入及货物的吞叶。如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有280多个农产品运输服务公司。据分析,我国流动商的上市方式或旅行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①零售商的“家一市场一家”方式。这类商人在城镇内租房或买房,每天进入所承租的市场摊位或门店经营售卖,商品售完后或傍晚闭市后又回到自己所租的房屋中。每天的进货则由家庭其他人员到城镇内大型批发市场上购买。这是大多数零售商的往返式上式方式。自产自销的农民个体户也大多采用这一流动上市方式。
②零采商的“基点—农村循环—基点”方式。他们以城镇批发市场为基点,通过光顾一个或多个农村市场去采购农副产品,集零为整,再运回城镇批发市场加工和批发出售。
③农村周期性市场环中的辐射循环方式。这些商人以家为基点,在一个市场周内,在多个市场上从事流动销售活动。如“一、四、七”去甲市场,“二、五、八”去乙市场,“三、六、九”去丙市场;或单日去甲市场,双日去乙市场;等等。
④长途贩运商的广域循环方式。长途贩运商一般在当地按标准收货、集货后,再运往城市大型批发市场自售或由中间代理商代售。长途贩返商大多在多个批发市场间穿梭,他们将不同品类、不同地区的商品运往不同的专业批发市场,鲜有在一个市场数年扎营设摊的。
⑤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的随机流动方式。
(3)流动商的流向特征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省内流动虽占主导地位,但跨省流动强度呈增大态势从流动商的总量看,以流向广东、江苏、山东、湖北、湖南、北京、上海、河南、浙江、河北、四川、山西等省、市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为主,这些省、市也是我国人口总量较多的省、市。东北的辽宁、黑龙江及西部的云南、新疆和陕西等省、区也有较多的流动性经商人员,这与我国实施的沿边开放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紧密相联的。
流动商的迁移以省内迁移为主,约占流动商总数的55.9%,跨省迁移的流动商约占总数的43.1%。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及海南、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等省、区以跨省流动商为主。来自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流动商仅占1.0%左右,流入地以广东、江苏、上海、福建、辽宁等沿海省、市为主。
从流动商的来源地区看,无论是省内流动还是省际流动,均以农村地区为主要来源地,两者合训一约占69.2%;而来自城市地区的流动商只占29.8%。表明从农村到城市乃是流动商的主流方向。
(4)流动商贩的平均连续滞留时间较长,并在流入地出现常住化趋势据统计,集贸商贩的平均连续滞留时间较长,达225天,高于各类流动人口的平均水平(195天)。另据1997年全国暂住人口统训一资料,暂住时间不足1个月的流动商有611672人,占流动商总数的11.480a;暂住时间在1个月至1年的流动商有2855270人,暂住时间在1年以上的流动商有1863007人,分别占流动商总数的53.57%和34.95%。90年代以来,经营性流动人口外出滞留时间明显趋于延长。据温州市调查统计,在外滞留一年以上的温州商人达60余万人,若加上半年以上的就有百万之众。在许多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上,临时居住人口有常住化趋势,外来农民就地转为固定摊位的商人,外地客商就地成为永久性居民,成为商业城镇崛起的第一促动因素。
(5)流动商在地域空间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90年代以来,流动性经商人员入住租赁房屋、居民家中和单位内部等处比重大大上升,并已成为其主要的寄居地。据1997年统计,流动商入住租赁房屋者占60.9%,寄居居民家中和单位内部的分别占12.0%和11.0%。从总体上看,市郊接壤地带往往成为流动商们的集居地。
由于受家族经商传统及各地“能人”带动效应的影响,一个市场特别是大型市场的流动商们往往呈现出具有一定血缘、姻缘和地缘联系的群聚性特征,形成具有相似身份、职业、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如温州商人的群体意识很强,一俟发现商业开拓的契机便会一拥而上,且落地生根。他们从小本经营开始,经过沿街摆摊叫卖,到进入小商品市场设棚,再上街租赁或承包柜台、商店,逐渐将小规模经商场所改造成为大规模的经营场所,开辟一个个“温州村”,一条条“温州街”,一座座“温州城”。他们在闯荡全国、闯荡世界的过程中,又表现出很强的团队精神,在各地常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结成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群落。从而在地域空间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