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架组件、机架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Gacia.lopez
Gacia.lopez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4 浏览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架组件及无人机。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随着飞行器的发展,因其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引起了多方关注,并在农业、勘探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0003]无人机通常包括机身及从机身向外伸展的多个机臂,机臂远离机身的末端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可驱动无人机飞行,然而,无人机向外伸展的机臂会增加无人机的体积,不利于用户便携。因此,设计了可折叠的无人机。[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折叠无人机的连接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在脚架折叠后,脚架存在晃动,虚位过大,导致无人机不稳定,用户体验较差。[0005]因此,亟需一种脚架组件、机架及无人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架组件、机架及无人机,脚架展开的比较稳定,无人机放置和飞行的稳定性比较高;脚架处于折叠状态,体积比较小,比较稳固。[0007]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8]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脚架组件,包括:[0009]安装座,其设置有连接槽;[0010]脚架,其顶端设置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伸入于所述连接槽内,且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0011]第一弹性件,其能够使所述脚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处于第一预设位置;[0012]锁持组件,所述脚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锁持组件能够将所述脚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锁定。[0013]优选地,所述枢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枢接孔,所述连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枢接孔,所述枢接部和所述安装座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枢接孔和所述第二枢接孔内的转动轴转动连接。[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弹性主体、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弹性主体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弹性臂抵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接于所述枢接部。[0015]优选地,所述枢接部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收容槽和配合孔,所述收容槽环绕所述第一枢接孔设置;[0016]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主体、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和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主体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收容槽内,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弯折的引脚分别插入于两个所述配合孔内。[0017]优选地,所述锁持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枢接部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锁持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脚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能够将所述脚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锁定。[0018]优选地,所述枢接部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三配合部,所述脚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配合与所述第三配合部相配合。[0019]优选地,所述锁持组件包括固定套、第二弹性件及固定销,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固定销的一端可滑动地伸入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于固定销外露于所述固定套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压于所述固定销和所述固定套,以使所述固定销的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或所述第三配合部相配合。[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三配合部均为配合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配合凸起;或[0021]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三配合部均为配合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部为配合凹槽。[0022]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壳,其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密封壳上设置有容纳所述锁持组件的容纳孔。[0023]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台,用于安装动力组件。[0024]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机架,其包括机臂和如上所述的脚架组件,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与所述机臂固定连接。[0025]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机架。[00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27]脚架与安装座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能够使脚架相对于安装座处于第一预设位置,即使脚架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弹性件能够使脚架展开的比较稳定,增加了无人机放置和飞行的稳定性。锁持组件能够使脚架相对于安装座处于第二预设位置,即脚架处于折叠状态,能够使无人机的脚架在折叠之后,体积比较小,比较稳固,不会存在晃动等,使无人机比较稳定,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展开后的立体图。[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折叠后的立体图。[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机身的剖视图。[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机身的立体图(未示出电子元件)。[0032]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00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00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框架的结构示意图。[003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003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003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004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立体示意图。[0041]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脚架处于展开状态)。[0042]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脚架处于折叠状态)。[0043]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0044]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架的结构示意图。[0045]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0046]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0047]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0048]图中:[0049]10、机身;11、第一框架;110、台阶槽;111、侧板;112、第一安装板;1120、安装腔; 1121、连接柱;113、第二安装板;114、固定部;1141、固定凸耳;115、安装架;1151、安装部;1152、连接梁;[0050]12、第二框架;121、第一安装凸耳;[0051]13、第三框架;130、安装槽;131、底壁;1310、第一导向过孔;132、顶壁;1320、第二导向过孔;133、前端壁;134、侧壁;1341、第二安装凸耳;[0052]14、导热板;15、风扇;17、外壳;171、上壳体;1711、壳体顶板;1712、上壳体侧板; 1713、第一固定柱;172、下壳体;1721、壳体底板;1722、下壳体侧板;1723、第二固定柱; 173、前壳体;174、后壳体;175、导向凸起;[0053]20、机臂;21、主臂;22、支臂;221、连接套环;[0054]23、连接组件;[0055]30、脚架组件;31、安装座;311、连接槽;312、安装台;313、连接部;314、支撑壁;315、连接壁;3151、第二枢接孔;316、放置凸起;[0056]32、脚架;321、枢接部;3211、第一枢接孔;3212、收容槽;3213、配合孔;3214、第一配合部;3215、第三配合部;3216、隔断部;[0057]33、锁持组件;331、固定套;332、第二弹性件;333、固定销;3331、第二配合部;[0058]34、转动轴;35、密封壳;351、容纳孔;[0059]36、第一弹性件;361、弹性主体;362、第一弹性臂;3621、连接脚;363、第二弹性臂; 3631、引脚;[0060]40、动力组件;41、电机;42、螺旋桨;[0061]101、天线模块;102、飞控模块;103、电路主板;1031、电源接头;104、通信模块; 105、电池;1051、安装导槽;106、视觉避障模块。具体实施方式[006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006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以及安装架115。具体地,两个侧板111相对设置,并限定出用于收容电子元件的收容空间。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沿侧板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收容空间位于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之间,第一安装板112连接在侧板111靠近无人机的顶部的一端(即侧板111的上端),第一安装板112上凹设有开口朝向无人机的底部的安装腔1120;第二安装板113连接在侧板111靠近无人机的底部的一端(即侧板111的下端)。固定部114有两个,两个固定部114分别沿侧板111的下端朝向第一框架11的外侧延伸,固定部114垂直于侧板 111,两个固定部114的两侧面分别沿远离第一框架11的横向方向延伸有固定凸耳1141,固定凸耳1141上开设有固定孔。可选地,两个固定部114与侧板11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第一安装板112邻近于侧板111的前端设置,第二安装板113邻近于侧板111的后端设置。安装架115连接在侧板111的后端,位于第二安装板113远离第一安装板112的一侧,安装架115 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部1151以及连接在两个安装部1151之间的连接梁1152,其中,两个安装部1151用于连接机臂20。可选地,侧板111、第二安装板113、固定部114及安装架 115上均开设有减重孔。[0075]沿竖直方向,安装架115的连接梁1152和第一安装板112位于第二安装板113的上方位置,在连接梁1152的上端面和第一安装板112的上端面均设置有天线模块101安装用的台阶槽110,天线模块101可固定于此台阶槽110内,以使天线模块101位于无人机的最顶端,进而增加无人机的通信能力。可选地,天线模块101可通过粘胶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台阶槽110 内,这样的方式可以降低安装难度和整个无人机的重量,节省能源。当然,天线模块101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台阶槽110内。[0076]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112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连接柱1121。飞控模块102包括飞控电路板和imu,其中,飞控电路板固定于连接柱1121上,imu收容于安装腔1120内。第一安装板112为金属板材制成,安装腔1120为冲压成型或者机加工成型的金属腔室,具有屏蔽信号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imu收容于安装腔1120内,且安装腔1120内处于屏蔽状态,无人机在运行时,飞控模块102的imu不会干扰无人机的其他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当然,第一安装板112不限于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还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在安装腔1120内贴屏蔽层也能实现屏蔽操作。[0077]参照图3,电路主板103设置在天线模块101的正下方,并固定在第二安装板113的下方。电路主板103与天线模块101之间的收容空间形成为散热空间。进一步地,电路主板103 与第二安装板113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硅脂垫片,电路主板10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安装板113传导至整个机身10的框架上,增强散热效果。[0078]优选地,第一框架11可以一体铸造成型。一体制造成型可以增加第一框架11的整体强度,结构简单,无额外的紧固件,也不需要焊接操作。[0079]参照图3和图7,第二框架12呈平板状,其适于固定于第一框架11的下方,并与固定部114可拆卸连接。第二框架12的后端延伸有两个第一安装凸耳121,第一安装凸耳121用于安装第三框架13。通信模块104固定于第二框架12上,且位于电路主板103的下方。[0080]可选地,参照图3,通信模块104的下方还固定有导热板14,导热板14与通信模块104 贴合,且导热板14与通信模块104之间还设置导热硅脂垫片,导热板14背离通信模块104 的一侧(即导热板14的下侧)设置有散热用风扇15,通信模块10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传导至导热板14,然后经风扇15传导至无人机的外部环境中。[0081]参照图8,第三框架13呈矩形框体结构,其一端开口一端封口,第三框架13的封口端与第二框架12、第一框架11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三框架13包括底壁131、顶壁 132、前端壁133和两个侧壁134,底壁131和顶壁132相对设置,两个侧壁134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底壁131和顶壁132的左右两侧边处,前端壁133位于第三框架13的封口端,前端壁133的四个侧边分别连接底壁131、顶壁132和两个侧壁134,底壁131、顶壁132、前端壁133和两个侧壁134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电池105的安装槽130。两个侧壁134分别朝向远离安装槽130的一侧面延伸有第二安装凸耳1341,安装时,第三框架13部分结构配合于两个安装部1151之间的空间内,两个第二安装凸耳1341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凸耳121 连接,以将第三框架13固定。为了提升第三框架13的固定稳定性,将两个安装部1151远离第二安装板113的一端与第三框架13的两个第二安装凸耳1341连接。优选地,第一安装凸耳121与第二安装凸耳1341通过螺钉连接,两个安装部1151也通过螺钉与第二安装凸耳1341 连接。[0082]优选地,第三框架13的前端壁133上开设有与收容空间连通的过孔,电路主板103的电源接头1031可穿过此过孔与安装槽130内的电池105连接。侧壁134上设置有散热孔,电池 105的壳体上也开设有散热孔,侧壁134上的散热孔与电池105的壳体上的散热孔位置对应。对应设置的散热孔可以加速电池105上的热量排出。[0083]可选地,第三框架13的底壁131上还固定有视觉避障模块106,用于无人机的避障。具体地,视觉避障模块106设置在底壁131远离安装槽130的一侧。[0084]本实用新型的机身10设计可以使无人机的电子元件分布更加合理,即较重的电池105分设在机身10的后侧,其余的电子元件如天线模块101、飞控模块102、电路主板103、通信模块104等排布在机身10的前侧,使得机身10上重量分布均匀,保证机身10的重心位于机身10的中心,即位于四个动力组件40矩形区域内的中心位置。[0085]参照图1,图9至图12,机身10外也可以设置有外壳17,外壳17能够保护机身10或者其内部设置的电子元件。此外,外壳17的形状设计也以能够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为佳,例如,外壳17可以为流线型、圆形、椭圆形等,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7包括上壳体171、下壳体172、前壳体173及后壳体174。[0086]上壳体171和下壳体172对扣设置,二者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前壳体173可拆卸连接在上壳体171和下壳体172的前端,后壳体174连接在上壳体171和下壳体172的后端,后壳体174上设有供电池105通过的壳体通孔。[0087]上壳体171包括壳体顶板1711和连接于壳体顶板1711的两侧的两个上壳体侧板1712,壳体顶板1711的内侧设有导向凸起175。下壳体172包括壳体底板1721和连接于壳体底板 1721的两侧的两个下壳体侧板1722,壳体底板1721呈阶梯形,壳体底板1721的后端凹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也设置有导向凸起175,壳体底板1721的中部设有散热孔,壳体底板1721 的前端开设有底板过孔,下壳体侧板1722上开设有进气孔。[0088]前壳体173固定于机身10的前端,后壳体174固定于第三框架13的安装槽130的开口端,且后壳体174的两侧也开设有进气孔。[0089]安装时,上壳体171该设于整个机身10的框架的上方,下壳体172盖设于整个机身10 的框架的下方,其中,第三框架13的底壁131上的视觉避障模块106收容于壳体底板1721 上的内置的容纳槽内,容纳槽的槽底开设有供视觉避障模块106的摄像头通过的通孔,下壳体172的壳体底板1721上开设的散热孔与风扇15相对。[0090]上壳体171内设置数个第一固定柱1713,第一固定柱1713上开设螺纹孔,下壳体172 上对应第一固定柱1713设置第二固定柱1723,第二固定柱1723上贯穿开设通孔,第一固定柱1713和第二固定柱1723的端面分别止抵于固定凸耳1141的两侧,且第一固定柱1713上的螺纹孔和第二固定柱1723上的通孔分别与固定凸耳1141上的固定孔相对应,紧固螺钉穿过此通孔旋拧至螺纹孔内,以将上壳体171固定在下壳体172的上方,同时将上壳体171和下壳体172固定于第一框架11上。优选地,上壳体171内的第一固定柱1713有六个,其中三个邻近于一个上壳体侧板1712设置,并沿此上壳体侧板17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剩余三个邻近于另一个上壳体侧板1712设置,并沿此上壳体侧板17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下壳体172内的第二固定柱1723也有六个,位置与上壳体171内的第一固定柱1713一一对应。[0091]进一步地,第三框架13的底壁131和顶壁132均设置有供导向凸起175通过的第一导向过孔1310和第二导向过孔1320,上壳体171上的导向凸起175通过第一导向过孔1310插入至安装槽130内,下壳体172上的导向凸起175通过第二导向过孔1320插入至安装槽130内,以对电池105进行安装导向,参照图13,其中,电池105的壳体上设置有与导向凸起175插接配合的安装导槽1051。[0092]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机臂20包括主臂21和与主臂21相连的支臂22,主臂21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与机身10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臂22连接。本实施例中,主臂21与支臂 22大致连接呈“t”型。[0093]主臂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臂21分别连接于机身10相背的两侧,每一个主臂21连接两个支臂22,两个支臂22同轴设置分别位于主臂21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与同一个主臂21连接的两个支臂22一体成型,即主臂21连接整体式的支臂22的中部,支臂22通过连接套环221固定在主臂21远离机身10的一端。[0094]当然,支臂22和主臂2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设置为支臂22可不与主臂21垂直,支臂22的端部连接于主臂21等。另外,主臂21及其对应的支臂22的数量也可以依据具体需求改变,例如,主臂2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0095]其中,如图14-20所示,脚架组件30包括安装座31、脚架32、第一弹性件36及锁持组件33。安装座31设置有呈簸箕状的连接槽311,具体地,安装座31包括支撑壁314和两个连接壁315,两个连接壁315连接于支撑壁314的两侧。安装座31上设置有安装台312和连接部313,安装台312设置于支撑壁314的上方。[0096]连接部313设置于支撑壁314和连接壁315的一端,连接部313呈套筒状,套接于支臂 22远离主臂21的一端,用于将安装座31固定于支臂上。[0097]支撑壁314、连接壁315及连接部313的端部共同围合形成簸箕状的连接槽311。脚架 32的顶端向一侧延伸有枢接部321,枢接部321伸入于连接槽311内,且与安装座31转动连接,具体地,枢接部321上设置有第一枢接孔3211,连接槽3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枢接孔 3151,枢接部321和安装座31通过穿设于第一枢接孔3211和第二枢接孔3151内的转动轴34转动连接。脚架32能够相对于安装座31转动,可以使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此时脚架32处于展开状态,起支撑作用。脚架32还可以相对于安装座31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此时脚架32处于折叠状态,便于收纳无人机。[0098]如图19所示,第一弹性件36包括弹性主体361、第一弹性臂362和第二弹性臂363,弹性主体361与转动轴34同轴设置,第一弹性臂362抵接于安装座31,第二弹性臂363抵接于枢接部321,第一弹性件36的两个弹性臂的弹性力能够使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处于第一预设位置。具体地,枢接部321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收容槽3212和配合孔3213,收容槽3212环绕第一枢接孔3211设置。弹性主体361、第一弹性臂362和第二弹性臂363均为两个,两个弹性主体361同轴且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弹性臂362均位于弹性主体361的外侧,两个第一弹性臂362的自由端通过连接脚3621连接,连接脚3621抵接于连接槽311的内壁。第二弹性臂363位于弹性主体361的内侧,第二弹性臂363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有引脚 3631。两个弹性主体361分别设置于两个收容槽3212内,两个第二弹性臂363的引脚3631 分别插入于两个配合孔3213内。[0099]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锁持组件33能够将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锁定。锁持组件33设置于连接槽311内,枢接部321的侧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3214和第三配合部3215,锁持组件33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3331,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 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配合部3214和第二配合部3331相配合能够将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锁定。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配合部3331与第三配合部 3215相配合,可以将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锁定。具体地,如图20所示,锁持组件33包括固定套331、第二弹性件332及固定销333,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32优选为弹簧。第二弹性件332设置于固定套331内,固定销333的一端可滑动地伸入于固定套331内,第二配合部3331设置于固定销333外露于固定套331的一端,第二弹性件332的两端分别抵压于固定销333和固定套331,第二弹性件332能够使固定销333伸出固定套331,使固定销333 的第二配合部3331与第一配合部3214或第三配合部3215相配合。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配合部3214和第三配合部3215均为配合凹槽,两个配合凹槽之间设置有隔断部3216,使两个配合凹槽间隔设置。第二配合部3331为设置于固定销333端部的配合凸起。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配合部3214和第三配合部3215均为配合凸起,第二配合部3331为设置于固定销333外露于固定套331一端的配合凹槽。该脚架组件30还包括密封壳35,其设置于连接槽311内,密封壳35上设置有容纳锁持组件33的容纳孔351,固定套331固定于容纳孔351内。[0100]本实施例中,在枢接部321的侧面上并排设置有三个第一配合部3214和第二配合部3331,因此,在密封壳35上并排设置有三个容纳孔351,每一个容纳孔351上均设置一个锁持组件 33,以与三个第一配合部3214和第二配合部3331相配合。[0101]脚架32处于展开状态,手动摆动脚架32使其折叠,在运动过程中第二配合部3331在第三配合部3215内运动,当运动至隔断部3216处,固定销333压缩第二弹性件332向固定套 331内运动,当运动至第一配合部3214内后,在第二弹性件332的作用下伸出固定套331与第一配合部3214相配合,使脚架32处于折叠状态。脚架32从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时与上述运动情况类似。第一配合部3214和第二配合部3331相配合,脚架32在处于折叠状态时,在第一弹性件36的作用下不会自动展开,使脚架32处于折叠状态使,比较稳定。[0102]脚架32与安装座31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36能够使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处于第一预设位置,即使脚架32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弹性件36能够使脚架32展开的比较稳定,增加了无人机放置和飞行的稳定性。锁持组件33能够使脚架32相对于安装座31处于第二预设位置,即脚架32处于折叠状态,能够使无人机的脚架32在折叠之后,体积比较小,比较稳固,不会存在晃动等,使无人机比较稳定,提高了用户体验。[0103]脚架组件30作为无人机着陆时的支撑。在本实施例中,脚架组件30的数量为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脚架组件30还可以设置在无人机的其他位置,脚架组件30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变化。[0104]继续参照图1和图2,动力组件40为无人机提供飞行的动力。动力组件40设置在对应的安装座31上,动力组件40包括电机41及与电机41相连的螺旋桨42,电机41能够驱动螺旋桨42转动,进而产生驱动无人机运动的动力。电机41为无刷电机、有刷电机等任意合适类型的电机。电机41能够与机身10的电子元件如飞控模块102、电池105等连接,实现按照预定的转速、转向驱动螺旋桨42转动。电机41固定于对应的安装座31的安装台312上,与机身10的电子元件之间可以通过设置于机臂20内部的连接线实现电连接。螺旋桨42连接于电机41的输出轴上,并能够随输出轴的转动而旋转。优选地,螺旋桨42可以为可折叠桨,在无人机不飞行时,螺旋桨42可以折叠起来,以减少无人机的体积,便于收纳及运输。[0105]参照图1和图2,安装座31上设置有放置凸起316,放置凸起316设于安装座31背离机身10的一侧面,当机臂20相对于机身10折叠时,放置凸起316可与地面、桌面等放置平面直接接触,以防止放置表面与无人机直接接触而磨损无人机。[0106]机臂20由展开状态转动至折叠状态,当机臂20位于折叠状态时,机臂20中的支臂22 翻转至机身10的下方,此时放置凸起316位于支臂22背离机身10的底部的一侧,折叠后的无人机的支臂22上的放置凸起316作为支撑点,隔离放置平面与无人机,使无人机上的其他部件均不与放置平面接触,杜绝磨损。此处的第一方向是至由机身10的顶部朝向底部的方向。[0107]可选地,放置凸起316的高度大于电机41沿支臂22的径向凸出于支臂22表面的高度,进而避免安装台312上的电机41接触地面或者放置平面,进而防止电机41被磨损。[0108]在本实施例中,无人机上设置有四个放置凸起316,每个放置凸起316均邻近于安装台 312设置,四个放置凸起316形成一个矩形的支撑平面,使得支撑更加稳定可靠。[0109]可选地,连接部313贯穿开设有通孔,此通孔分别连通支臂22的内部和连接槽311,安装台312上的电机41通过连接线与机身10内部的电池105连接,此连接线依次穿过连接槽 311、连接部313内的通孔、支臂22的内部、连接套环221、主臂21的内部与机身10内的电池105连接,实现内部走线。[0110]为了降低放置凸起316的重量,在放置凸起316内设置空腔,并且为了降低制造难度,还可以将放置凸起316和安装座31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即连接部313、支撑壁314、连接壁315及安装台312一体成型。[0111]另外,为了增加无人机在折叠放置时的稳定性,在放置凸起316远离机臂20的一端设置有抵接平面,抵接平面与地面、桌面等放置平面实现面与面接触,提升了放置的平稳度。[011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发布于 2023-01-07 01:1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Gacia.lopez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